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论一、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意大利北部的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雇佣工人的手工工场、银行和商行,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此后,在尼德兰、法兰西、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同时,15世纪、16世纪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地和世界市场。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中国的火药、印刷术也传入西欧。
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发现自然的同时,发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进而动摇了人们头脑里的中世纪神学观念,增强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力量。
可以说,“自然的发现”、“人的发现”是促成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条件。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14世纪至17世纪初的欧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一切。
诸侯割据严重,教会势力猖獗的局面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发展,就必然要对封建统治阶级教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对封建教会开展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的马丁·路德、闵采尔成为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来反抗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拜占庭帝国毁灭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中及在从古代罗马废墟里挖掘出来的雕刻中,新兴资产阶级发现了古代艺术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优美的文学形式,从而激起了他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民主精神来对抗封建神学的统治。
所以,这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文艺复兴”不是简单的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诞生,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典文明反击封建神学,反对充满象征、梦幻、宣传宗教教义的封建文艺。
文艺复兴运动为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给西欧各国,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和科学文化的空前发展,在各个领域里造就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源于拉丁文humanismus,有多种含义,可译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
在我国,一般将人文主义用来专指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封建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针对基督教所鼓吹的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的反动神学,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点,也称人本主义。
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人权反对神权。
中世纪以来,封建教会竭力宣扬神权,把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神,看作是具有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权力代表,而人则是神的奴仆,人的命运决定于神的意志。
人文主义者则用人权来反抗神权。
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有理性、有智慧、有能力,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基督教会历来通过宣扬禁欲主义来压制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欺骗人们,让人们去追求来世幸福。
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了“个性解放”的口号来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以尘世的爱来反对所谓的天国之爱,提倡追求物质享受来反对清心苦修,提倡发扬冒险精神去发财致富。
第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在中世纪,封建教会垄断了教育,实行愚民政策,让人们相信上帝决定一切,从而安于现状,不思反抗,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人文主义者则提倡对人民大众进行科学教育,尊重知识,推崇理性,反对愚昧,歌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快乐的源泉”,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第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政治主张。
他们希望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主张打击和削弱封建领主的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必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提供国家保障,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同时,人文主义者还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观念,提倡自我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
人文主义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在文艺复兴时期起了很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它毕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难免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那些资产阶级学者和思想家,大多同下层人民有一定的距离。
他们往往有同教会、贵族妥协或相同的一面,他们本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僧侣。
他们虽然同情人民,但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有时甚至敌视人民。
他们中间的哲学家、科学家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主流,此外,还有民间文学、贵族文学和教会文学等。
人文主义文学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人文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新文学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
人文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人文主义文学有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深刻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作家热爱生活,他们在作品中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学的意识。
第二,人文主义文学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
人文主义文学使欧洲文学在创作方法上达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其作家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创作更为自觉。
他们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世纪教会文学、封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神秘晦涩的象征、梦幻手法,注重写实。
他们或者创造性地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或者从现实生活中采撷素材,暴露丑恶,歌颂真善美,鲜明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他们的反封建意识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质。
人文主义文学在文学形式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三,人文主义文学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
人文主义作家在作品中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第四,人文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健康乐观,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
人文主义作家对人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不仅健康乐观,而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
作品中的主人公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第五,人文主义文学具有生动有力的民族语言形式。
人文主义作家为了表现民族自豪感和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接受作品,大多以本国家、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
他们从古代作品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不断扩大文学语言的表现能力,对各国民族文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文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落,有300余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人文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也就呈现出差异。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其后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特别是在英国得到巨大发展。
1、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意大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最早的国家,也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继但丁之后,在意大利北部商业城市佛罗伦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①彼特拉克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但丁难友之子,自称“人文学者”。
他苦心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特别喜爱维吉尔的诗歌和西塞罗的散文,称他们是自己从事创作的“两只眼睛”。
他的代表作是用意大利方言口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歌集》。
诗集里大多是爱情诗。
相传诗人年轻时,在教堂里遇到一个名叫劳拉的美丽少女,他一见倾心。
此后便写了300余首十四行诗,抒发爱恋之情。
大约过了七年,劳拉病逝,诗人不胜悲伤,又写了一些表达哀思的抒情诗。
在这些抒情诗里,诗人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把人的精神美、女性形体美和自然界景物美一起描写,展示了爱情的圣洁和高尚,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要求摆脱禁欲主义桎梏和追求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歌集》中还有一些政治抒情诗,如长诗《我的意大利》,谴责了意大利各城邦君主争权夺利而使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艺术诗上已趋完美,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的诗人和小说家。
他早期的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长篇小说,大多以爱情为主题。
这时他已摆脱了当时盛行的雕琢浮华的文风,跳出了教会文学的圈子,为进入创作成熟期作好了艺术准备。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
这也是作家创作中优秀的作品,它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
作品开头交代了形成这部故事集的缘由: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流行,三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一起到郊外的一所别墅避难。
他们除了游玩外,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
这些故事来源广泛,分别取材于历史故事、宫廷传闻、街谈巷议、中世纪的寓言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当时发生在佛罗伦萨等地的真人真事。
三男七女所讲的100个故事,以反教会、反封建为主旨串联起来,在形式上是一个个故事环环相套,串成一体。
《十日谈》有着深刻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十日谈》发展了中世纪短篇故事的艺术手法,语言生动,结构完整。
这部作品对16世纪、17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在16世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得到了封建王权的支持,人文主义文学占领了文坛,成为主流。
法国的人文主义作家有两种不同的倾向。
第一种是贵族倾向,以七星诗社为代表。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在法国出现的一个人文主义文学团体,由六个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学者多拉共七人组成,他们大多出身社会上层。
杜贝雷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龙沙随后又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阐述了他们的理论。
他们表示要为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建立一个可以和希腊、罗马相媲美的法国诗坛而奋斗。
七星诗社的抒情诗人在创作上肯定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但摹仿古代的贵族情调浓厚,他们注重的是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