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参考:演讲与口才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参考:演讲与口才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主要参考文献
《演讲与口才》作者:卡耐基(美)
《会说话赢天下》作者:颜永平卓雅
《口才训练与演讲艺术》作者:马银春
备注
表2 教学方案1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自我介绍
总课时
17
第2课时
背景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对口才的基本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学生欣赏了一些名人的演说之后,产生了一定的“说”的欲望。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够大胆,不愿意站在公众面前讲话。本节课就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话题:自我介绍,来达到每一位学生克服胆小毛病,敢于当众介绍自己的目的,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学生大胆朗诵、演讲,大胆展示自我)奠定基础。
5、进行简单的主持训练,能在小组和家庭中进行主持。
6、培养学生勇敢、自信、上进的生活态度,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主题/活动安排(请列出教学进度,包括日期、周次、内容、实施要求)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实施要求
第一课时
概述:欣赏名家演讲风范,了解口才的基本含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
自我介绍
学生培养当众说话的勇气,有介绍自我的欲望
第十五课时
演讲的训练(一)
学生能完成一次命题演讲和一次即兴演讲。
第十六课时
演讲的训练(二)
第十六课时
主持及主持礼仪
了解基本的主持礼仪,进行简单的主持活动
第十七课时
展示汇报
向全校师生展示汇报
课程
实施
本课程采用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点拨指导,采用配乐朗读,即兴演讲,演讲竞赛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
1、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演讲稿中的单音词尽量要换成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因——因为;时——时候、时间、时刻、时分。
2、把长句改成合适的短句。
演讲的句式要尽量简短,使听众容易把握句子内容。
(例举:毛泽东的《关于重庆谈判》“事情就是这样的,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
三、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教师选读一篇文学作品。
学生听后讨论:在朗诵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幻灯片展示:(朗诵要点)
⑴诵读前要把握作品主题
⑵诵读时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⑶诵读时注意细节问题:感情、清晰、节奏、重音、语速、停顿、语调、音质、表情、动作等
四、学生练习,组内互评。
教师给出几篇文学作品,学生任选一篇进行练习。
六、再次欣赏名家风采,结束课堂。
欣赏林肯的《离开家乡的告别》
(备注或反思)
备注
页数
(标准的普通话、得体的态势、幽默的语言等)
三、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教师以身示范,做自我介绍
学生评价。
鼓励学生敢于发掘教师《自我介绍》的优点和不足。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首先根据所学知识修改事先准备好的自我介绍的文稿,然后分组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点拨提高,强调学生的表情、语调、手势、内容等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诵要点。
2、根据朗诵要点,朗诵一篇文学作品。
3、感受名家苦练口才的精神。
评价设计
师生共同评选“朗诵达人”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讲述古雅典卓越的政治家、演讲家德摩斯梯尼含石悬剑练演讲的故事。
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演讲与口才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
二、温故知新,激发欲望
回顾前面几节课所学的有关语、语调及面部表情的知识。
每周一课时。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为授课时间。
评价活动/成绩评定
从学生是否在演讲与口才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进取精神、成果的展示等能力是否得到增强;兴趣、爱好和潜能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10%)、课堂表现(60%)、学习成果(30%)三方面的参与表现予以打分,作为年终考核的成绩。按3:4:3的比例评选“五星标兵”、“四星标兵”和“三星标兵”。
(备注或反思)
备注
页数
表2 教学方案3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演讲训练(二)
总课时
17
第16课时
背景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尾声。学生在此前,已经掌握了朗诵与演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也进行了多次的“模拟练习”。因此,本节课可以说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检验,所以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脱稿演说)。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习演讲文稿修改的基本方法。
组内同学互相指导、点评。
教师巡视指导。
五、全班演练,展示风采
每组派一名代表“参赛”。
每组派一名代表和教师组成“评委”。
六、小结课堂,分享故事。
1、评选本节课的“朗诵达人”。
2、分享闻一多先生的小故事:
闻一多先生是中国着名的演讲家。1919年,他在清华大学上学的时候,曾在一篇日记中检讨:“近来演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随后几天,他在日记中连续记载:“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夜到凉亭练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演说五遍”。从这寥寥数语,可见闻一多当年苦练演讲的功夫。
五、学生展示,师生共评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
每组派一名同学和老师组成“评委方阵”。
六、课堂小结,激励共进
1、评选“最佳表现奖”、
2、播放歌曲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课堂。
(备注或反思)
备注
页数
表2 教学方案2
单元
单元课时
主题
朗诵训练(一)
总课时
17
第11课时
背景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演讲与朗诵的基本的姿势,了解了面部表情、语速、语调对表达感情的作用后的第一次“实战演练”。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可能也有一部分同学仍然没有克服胆小的毛病,怯怯缩缩。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掌握好朗诵的要点,难点仍是让每一位学生大胆参与。
你瞧,相隔“人”字形的小河被一层轻纱般的细雾笼罩着,透过“轻纱”,偶尔看到小鱼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远处,静静地停泊着几只小船。一座石桥跨过了小河,洁白的桥身和精巧的造型,多像幻境中的“仙桥”。桥边,几位洗衣服的阿姨的身影倒映在水中,人动影动,充满了浪漫的神奇色彩。
小河两岸,吐出嫩芽的沙柳在河面轻轻摇曳着。大榕树枝头上还留着几只鸟,它们叽叽喳喳地个不停,像在商量着什么,大概是在设计怎样唱如此美丽的河畔吧!
表1课程纲要【编号: 】
课程名称
演讲与口才
适用年级
五六年级选修了本课程的学生
总课时
17
课程类型
人文素养类
课程简介(200字内)
本课程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口才,主要包括普通话的训练,朗诵与演讲的基本知识及训练,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等,还包括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说话礼仪,了解主持的礼仪,进行简单的主持活动。每一个版块,都包括了欣赏、训练、操作、实践四个环节。欣赏与话题有关的范文,美文,欣赏名家演讲风采;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包括正音、辨音、绕口令等;结合结合学生实际,给出一些有趣的话题,让学生操作;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实践所学知识。
一、播放歌曲,活跃气氛。
播放歌曲《我叫小沈阳》。
学生思考:从歌词当中,你了解到了小沈阳的哪些信息?
引出话题:自我介绍。
二、欣赏录像《懒汉相亲》,进入正题
研究讨论:1、自我介绍的时候,要介绍自己的哪些信息或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来自哪里、兴趣爱好、特长、梦想等)
2、自我介绍时,怎样才能让听众挺像深刻?
背景分析
(500字内)
俗话说:“三寸之舌,胜于雄师百万”。古今中外,不少政治家、外交家、饱学之士,在处理极其复杂棘手的问题时,往往都是鼓舌如簧,以舌代剑,用舌顶剑尖处理,以雄辩的口才化险为夷,反败为胜。美国著名教育演说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沟通与公众演讲的能力”。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口才在他的综合素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学生脱稿演说。
3、感受演说名家风采。
评价设计
师生共同评选“演说达人”
学与教活动设计
一、欣赏名家风范,感受演讲魅力
欣赏罗斯福的1941年12月8日的对日宣战演说,感受演说家的魅力。
二、播放各种图面,引出话题。
教师播放各种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话题《我的郊游建议》。
三、讲解演讲稿的修改。
演讲稿的语言必须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平中见奇、浅中见深、寓难以易。
科学家研究发现,8-14岁是学生语言表达习惯、阅读习惯、写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孩子逐步参与各种形式的当众讲话,如课堂发言、学习讨论、竞聘讲话、演讲辩论、活动主持等。我们看到的现状是在这些活动中只有少数孩子应付自如,大部分孩子默默的做着听众与配角。分析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缺乏信心,在众人面前羞于启口。二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是学生对活动缺乏兴趣,不愿参与其中。长此以往,学生长大后就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抓住学生语言训练的黄金期进行口才培养,就显得刻不容缓。基于以上思考,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从学校的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我特意制定、实施了《我是口才达人》校本课程。
教学目标
重点:1、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正确认识自我,会做清晰地、得体的
自我介绍。
2、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培养不胆小、不自卑,自信的行为习惯。
难点:学生能克服胆小、自卑的毛病,有勇气得体的、清晰的展示自己。
评价设计
对每一位发言的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
在“自我介绍”环节,采用师评、学生互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