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一、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
用档案。

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

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
二、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指定专(兼)职人员,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
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兼)职人员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三、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在病人
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如诊疗需要方可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借给会诊医生。

四、居民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
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定期对档案进行更新、充实。

及时对辖区公共卫生服务状况进行评估、总结。

五、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
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

六、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应按程序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后,按照相关程序和办法进行销毁,严禁各单位擅自销毁。

大王庄村卫生室
公共卫生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制度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对象:
辖区常住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常住居民是指居住在本社区的本
市户籍居民和已办理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

二、辖区居民建档要求:
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三、建档途径包括:
1、开展入户调查,由责任医师团队负责,入户调查完成后应复核、编码后归档。

2、结合日常业务工作,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国家基本
公共卫生项目的同时,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3、结合临床诊疗(门诊,诊疗、治疗,住院)、健康体检(学生体检、村民体检等)、专项调查(如社区卫生诊断、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居民营养调查等)、健康教育活动(义诊、讲座等)、计划免疫、儿童保健、传染病个案调查、报病等、妇女病普查、婚前优生项目检查等。

四、建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居民自愿。

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城乡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健康档案工作。

2、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优先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等指定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逐步扩展到全人群。

3、规范建档、有效使用。

规范健康档案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按照医学通用规范记录医学信息,如实地记载居民的病情变化,保证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连续性、完整性和有效使用。

4、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辖区相关资源,共建、共享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逐步实现电子信息化。

五、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流程
六、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内容及填写规范
(一) 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二) 个人基本信息表,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是每份《居民健康档案》基础表(0-6岁儿童除外)。

附----个人信息表填写规范:
1、本表用于居民首次建立健康档案时填写。

如果居民的个人信息有所变动,可在原条目处修改,并注明修改时间。

2、性别:按照国标分为未知的性别、男、女及未说明的性别。

3、出生日期:根据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按照年(4位)、月(2位)、日(2位)顺序填写,如19490101。

4、工作单位:应填写目前所在工作单位的全称。

离退休者填写最后工作单位的全称;下岗待业或无工作经历者须具体注明。

5、联系人姓名:填写与建档对象关系紧密的亲友姓名。

6、民族:少数民族应填写全称,如彝族、回族等。

7、血型:在前一个□内填写与abo血型对应编号的数字;在后一个□内填写是否为rh阴性对应编号的数字。

8、文化程度:指截至建档时间,本人接受国内外教育所取得的最高学历或现有水平所相当的学历。

9、药物过敏史:表中药物过敏主要列出青霉素、磺胺或者链霉素过敏,如有其他药物过敏,请在其他栏中写明名称,可以多选。

10、既往史:包括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和输血史。

疾病:填写现在和过去曾经患过的某种疾病,如有,应填写包括建档时还未治愈的慢性病或某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并写明确诊时间,如有恶性肿瘤,请写明具体的部位或疾病名称,如有职业病,请填写具体名称。

对于经医疗单位明确诊断的疾病都应以一级及以上医院的正式诊断为依据,有病史卡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