南召XXXXXX
高危孕产妇门诊职责
一、目的:高危妊娠筛查工作是围产保健的重要内容,是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进一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此制度。
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对所有的孕产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二、高危孕产妇概念:
1. 年龄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
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
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
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
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
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3. 怀孕期间异常: 如母子(女)血型不合、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
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异常、羊水太多或太少等。
三、专职人员:XXXX 副主任医师
XXXX 主治医师
四、职责:
1.科室人员负责按照“孕产期危险因素评分登记表”,对孕产妇逐一筛查、登记造册,及时发现高危孕妇。
2.产科医师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评分并及时填写“鄂尔多斯市高危妊娠登记簿”,对高危孕产妇进行随诊,出现异常情况予以及时处置。
XXXXX
2018年01月16日
高危孕产妇首诊制度
医疗保健机构对高危孕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
发现高危孕产妇要建档管理
专人负责
早期干预
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高危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发现高危孕产妇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
乡(镇)卫生院负责管理全乡(镇)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评分在30分以上者报县妇幼保健院,对高危孕妇进行动态管理;
县级医疗机构定期报告给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动态管理。
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妇幼保健院负责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的乡(镇)卫生院
乡妇幼保健人员定期下村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
高危孕产妇的产后访视由乡镇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
高危孕产妇转诊制度
1.按照《高危妊娠评分标准》对筛查出动态高危因素﹥10分的
孕妇应立即转至上级产科医疗机构进行产前检查、监护,对筛查出固定高危因素﹥10分以上的孕妇,应于孕24周后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定期检查。
2.对妊娠合并重危内外科疾病的高危孕妇,在保证途中安全的情
况下,需转至三级综合医院进行治疗监护。
4.对住院危重孕妇转诊时,应准备好详细的病情摘要及相应的辅
助检查结果,由医生护送并与接受转诊的医院进行沟通。
5.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
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孕妇转诊常规
一、我门诊筛查出的高危孕妇,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产前检
查指导及治疗,监护重病高危孕妇,我科因限于技术和设备
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
一步确诊治疗。
二、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同意后立即转院。
三、高危孕妇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向家属
交待病情,征的家属同意后留院处置,并请上级医师给与技术
援助,待病情稳定或度过危险期后,再行转院。
四、较重病人转院时有我科医护人员护送。
五、高危孕妇转院时,应将病历摘要随病员转去。
六、转出的高危孕妇应有我科人员跟踪监测,以便随时了解病情、
确定治疗效果,利于该病员回我管辖区时继续监护。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门诊由有经验的医师专人管理,科主任要定期出高危妊娠门诊。
2.产科门诊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筛查及管理工作
3.实行孕期首诊负责制,开展早孕、中、晚(或临)高危妊娠评分
筛查,指导孕期产前检查。
4.在产前检查中,对高危孕妇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并
实行专案管理,
5.筛查出高危孕妇,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凡高危孕妇应增加产前检
查次数,根据存在的高危因素给予治疗监护;重症高危孕妇,门诊不能处理或难做出诊断的应及时指导孕妇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治疗。
6.查出高危孕妇要及时登记、预约下次检查日期。
7.做好高危孕妇孕期保健知识宣传。
8.做好宣传动员,使孕妇和家属明白高危妊娠对母亲和婴儿的危害,听从医务人员的指导。
9.高危孕妇必须到县级医疗机构分娩。
重危高危孕妇转诊必须有医护人员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