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五朵金花》是新中国成立10年的国庆献礼影片,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而不衰,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独特的魅力。
影片的成功,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们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也为电影行业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提供了成功的借鉴和良好的启示。
关键词:五朵金花;社会背景;创作;影响解析《五朵金花》的社会影响(一)电影产生的社会背景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用传统的眼光去审视《五朵金花》这个电影,很容易的就能看出,这部电影大概是19世纪60年代时期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那场斗争中的一段序曲。
令万人瞩目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发起一部歌舞音乐剧电影的创作排练,这是不是一个寻常的政治事件。
一部普通的电影,由国务院最高领导人撬动,发动全国的人民大规模的进行武力讨伐,例如,歌颂历史上传奇人物光荣创举的《武训传》经过最高领导发话便化险为夷,重新上映。
但是一部以音乐歌舞爱情为主要内容的娱乐片,由政府最高领导人提出编排,还为此电影确定了故事的风格、样式、地方等主要元素,当电影拍摄完成上映后,被广大的群众所喜爱,经过了大约半个多世纪仍然还是令很多的人喜欢,进而成为了文化的经典创作,在电影的百年历史中从来都见所未见过。
《五朵金花》就是这么的独一无二。
在1959年艺术界开始了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庆祝的文艺演出准备活动。
国务院最高领导人周恩来非常的重视这些为国庆献上的礼物,因此,他亲自对献上来的作品进行审核。
由于《万紫千红总是春》、《钢铁世家》等这些影视作品中有很多的政治意味和思想,电影本身的内容不能体现出当代的艺术美感,不能让人在看过之后心情愉快,所以,当他看了这些影片之后,对这些电影都很不满意。
当时周恩来让夏衍创作一部能够反映出大理的喜剧电影。
夏衍想要推荐赵季康,因此,他就找到了赵季康。
她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生活,内容比较丰富细腻。
赵季康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最后创作了《五朵金花》名剧。
①《五朵金花》电影是周恩来和邓小平作为献给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礼品。
陆定一时任中宣部部长,他从云南访问回来之后,明确的提出要排练一部不仅让观众观看之后能够享受美的影片,而且还可以反映我国大好山河的电影,让观看影片的群众不仅享受美,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此影片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好片子。
这部影片中不仅含并了当时政府对电影的政治要求,在艺术上的水平也很高,弘扬了主旋律,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观看价值,因为在主旋律的思想政治要求下,它具有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所以,它是新中国电影史上,色彩美、演员美、主题美、音乐美、风景美的完美著作。
(二)社会环境对电影创作的影响1959年,在我国国庆十周年之际,国务院的领导都争相为国庆十周年献礼。
与此同时,所有向上级领导汇报的电影主题计划,大多都偏重于重大的历史题材以及一些反映革命斗争的历史题材。
党中央的有关领导就认为,这些电影偏重的题材也可以,但是电影是面对全世界的,不能只针对中国国内的人群,也要让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中国的电影,并且以此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所以,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轻松愉快,寓教于娱乐的题材,来扩大影片的发行量,让中国的影片在国外的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959年上半年,王家乙导演接到了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一项重要任务。
任务的内容就是要制作一部能够体现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轻松融洽的人际关系的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就在于表现社会主义好。
目的就是争取能够在资本主义国家发行,同时不要在影片中搞一些政治口号。
王家乙会反复的翻看领导的指示,深刻的体会领导想要表达的意思:影片要走向世界,向资本主义国家展现新中国成立10年以来的美好山河和新人新事新面貌。
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王家乙导演创作除了电影《五朵金花》。
《五朵金花》影片中所有的情节都能表现出新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寻找金花的过程中,体现出好山好水好人和农林牧渔的发展,将边疆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出的这些内容实际上主要还是歌颂社会主义好,其意思都能够从影片的画面中表现出来。
这部电影应该歌颂好山好水好风光,将政治赋予教育之中,明确的表明想要向观众表达什么,如何安排影片的情节,在总体上把握好影片的结构。
王家乙明确要将爱情作为影片的主体。
他把影片的主要内容确定为爱他们、爱他们的生活。
《五朵金花》作为文艺界向国庆献礼的重要作品在创作开始就被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夏衍高度的关注,他表明此影片要能够真正的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幸福、轻松愉快的生活,体现出祖国好山好水好风光,影片的主题思想就是社会主义好,并且力争将这部影片走出国门,发行到资本主义国家,影片中不能只表达政治口号。
令人想不到的是,当今能够突出政治气氛的要求,正适合当时王家乙导演正在拍摄的关于新型戏剧电影的风格。
之前,一提到喜剧,通常就是意味着用笑声不断的讽刺社会现存的现象。
现如今,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用喜剧的形式来歌颂那些新人物、新思想,通过一些美好的事物给人希望。
因为在艺术思想的推进和引导下,王家乙导演将这种艺术思想探索的成果已经融入到了影片中。
②因为《五朵金花》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开始创作时所负载的政治使命就能知道,爱情不是影片中真正的中心。
王家乙导演创作的主要特点在于将爱情放在了影片的前段位置,通过“五朵金花”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新青年在爱情中的不同表现,既反映出了重要的社会内容,又显示出了当时人物丰富、高尚的精神世界。
虽然影片中向观众展现的都是正面形象,但是他们自身之间又存在着冲突,其实就是新观念和旧观念的冲突。
逐渐的挣脱掉旧观念,推动时代树立新风貌不仅可以推进情节深层次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展示人和人之间相互帮助的关系,就像周总理比较欣赏的《五朵金花》影片一样歌颂好山好水好人。
经过半个世纪,《五朵金花》不仅没有随着岁月渐渐消失,反而被人们更加的喜欢,并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之作,《五朵金花》是新型的喜剧,它是在观众的笑声中迎接新社会的来临,而不是像古板的喜剧电影依靠影片中被嘲讽的元素在笑声中挥别旧社会。
电影在采取有特点的戏剧化情节模式时,不仅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贯穿于全影片中,而且也没有对立的形象出现在影片中,而是将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作为编制故事的结构,推动剧情的发展,并且是制造误会、串联误会、解决误会,但阿鹏寻找爱情这条线路始终是贯穿于影片的剧情当中。
(三)电影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影片《五朵金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的只有“爱情”没有“死亡”的喜剧爱情故事。
影片中没有出现那个时代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家国仇恨,没有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没有勾心斗角和挑拨离间,甚至影片中没有一个势力小人。
电影中汇聚轻歌曼舞,采用离愁相思点缀和串联起一个又一个情节和误会。
影片中两个主人公在经历千回百转之后才柳暗花明,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在地久天长永相爱的歌声中结束,电影中有个皆大欢喜的结尾。
从电影的内容上分析,《五朵金花》取材于白族人们群众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
虽然在今天看来那个时代物质匮乏,劳动生产力低下。
但在当时来看,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
在那个激进的年代,影片展示给我们的是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辛勤劳作。
电影刚开始就采用欢快明朗的叙述主调,为我们展示在党的领导下白族人们欣欣向荣的生活画面:大街上堆满了要出售的货物;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和赛马;各族人民友好互利,团结一致,让观众在电影之王都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美好氛围。
随着电影的展开,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洱海边上人们忙碌的耕种;在高山牧场,有人在为接生小牛而忙碌。
影片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片繁忙忙碌的场景,各族人民正在创造着美好的新生活。
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群众,而今成翻身成为主人。
尤其是在旧社会受苦受难妇女同胞,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解放思想,走出家庭,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半边天”。
影片的编剧从云南的现实生活出发,以那个年代的全国妇女工作代表事迹为原型,依据白族的特色民族情况,歌颂了那个年代白族人们的巨大变化和蒸蒸日上的生活场景。
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还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上面。
它不断清除着社会上的各种旧思想和旧传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风貌。
电影《五朵金花》里展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旧社会里纯粹的狭隘的经济利益的关系,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型的同志之间的和谐友爱的关系。
电影中阿鹏和金花的爱情展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一种全新的关系。
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幸福和舒适,还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阿鹏在寻找金花的途中,乐于助人,跳进水中帮人们捞钉耙,为老人拣药,上山抢救陷入困境的青年。
而副社长金花更是新时代青年妇女的典型代表。
她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事业。
她具有淳朴劳动人民的真诚情感,又具有农村基层干部勇敢能干的工作作风。
她也追求幸福甜蜜的爱情,同时心中也有更远大的工作目标。
除此之外,其他的畜牧金花,拖拉机金花,矿产探查金花等虽然性格迥异,但都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电影中关于几个主要人物的叙述,既有新时代下人们的新思想,又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它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内容,又能代表和表现大众化和民族化的内容。
影片中关于爱情的描述反应了人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爱情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是人们头脑中文学艺术的反映,而积极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对人们群众来说有新的引导作用和内涵。
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四人帮”猖獗的时代,不允许人们创造丰富多彩的电影和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而关于爱情的讲述和拍摄更是不被允许。
影片《五朵金花》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浓重的民族色彩和风格。
首先,电影的题材是属于少数民族,体现出了民族地域特色和中国特色。
在电影中有大量的云南大理三月街的盛况和苍山洱海的美丽外景,以及以歌传情的白族民族风俗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并且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特色自然风景和民俗特色。
③《五朵金花》一经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白族地区,观众看完影片之后,深受鼓舞和影响,一度展开了各种“金花赛”和“金花榜”比赛活动,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
由此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喜剧还是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虽然影片中人们的一系列行为在当今的经济学家、自然保护家看来很是荒谬,那个年代正在大力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们疯狂地把秀丽的苍山洱海弄的乌烟瘴气。
但是当故事情节抹上久别的爱情玫瑰色彩的时候,即便是今天看来,观众也会对他们的质朴、稚嫩和拙劣付之一笑。
迄今为止,半个世纪已经过去了,影片《五朵金花》根本没有随着时间的过去而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21世纪初,《五朵金花》在百年最佳影片评比中位居10大影片第一,这可真所谓是名不虚实。
④参考文献:1. 纪令仪:《世界艺术史・电影卷》,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2. 刘连.《五朵金花》的诞生与悲惨命运[J].传承,2010(07).3. 李二仕.《五朵金花》的“今点”意义[J]. 当代电影,2005(02).4. 袁守颖. 影视《五朵金花》中白族文化生活的艺术诠释[J]. 群文天地. 2011(06)5. 余纪. 说不尽的《五朵金花》[J]. 电影艺术. 2011(04)6. 梅子. 《五朵金花》拍摄的故事[J]. 云南支部生活. 2009(12)7. 郭河清. 蝴蝶泉与《五朵金花》[J]. 西南民兵杂志. 1995(02)①顾育豹.《五朵金花》:两天两夜写成的电影剧本[J].湖北档案,2009(07).②袁成亮.电影《五朵金花》诞生记[J].党史文汇,2006(03).③石川:《电影史学新视野》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年.④刘灵.王家乙导演谈影片《五朵金花》的创作[J]. 电影文学,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