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前言 (1)1 总则 (1)1.1适应范围 (1)1.2工作目标 (1)1.3工作程序 (1)1.4工作原则 (1)2 依据 (1)3 术语和定义 (2)3.1冶金行业 (2)3.2炼铁 (2)3.3炼钢 (2)3.4钢压延加工 (2)3.5铁合金冶炼 (2)4 准备与策划 (2)4.1成立风险评估组织 (2)4.2制度管理 (3)4.3组织培训 (3)4.4收集资料 (3)5 风险分级管控 (6)5.1危险源辨识 (6)5.1.1风险点确定 (6)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 (8)5.1.3事故原因分析 (8)5.2安全风险评估 (12)5.2.1风险评估准则 (12)5.2.2危险程度评价 (12)5.2.3风险点级别确定 (13)5.2.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13)5.3风险管控 (14)5.3.1风险管控分级 (14)5.3.2风险分级管控图 (15)5.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5)5.4风险告知 (15)5.5风险管控信息管理 (16)6 隐患排查与治理 (16)6.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 (16)6.2实施隐患排查 (16)6.3隐患治理 (16)6.4隐患治理验收 (16)6.5隐患排查信息管理 (17)7 持续改进 (17)附录1 风险点台账(示例) (18)附录2 作业活动风险评估(示例) (20)附录2.1作业活动清单 (20)附录2.2作业活动风险评估表 (22)附录3 设备设施风险评估(示例) (29)附录3.1设备设施清单 (29)附录3.2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表 (30)附录4 作业环境风险评估(示例) (34)附录5 危险评估结果统计表 (38)附录6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示例) (40)附录6.1作业活动风险管控清单 (40)附录6.2设备风险管控清单 (43)附录7 安全风险公示栏(样式) (46)附录7.1风险点公示栏 (46)附录7.2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51)附录7.3设备安全风险告知牌 (52)××冶金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为了指导冶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降低和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结合冶金企业生产特点,编制本指南。
1 总则1.1适应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市范围内黑色金属冶炼企业(以下简称“企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1.2工作目标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至少实现××省、××市规定的工作目标,并且基于风险管理编制重点岗位安全培训系列教材。
1.3工作程序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
1.4工作原则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坚持的工作原则:——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全面辨识、过程管控;——落实资金、保证投入;——体系融合、整体推进。
2 依据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 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AQ2025—2010 烧结球团安全规程AQ2002—2018 炼铁安全规程GB16543—2008 高炉喷吹烟煤系统防爆安全规程GB6222—2005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AQ2001—2018 炼钢安全规程AQ2024—2010 铁合金安全规程AQ2003-2018 轧钢安全规程AQ2011-2018 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GB16912—2008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3 术语和定义3.1冶金行业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大类所包含的全部企业及烧结企业。
3.2 炼铁指用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将铁从矿石等含铁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生产活动。
3.3 炼钢指利用不同来源的氧(如空气、氧气)来氧化炉料(主要是生铁)所含杂质的金属提纯活动。
3.4钢压延加工指通过热轧、冷加工、锻压和挤压等塑性加工使连铸坯、钢锭产生塑性变形,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钢材产品的生产活动。
3.5铁合金冶炼指铁与其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合金生产活动。
4 准备与策划4.1 成立风险评估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企业应成立风险评估组,单位负责人担任风险评估组组长,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担任风险评估组具体组织策划工作,风险评估组应由各专业职能部门管理技术人员、生产基层单元负责人(车间主任、班组长)及具有丰富经验的操作人员组成。
全体员工应参加安全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工作,确认、掌握岗位风险,落实管控措施。
企业可聘请、委托服务机构或行业专家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企业应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
4.2 制度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明确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工作程序;管控分级、管控层级、管控责任划分标准;分级管控的工作要求等。
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隐患排查职责、任务和整改要求。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时间进度和工作要求。
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落实情况纳入各单位、岗位安全绩效考核。
企业应编制风险管控工作相关记录表。
4.3 组织培训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组织专项培训。
——专题培训列入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
——培训内容包括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辨识评价方法、风险评估结果、主要管控措施、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技巧与方法等。
——培训应确保相关人员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能力;掌握风险管控措施与隐患排查的内容。
4.4收集资料企业应收集开展双预防机制建设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基础资料:5.1危险源辨识企业应全面辨识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的危险有害因素。
5.1.1风险点确定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或生产组织功能,把炼铁、炼钢、轧钢生产及其附属生产单元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结合设备设施布局、区域职能特点及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划分为风险点,建立风险点台账。
表5-1 冶金企业主要风险点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危险源辨识应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及事故类型。
重点应考虑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5.1.3事故原因分析危险源辨识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
——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
——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不良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
5.1.3.1作业活动企业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法(LS)辨识各岗位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
企业应按照岗位作业活动(工作步骤)逐一进行辨识。
作业活动包括:(1)正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机(车):开机(车)、停机(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危险作业: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企业应依据岗位配置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包括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
冶金企业主要岗位见表5-2。
选用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专家经验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图法辨识设备设施危险有害因素。
1、企业应全面辨识设备设施危险源。
设备设施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即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危害。
企业辨识设备设施危害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检查,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2、企业采用检查表法应列出检查项目,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操作规程相关条款。
3、安全检查表检查项目应全面,检查内容应具体。
4、企业辨识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
企业应依据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分类、分项建立设备设施清单,明确设备设施评价对象。
冶金企业主要设备设施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