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u:64 Ag:108选择题(40分)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应用正确的是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达到水果保鲜的目的B.为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并防止变质,可在其中加入大量食品添加剂C.使用无磷洗衣粉,可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D.天然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长期服用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N 2的电子式:B .S 2-的结构示意图:C .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D .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浓硫酸能干燥氢气、氯气、一氧化碳等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B .SiO 2既能溶于NaOH 溶液又能溶于HF ,说明SiO 2是两性氧化物C .乙炔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炔具有漂白性D .纤维素的水解产物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纤维素是一种还原性糖 4、下列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 =l 的溶液中:Na +、Mg 2+、SO 42-、HCO 3-B .含有大量Fe 3+的溶液中:Al 3+、Cu 2+、Cl -、SO 42-C .加入Al 能放出H 2的溶液中:K +、NH 4+、NO 3-、Cl -D .水电离产生的c (H +) =10-12mol/L -1的溶液中:K +、Ba 2+、NO 3-、OH -5、.短周期元素X 、Y 、Z 、W 、Q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 与元素Z 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 X >r Y >r Z >r W >r Q C.离子Y 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 的强6、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C .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D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7、下列有关实验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 .如图2,检验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B .如图3,做喷泉实验时先挤压胶头滴管,后松开止水夹C .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和锥形瓶在用蒸馏水洗涤后均需用待装溶液润洗D .用托盘天平称取1.06 g 无水碳酸钠,溶于250 mL 水,配制0.04 mol ·L -1Na 2CO 3溶液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11.2 L 乙醇所含的羟基数为0.5N AB .常温下,1L 0.1 mol·L -1的Na 2CO 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 AC .常温常压下,5.6g 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0.4N AD .电解硫酸铜溶液时,阳极每生成标准状况下3.36L 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3N A 9、下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图4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5表示0.1000mol •L -1NaOH 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 •L -1CH 3COOH 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6表示KNO 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 点所示的溶液是80 ℃时KNO 3的不饱和溶液D.图7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 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番茄等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A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紫罗兰酮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1mol 中间体X 最多能与3mol H 2发生加成反应C.维生素A 1易溶于NaOH 溶液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 互为同分异构体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FeCl 3溶液B .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 .将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蒸干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均为氢氧化钠D .反应2CO(g) =2C(s) + O 2(g)H >0可以自发进行13、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在0.1 mol ·L -1NaHCO 3溶液中:c(Na +)>c(HCO 3-)>c(CO 32-)>c(H 2CO 3) B.在0.1 mol ·L -1Na 2CO 3溶液中:c(OH -)-c(H +)=c(HCO 3-)+2c(H 2CO 3-) C.向0.2 mol ·L -1NaHCO 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 ·L -1NaOH 溶液:c(CO 32-)> c(HCO 3-)> c(OH -)>c(H +)D.常温下,CH 3COONa 和CH 3COOH 混合溶液[pH =7, c(Na +)=0.1 mol ·L -1]: c(Na +)=c(CH 3COO -)>c(CH 3COOH)>c(H +)=c(OH -)15、700℃时,向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发生反应:CO(g)+H 2O(g)CO 2+H 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 1min 内的平均速率为ν(H2)=0.40/t 1 mol·L -1·min -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 和1.20 molH 2O ,到达平衡时n(CO 2)=0.40mol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 2O ,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 转化率增大,H 2O 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非选择题16、(12分)以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为原料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 3·6H 2O )的工艺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SO 2转化为SO 3的反应为2SO 2(g)+ O 2(g)2SO 3(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过量的S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酸溶及后续过程中均需保持盐酸过量,其目的是、 。
(3)通氯气氧化后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该过程产生的尾气可用碱溶液吸收,尾气中污染空气的气体为 (写化学式)。
17、(15分)有机物A ()是一种镇痛和麻醉药物,可由化合物B ()通过以下路线合成得到。
(1)A 分子式为 。
D的结构简式为 。
(2)由C 生成D 的反应类型为 。
(3)E 中的手性碳原子的个数是 。
(4)F 是B 的同分异构体,F 的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属于芳香族酯类化合物;②苯环上无羟基;③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则F 的结构有 种。
(5)写出由B 制备化合物G (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18、(12分) Ag2O2是银锌碱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在KOH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生成Ag2O沉淀,保持反应温度为800C,边搅拌边将一定量K2S2O8溶液缓慢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固体样品。
反应方程式为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制备过程中,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2)银锌碱性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放电时正极的转化为Ag,负极的Zn转化为K2Zn(OH)4,写出该电池反应方程式:。
(3)准确称取上述制备的样品(设仅含有Ag2O2和Ag2O)2.558g,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为Ag 和O2,得到224.0mL O2(标准状况下)。
计算样品中Ag2O2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19、(15分)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3)已知:CuSO4+2NaOH=Cu(OH)2↓+ Na2SO4称取0.1000 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 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 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 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 mL,则0.1000 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4)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使滴定管上的刻度线与。
(5)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①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6)如果1.040 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 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 g 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CH4(g)+ H2O(g)==== CO(g)+3H2(g)△H =206.2kJ·mol-1CH4(g)+ CO2(g)==== 2CO(g)+2H2(g)△H =247.4kJ·mol-12H2S(g)====2H2(g)+S2(g)△H =169.8kJ·mol-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
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H2S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2S燃烧,其目的是_____;燃烧生成的SO2与H2S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2O的热分解也可得到H2,高温下水分解体系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