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第五章动态数列分析


2012年粮食产量:101.52 5.33 4 122.84万吨
公式5、1
a a n
n 1
a 2
2
a2 a3
a1
an
a af f
a
a1 a2 2
f1

a2
2
a3
f2

an1 2
an
f n1
f1 f 2 f n1
单位:万吨
年份
t
粮食产量 y
t2
ty
2006
-2
91.0
4
-182.0
2007
-1
96.1
1
-96.1
2008
0
101.2
0
0
2009
1
107.0
1
107.0
2010
2
112.2
4
224.4
合计
0
507.6
10
53.3
最小平方法案例1(简化公式)答案
b


ty t2
186.1 70
2.66
34.3
38.6 42.3
环比增长速度(%) —
6.9 13.4
10.8
3.2
2.7
平均速度指标计算例题
x n x
106 .9%113 .4%110 .8%103 .2%102 .7%
107.3%
x n an 5 9400 107 .3% a0 6604
平均增长速度 x 1 107 .3% 1 7.3%
2
2
6
6百万元/ 人
何秀余: 重点
第三节、现象发展的速度指标
一、发展速度
– 1、发展速度的种类:
• 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期水平 • 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 2、二者关系: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相邻两 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 注:年距发展速度=本年某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7
706.1 790 8830
8
737.1 810 9100
9
10
11
761.4 810 9290
838.3 830 9980
901.0 850 10420
12
1082.4 880
12090
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
c a b
a/n

a0 2

a1

a2

an 2
n
706 .1 737 .1 761 .4 838 .3 910 1082 .4
2
4 1
473人
间断时点数列案例2
某工厂成品仓库中某产品在2010库存
量如下:
单位:台
日期 1.1 3.1 7.1 8.1 10.1 12.31 库存量 38 42 24 11 60 0
间断时点数列案例2答案
a
a1 a2 2
f1

a2
2
a3
f2

an1 2
an
f n1
c a b
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案例1
某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料 单位:亿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8530.7 21617.8. 26635.4 34515.1 45005.8 57733
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案例1答案
a a n 21617.8 26635.4 34515.1 45005.8 57733 5 37101.42亿元
c a b
x n x n an
a0
n
ai
2
xx
3
x
xn

i 1
a0
公式5、2
yc
a bt
b

nty t y
nt 2 t2
a y bt
二、增长速度
– 1 、增长速度的种类: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 2、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 3、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
三、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 1、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增长速度 – 2、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水平法、累计法
何秀余: 重点
平均发展速度计算公式
x n x n an
f1 f 2 f n1
38 42 2 42 24 4 24 111 11 60 2 60 0 3
2
2
2
2
2
2 41 23
390.5 32.5台 12
连续时点数列案例1
某厂某年一月份的产品库存变动记
录资料如下:
单位:台
计划完成(%)c 130 135 138 125
两个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答案
c a b
cb b
860130% 887135% 875138% 898125% 860 887 875 898
132%
两个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
我国1985—1990年社会劳动者(年底
合计 21
593.1
91
2168.9
593.1
最小平方法案例1(一般公式)答 案
b

nty t y
nt 2 t2

6 2168 .9 21 593 .1
6 91 212
5.32
a y bt
n
n

593.1 6

5.32

21 6

80.23
yc a bt 80.235.32t
第四节、时间数例变动趋势分析
一、长期趋势的测定
• 1、时距扩大法 • 2、移动平均法 • 3、最小平方法 • 4、半数平均法
二、季节变动的测定
• 1、按月(季)平均法 • 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三、循环波动 四、不规则变动
何秀余: 重点
最小平方法计算公式
yc a bt
b

数)人数如下表,试计算“七五”时期
第三产业人数在全部社会劳动者人数中
的平均比重。
单位:万
人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社会劳动者人数b
49873 51282 52783 54334 55329 56740
第三产业人数a 第三产业人数的比重(%)c83ຫໍສະໝຸດ 0 16.78819 17.2
间断时点数列案例1
某企业2010年第三季度职工人数:6月 30日435人,7月31日452人,8月31日462人,9 月30日576人,要求计算第三季度平均职工 人数.
间断时点数列案例1答案
n 1
a 2
2
a2 a3
a1
an
435 452 462 576
2

6 790 810 810 830 850 880 910
2
2
6
1百万元/ 人
下半年劳动生产率
c a
b

706.1 737.1 761.4 838.3 9011082.4 790 810 810 830 850 880 910
年距增长量=本年某期水平-上年同期水平
四、平均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 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数列项数-1)
两个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
某企业2010年计划产值和产值计划 完成程度的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该企业 年产值计划平均完成程度指标。
季度
1
2
34
计划产值(万元)b 860 887 875 898
日期 1日 4日 9日 15日 19日 26日 31日 库存量 38 42 39 23 2 16 0
连续时点数列案例1答案
a

af f
383 425 39 6 23 4 2 7 165 01 356 4751
744 24台 31
发展水平指标二
a0
— 几何平均法(水平法)
n
ai
x

2
x

3
x

n
x

i 1
a0
— 方程式法(累计法)
我国1990—1995年钢产量速度 指标计算表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产量(万吨)
6604 7057 8000 8868 9153 9400
累计增长量(万吨) —
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序时平均数
(1)两个时期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 (2)两个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 (3)一个时期数列一个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之比
三、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基期水平 注意:二者关系: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相邻两累计增 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96.1 101.2 107.0
25
-428.0
85.6
9
- 273.0
90.9
1
-96.1
96.2
1
101.2
101.5
9
321.0
106.8
2010 5
112.2
25
561.0
112.1
合计 0
593.1
70
186.1
593.1
最小平方法案例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