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概论》课程论文题目论文要求:(1)一人一题(2)标注★的题目允许一人或两人以上选择该题目,但各每人论文内容(研究对象或所用方法)不能相同,即通过研究方法或研究对象实现各人论文的差异化。
(3)所有题目论文均要求应用到一种或多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主要是是事故树(F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事件树分析(ETA)、FMECA(失效模式、影响与危害分析)),人因失误分析(以上方法见附件),或利用人因工程学理论与方法、系统评价方法(自行查找人因工程、系统工程教材),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和人因工程学方法均没有用到的论文直接评分为不及格(含自己拟定并经教师认定题目也是此要求)。
(4)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论文内容要有具体研究对象做到拥有自己实质性的研究内容,不得直接照搬照抄现有的理论方法,研究内容不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论文格式为期刊论文的一般结构格式,具体见模版论文。
(6)论文封面统一用给定封面,见论文格式要求。
(7)第十八周周五之前由各班学委收集纸质版和电子版(均要求交)统一交给任课教师。
温馨提醒: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最终论文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由课程出勤成绩和作业成绩构成,全部和多次课堂考勤缺席而作业又敷衍了事的同学需要特别注重最终论文质量,否则极有可能课程成绩不及格面临补考(学校规定非试卷考试科目也有补考,大家不要误解为非试卷考试科目就万事大吉)以下情况直接判为不通过:(a)直接通过网络复制他人论文;(b)两人论文雷同;(c)照搬照抄现有的教材理论,没有实质性自己撰写的内容。
题目选择范围:许多题目需要进一步根据研究客体具体化,不再出现“某”:同学如有自己设想的课题不用上述题目,须要与任课教师商量确定题目,要求同上。
某产品(或设备、设施、作业)的安全评价(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基于事故树的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具体乡村公路、乡镇公路、高速公路、城市市区公路、县区级之间的非高速公路等某类具体公路)某事故的人因失误分析(人因分析)(交通事故、车间安全生产事故等)(★)基于事故树的某火灾伤亡事故分析(校园、服务企业、工厂等)(★)基于事故树的某电气事故产生机理分析与防范(家庭、某服务场所或某工厂)(★)某职业病分析与防范的人因分析(视觉终端显示作业、人工搬运等体力劳动、化工类车间工人、车辆驾驶等)(★)(家庭日用产品、工厂的人工作业工具)某产品的累积性损伤危险性分析(人因分析)(★)某类实验室EHS体系建设研究(人因分析)(★)某设备的FMECA分析(车床、铣床、刨床、冲床、磨床、钻床等机床,或其他机械电子类设备与产品)(★)某服务性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分析与防范(★)(人因分析)某生产性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分析与防范(★)(人因分析)某作业岗位的本质安全设计研究(★)(人因分析)基于事故树的某游乐项目的危险性分析与事故防范(★)面向通风除尘的某有害气体车间设施布局研究(★)(人因分析)面向机械伤害事故防范的某车间安全防护研究(★)(人因分析)某车间物料搬运事故产生分析与防范(★)(人因分析)某生产装置(或设备或生产线)的HAZOP分析(★)基于事故树的某场所火灾事故防范与人员疏散方案研究(★)基于事故树的某场所爆炸事故防范研究(★)某公司有毒有害化学品储存与运输安全方案研究(★)(化工安全)基于事故树的某高空作业事故防范研究(★)(含人因分析)《安全工程概论》论文格式包括10部分:①正文题名;②文章署名;③内容提要;④关键词;⑤中图分类号;⑥文献标识码;⑦正文;⑧参考文献。
一、正文题名正文题名要求言简意赅,切中选题;一号标宋字体排版。
二、文章署名文章署名要求用小四宋体书写。
三、内容提要1.内容提要字数限制在300字以内。
2.内容提要可包括:①主要研究内容;②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结论;③主要政策建议或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④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之处。
3.中文内容提要用五号仿宋体字排版。
四、关键词1.关键词要反映出文章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
2.关键词以3-8个,之间以分号分开。
3.中文关键词用五号黑体字排版。
例:关键词:准备金;目标;货币五、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自己查询,并与以下的文献标识码列在一行用五号宋体字标示。
六、文献标识码1.文献标识码用于对文章归类,放在中图分类号后,分为以下几类: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2.不属于上述各类的文章以及文摘、简讯、补白、广告、启示等不加文献标识码。
3.文献标识码用五号字排版。
七、正文1.正文五号宋体排版,段前空两格,行距建议用最小值18~20磅。
2.正文中英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排版。
3.一号标题“1.”用四号仿宋体排版,前空两格,后文另起。
4.二号标题“1.1”小四号黑体排版,前空两格,后文另起。
5.三号标题“1.1.1”5号宋体排版,前空两格,后加句号。
可后文另起,亦可作为关键句与正文连排。
在缺省二号标题时,可按二号标题规制排版。
6.四号标题“(1)”五号宋体与正文连排。
7.段落内序号宜用①、②、③表示。
8.公式和算式。
另起,前空两格或四格排列,不可居中。
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公式序号应为“式(1)”,而不应为“一式”、“1式”或“(1)式”等其他公式序号。
公式中变量无论大小写均用斜体(正文中引用公式中变量应与公式中保持一致),数学符号和数字用正体,表示矩阵的字母用加粗黑体斜体。
9.正文中数字。
①公元纪年数字等用阿拉伯数字,勿用中文表示,即用“19世纪”、“20世纪”,勿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年代最好用“1980年代”、“1990年代”,亦可用“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勿用“80年代”、“90年代”;年份须用“1999年”、“2003年”,勿用“99年”、“03年”。
②时间段表示方法为:“1991-1995年”、“1991年至1995年”、“1991年10月至12月”、“1991年10月至1995年12月”、“1991年10月6日至1995年12月5日”,勿用“1991年-1995年”、“1991至1995年”、“1991年10-12月”、“1991年10月-1995年12月”。
③百分数表示方法为:“1%”、“1%~5%”、“提高1个百分点”,勿用“百分之一”、“1~5%”、“提高一个百分点”,小数位后最多为两位,并做到全文统一。
④倍数和分数的表示方法为:“1倍”、“1/3”,勿用“一倍”、“31” 或“三分之一”。
⑤文中数字的整数位最多为5位,如有6位数字时,应将其改写为2位数,并调整相应的计量单位,如将“123456元”改写为“12.35万元”;文中数字的小数位最多应为两位,在特殊情况下,如整数位为0时,最多可带4位小数。
10.文中缩写。
需在中文全称或英文全称出现后加括号表明缩写,以后即可连续使用缩写名称,如“生产总值(GDP )”、“研究与试验发展(R&D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切忌文中第一次出现即为缩写。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用六号仿宋体按以下顺序排版:[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名[文献标识].版本(初版免注).出版事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名[文献标识].版本.出版事项文献出处页码[1] 张明.粮食消费预测研究[J].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统计研究论文集.2-6.注:缺少以上某一项时,可将该项连同相关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作者应择其主要参考文献列出,每篇文章参考文献最多刊登16个。
附件1:统计表版式1.表标题设在表上方,居中,小五号黑体字(包括与表标题并列的表序号和计量单位)。
表序号以表左边线为准空两格排列。
如有计量单位,以表右边线为准排在两空格左侧。
2.表上下为粗线,其他为细线,纵栏之间加分隔(细)线,纵栏标题下加分隔(细)线,总计(或合计)用分隔线加以区别,如无特殊需要其他横行不需加线。
3.表注在表下,用六号字宋体。
4.表中字体为宋体小五号。
5.表中统计数字最多为5位数字,如需用6位数字标示,如“100000”,请将其变换为“10”,并改变相应的计量单位;表中统计数字保留小数位须一致,最多带两位小数,在特殊情况下,如整数位为0时,最多可带4位小数。
6.表中数字如为年份,请用“1997”,勿用“1997年”或“97”或“97年”。
7.按统计表的惯例,表的左右两侧不封口。
8.在表标题和栏目标题中,除非符号,不宜用中文以外的文字书写,特别是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之类的列表,不可从统计软件中直接下载生成。
表1 1998-2002年第三产业主要行业比重变化情况(%)行业1998 1999 2000 2001 2002交通运输和仓储业11.5 11.3 11.4 10.9 10.3邮电通信业 4.9 5.2 6.7 7.1 7.5批发和零售餐饮业26.1 25.6 24.5 23.9 23.5金融、保险业18.6 17.9 17.4 16.8 16.5房地产业 5.8 5.6 5.7 5.7 5.8社会服务业10.5 10.7 10.9 11.6 12.1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 2.7 2.7 2.8 3.0 3.0教育文化艺术广电业 7.2 7.8 8.0 8.4 8.6合计87.3 86.8 87.3 87.4 87.2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附件2:参考文献版式1.参考文献要精选,著录主要的且与文章直接相关的文献,数目不能超过16个。
2.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右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
3.参考文献著录按以下顺序排列:[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名[文献标识].版本(初版免注).出版事项(包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可获得地址).参考文献起止页码.[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名[文献标识].版本.出版事项.文献出处.页码.[1] 张明.粮食消费预测研究[J].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统计研究论文集.2-6.注:缺少以上某一项时,可将该项连同相关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4.参考文献中的序号表示文献在文中出现的顺序。
5.如有3位以上作者,则只能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如“宋红,马良,杜芳,等”;其中,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合编”等责任说明文字。
6.文献名不加书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