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音乐审美教育(论文)——王安国

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Keywords (2)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2)(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 (2)(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 (3)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 (4)(一)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断提高,从而对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二)音乐审美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5)(三)音乐审美教育在客观方面也能够有益人们的身心健康 (5)三、中国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前景和社会意义 (6)(一)审美教育研究的历史必然性 (6)(二)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的核心 (7)(三)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新内涵 (8)(四)当代音乐审美教育的社会意义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音乐审美教育学生姓名:王安国学号:200711010086系别:音乐系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樊子熠职称:讲师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也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就从另一方面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它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也即将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发展;培养;人才Abstract:Aesthetic education can improve people's aesthetic appreciation, but also beneficial for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mproved from the other h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our people,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of our country, so it has a certain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will soon become the core of school education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Keywords:music;education;development;training;talent前言:音乐审美教育是现在21世纪新的发展潮流,促进了我国音乐事业的飞速发展,同样,也同时带动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为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绩。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以及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从古至今,中国的音乐无非都是演唱和演奏的形式,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音乐中的美。

而到了社会告诉发展的今天,音乐美学被一些人单独提了出来,而我现在讨论的就是音乐美学中的一个部分——音乐审美教育。

(一)、什么是音乐审美教育;[1]所谓音乐审美教育就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和教学操作全过程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美的表现、美的欣赏、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静态和动态和谐,使内在的逻辑美和外在的形式美高度统一,从而使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思想、操作模式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音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功能。

音乐形象是由乐音形成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旋律和节奏。

我们的音乐教育应当让被教育者认识到是寓于音乐形象之中的。

(二)、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认识;音乐之美人皆所爱。

有关于此的神话传说不胜枚举,这反映的人们对音乐形象具有巨大感染力的原始认识。

[2]柏拉图曾经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节奏和乐调有最强大的力量侵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美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就变成高尚优美的了。

”奥夫斯是希腊传说中最伟大的音乐家,野兽们听到他的音乐都很驯服的躺在他的周围,我国古人的想象力也毫不逊色。

据说春秋时代晋国乐师师旷鼓琴时,竟能使白鹄停于其上,玄鹤衔珠舞蹈于中庭。

这些音乐感动鸟兽的故事使富于魅力的音乐美增加里一层神奇的色彩。

[3]正如《艺术概论》一书所说:“缺乏应有的一书修养,就难以找到欣赏作品的途径。

”伴随着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文化”观念在吴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

古希腊哲学家早就提出:“体力、智力、美学、道德这四个方面编织在一起去构成一个完整的人。

”该思想早已在欧美的总小学教育中得到采纳。

我国经过数十载的教育实践,由“德、智、体”不完全的“三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适当的位置,或者说在我国整体教育改革中重新显现,这是新世纪音乐教师们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

“音乐美育”也叫“音乐审美教育”、“音乐美感教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的美、社会生活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及爱好、情感的教育。

它的教育功能、价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响流动的每一瞬间展开实施着,同时它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情绪、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变化,从而激励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应该是艺术类科目(即文学、美术、音乐),文学、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艺术发展规律,有不同的内在结构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人类的思想感情,去揭示、描绘、抒发、展现各自的艺术魅力。

在小学审美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校审美教育构置成一个五彩缤纷、八音协和的大千世界。

二、音乐审美教育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中对培养人才的作用2002年7月25日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指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实施途径。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以发展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

它不仅仅是一种以单纯的技能传授和单纯娱乐为目的的艺术教育,还是通过音乐美的形式和内容,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人生观、民族艺术审美观、爱国主义精神得以全面提高为宗旨的素质教育。

当前的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其实就是音乐审美教育。

音乐审美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育使受教者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学会感受音乐美、鉴赏音乐美、创造音乐美,从而使人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使人全面发展。

人的审美能力是包括感知、联想与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一种综合判断能力。

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即是指对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音乐的想象能力、音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能力、音乐理解能力的培养,它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从而为提高人的音乐审美能力奠定基础;音乐审美教育是以发展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作为发展一切音乐能力的基础的,因为音乐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是不能够进一步欣赏和学习音乐的。

人感知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去发现,探询音乐作品中的美。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训练,视唱练耳课程及其他音乐活动的开展,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和发展,能充分感知和感受音乐语言,感知和感受音乐的美。

这种感受能力包括对音高、速度、音响等的感觉,对节奏、音色、和谐等的知觉以及对音乐情趣的辨别能力。

音乐审美主体的感知能力又能直接影响音乐审美的效果。

音乐听觉感知能力的增强对作品的听觉感受更细致,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更真切和深入,使之更善于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

总的来说,音乐感知能力越好的学生,获得的审美体验就越深,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作为实施贯彻这理念的具体操作者,在我们的课堂上以听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反复听赏音乐,在多次倾听的过程中去感受音乐的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结构美,更透过它们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

(二)、音乐审美教育可培养人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人的创造力;音乐审美教育在人们素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音乐审美教育能培养人在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中,运用一种无意识或直接领悟的能力,也就是创造性能力。

创造性指个人在一定的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品质和创造技能,大学生的创造性素质指在一般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广泛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的灵魂,是学校教育中应重点培养的素质。

对于创造性能力而言,想象力是否丰富很重要,所以我们应特别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音乐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与这些富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产生出丰富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引起强烈的情感反映。

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开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为创造想象力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

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创造活动能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而音乐审美教育对人心灵深处的美感的促进,对心境和气氛的感觉能力和联想力、想象力的促进,则可以松弛人的心灵,能消除人们在工作的过度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展开提供条件。

(三)、音乐的情感性使音乐审美教育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心旷神怡。

科学实践证明,音乐有益于身心健康。

当悦耳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传人大脑皮层后,优美的旋律能刺激并兴奋神经系统,焕发人的精神,而随着感情的变化,能使人产生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品质,促使人身心和谐、精神振奋、心情愉悦,同时起到解除人身心疲劳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擅长于抒发人的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音乐审美教育对于人对音乐情感的领悟与表达具有强化作用。

人的情感是丰富的,音乐具有巨大的情感魅力,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音乐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

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将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

它还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善和高尚的道德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