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一个平民窟的小子,坐在了那张椅子上,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未来终将如何,结局会是怎样,是否已经已有答案,我会真的在乎么?我在这里只是想和我的朋友通话。
”第八十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开场,就用这样简单几句歌词描述了这部电影,简明扼要,而本片最终摘取了8项大奖,其中声音方面就有最佳音效合成、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原创歌曲三项大奖和最佳音效剪辑一项提名。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片是非常尖刻的,因为它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野蛮、暴力的发展着的孟买。
但是,同时也用一股温暖的力量鼓舞着全世界的观众欢呼在热烈的结局中。
它也许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危机的大时代背景下,给大家的一种理想世界的精神慰藉。
而这些力量都是丰富而饱满的画面与绚丽的声音,通过技术性的有机结合所铸成的,所以本文将从声音在影片中应用技术的角度来作解析。
一、音响与画面音响是画面的扩张与补充,加深画面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一层属性,除此之外它与画的不同组合或蒙太奇运用会让画面的表现更丰富且充满力量,或是它能通过艺术处理表现客观属性以外的含义。
1、声音在转场中的运用早期的电影转场一般都只限注重于画面,多应用画面淡入淡出,或者是圆形滑入之类画面转场技术来给观众一种影片叙述的段落感。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这样的手法给观众造成的感觉是冷漠的,使得影片与观众之间产生距离感,不能让观众把感情融入影片之中,不亲切,所以把声音元素也加入到转场技术中做出了各式各样别出心裁的转场方式。
本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他个人对影片作品的表现是极具后现代视听风格的,这些风格在本片的转场方式上显露出了很深的痕迹,致使整个片中的转场设计都是十分精致且匠心独具的。
①通过节奏重音转场一个叠加了鼓声的重重的耳光,一股贾马尔的头被狠狠摁进水里大大加重低音的水声,一声叠加了鼓声的老师用书打舍利姆的声音,这些通过艺术加工的声音,声音创作者都做了主观的夸张表现,因为这些打在身子上重重的痛,都打在了贾马尔心中,给了他脑海中一个个重重的记忆点,因为本部影片叙事也是随贾马尔的记忆来阐述事情经过的,所以用这样的重音来转场,在对情节的理解上是合乎情理的。
而且这样的专场方式,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很容易接受的。
一个个生理感觉有特别大刺激影响的声音,都会给观众视觉和心理的感受因震动而带来时间空隙,同时也给画面的“动”增加了力度,这些都为转场做了很好的条件。
②动态声音转场在主持人问宗教问题的时候,影片画面用火车开过,声音用火车开过声响配以动效电子音效,用这样的手法来加强画面冲击力,然后画面再从演播室转到贫民窟中。
在此处,不止是有技术上的转场手法而已,还用这个突然呼啸而过的激烈的火车声,营造一种不安稳的情绪,来为接下来段落要表现激烈的暴力场景做准备。
而后面段落中,镜头再给火车时,不安稳的危机感越来越浓烈,当火车开过,后面冲上了一群激烈的暴民,推动了危机的爆发。
第二次火车做声像穿越配合画面移动转场,是在贾马尔答对“Sudas”以后,从警察局的场景直接回到贾马尔和哥哥逃离普奴斯之后,在火车上生活的场景。
火车声的转场穿越,实际上是带我们做的一次时空的穿越,而且在完成转场的同时也提示观众“火车”是接下来场景的重要道具。
这样的转场都是有较大跳跃性的,在时空上都有较大的跨度,在唤起记忆、意识流的表现上用得较为多,有一种时空穿越感。
③声音先于画面,前导转场在童年追逐一场戏结束时,叮叮铃声响起后,就已经给了观众一种学堂氛围的暗示,这时画面才给了贾马尔和哥哥被妈妈拖入学堂读书的场景。
铃声前导配合两个移动镜头的拼接,衔接十分自然、流畅。
再如场景切换到演播室现场的时候,也常会用到将主持人的话语放到前一场景比画面先进入,引导观众的注意来进行转场。
在此处主持人的话语用法,很明显,声音创作者还有另外一份含义。
因为常会用类似于“恭喜贾马尔”这样的话语来进行前置,其实这样的一句话,是有着明显的段落分割作用的,把它前置到前一场景中,因为前一段剧情都是阐述这个答案的来源,所以这样一句话既是对前一场景的一个总结,同时又是演播室的声音来源,追溯声音源的功能对下一场景又做了连接,这是一个很棒的做法。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声音先于画面的前导转场手法,主要有着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对创作者而言,为下一场景做简单环境介绍,给下一场景的表现作为铺垫,或者为某种情绪的激发作为一种蓄势;二是对观众而言,这就是一个溯源的功能引起观众兴趣,先出于画面的声音总会给观众一种思维惯性,让观众想了解声音的出处。
这样的连接很容易使得两个不相干的场景、情节发生交集,没有跳跃,这样的手法就很好的让两段内容更为融合。
声音前导有明显的视觉动力作用,以流畅的声画蒙太奇技巧引人入胜。
④主观表现型提升音量从警察局办公室到电视中的演播室的场景转换,影片中常会用慢慢提升电视的中主持人和贾马尔的对话,配合对电视屏幕的镜头拉近,这样的方式切换到演播室的场景中。
导演通过声音与画面的技术强化,来完成观众注意力的转向,使这样的过渡都在顺势中自然而然的进行,没有断点,在无形中完成了场面的转换。
2、环境音响的表现①音响对环境的塑造正面塑造:主观色彩的声音对画面环境的营造起了很好的作用。
如在贾马尔小时蹲在厕所那场戏中,苍蝇是很不好用镜头来描绘的,毕竟是一种环境,我们不能用特写镜头来占用影片的份量,使得表达失去重心,而用声音来表现就恰到好处,做过动效处理的苍蝇声音在贾马尔身边环绕,把那种平民窟的简陋厕所肮脏的环境立刻形象起来了,这是单用画面无法做到的。
反衬:在童年的贾马尔与拉提卡辣椒报复舍利姆的一场戏中,为了衬托场面的安静,用了远处的鸟叫声与近处看守的呼噜声两种音响来表现(28:55到29:00处出现了一个从左往右的声像移动的声音,可能是处理不当的拍摄机器声)。
这样的手法也是很多影视作品中常用到的,往往用两个事物来对比或者衬托,要比单独一个事物直面表现会来得更形象且有力度。
②环境音响的主观表现在幼年的贾马尔和哥哥躺在垃圾场被人贩普奴斯第一次见到时,同样用苍蝇声来形象的描写贾马尔三人的处境十分恶劣、肮脏,和对面衣着干净的普奴斯立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把普奴斯到形象塑造得貌似高大与美好,拿着汽水的手,仿佛是一只把贾马尔从肮脏世界拽到美好天堂的“援助之手”,而转场迎来的几声画外乌鸦叫声,又让观众不免对贾马尔将要到来的处境有所担忧。
这就是声音在对环境进行描写的同时,貌似属于环境声的客观声音,在很多时候也会参与剧情的叙述或者带有主观的寓意表现。
3、声音的艺术处理加重画面的表现力1、开场的警卫对贾马尔吐烟的声音是加重了的,现实生活中吐烟的声音是没有这样的强度的,在此处的运用为的是描绘贾马尔的个人感受,对警卫吐出烟反应的刺激感。
2、在这之后警卫给贾马尔的耳光也是重叠了加了混响效果的鼓声的,用法与上类似,加重了贾马尔的主观感受,同时也给转场创造条件,画面转入了演播厅现场,同样也是一个耳光音响加上鼓声配合震动的画面,转回警察局审讯画面,极具夸张表现力。
耳光打在脸上,声响是大过平常耳光声响的,视觉是震动的。
这些感受都是为了给观众带来更真(亲)切的体验,体会到影片中人物的生理感觉,以此强化了影片表现的力度。
3、在贫民窟发生宗教分歧战争时,童年的贾马尔跌进水中,环境声加重了低频,仿佛是从水中听周围的声音。
此处又是以贾马尔的个人听觉感受来作为影片声音的表现,来让观众体会贾马尔的听感。
同时这是颇具艺术表现力的,沉重的低频,常常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巨大的危机感,此处正是对影片情节气氛的渲染,也是对贾马尔内心的着重描写。
此时的贾马尔内心也是极度恐慌的,当危难来临,当重棒打在贾马尔妈妈头上(此处重棒声叠加了锣声作为强调),这时的贾马尔手足无措,影片声音创作者就用这样的手法把贾马尔的感受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观众身前。
4、在找到拉提卡后,为了救走拉提卡,哥哥舍利姆开枪杀死了普奴斯,这时的枪声混合了雷声,随后镜头给了贾马尔,加入了心跳声并用混响虚化了拉提卡叫贾马尔逃走的声音。
这一连串都是对贾马尔内心的写照,也就是完成对贾马尔人物性格的塑造。
哥哥杀死普奴斯的枪声对于贾马尔是惊空一雷,他不能想象哥哥的残忍,之后的心跳声和喘气声都是表现了贾马尔内心的恐慌,他不能像哥哥那么镇定的逃走,而是被惊吓住了。
这样一连串的表现,贾马尔善良的性格就矗立在了观众眼前,这就是声音处理所带来的效果。
二、音乐与画面1、音画平行,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共同叙事时空转向贾马尔童年时期,《O saya》男声独唱响起,立马一种印度异域感觉竖立耳畔,对情境风格作出了轻微的示意。
用密集的鼓点编曲,表现出明快而紧张的节奏感,画面与之配合才更具动感。
再加上孩童、警察、居民的吼叫声,更能营造出紧张感。
与此同时歌曲具有浓重民族特色各种音乐元素都得以显现,再加上一连串画面,很好的完成了对印度贫民窟境况的介绍。
此段画面是配合音乐节奏来完成的,也是非常切合音乐节奏的,在中间一段鼓声停止、女声独唱时,画面给了贫民窟的全景,表现出了音乐中的静(此处并不是指安静的意思,是与“动”相对)而并没有给追逐场面,当鼓点袭来,再次给了追逐场景。
动与静的交织冲突,使得流动的画面表现更有冲击力度,这样画面与音乐非常契合的剪辑,也是十分精致的。
2、音乐强点进入具有表现力往往影片配乐进入都会在无声无息中,在观众不注意的背景层来影响观众的情感,这是很好的做法。
而强点重音进入如果使用恰当也会造成很好的效果。
就如本片中童年贾马尔与舍利姆、拉提卡逃离普奴斯一伙人时,配乐《Mausam & Escape》在舍利姆向看守泼硫酸的同时进入,强烈的节奏感立刻把逃离的紧迫感带到观众的情绪中,同时又给逃跑赋予了更好的表现力。
舍利姆与普奴斯一伙的矛盾是在这个泼硫酸的动作上瞬间爆发的,之前舍利姆的心理由为当普奴斯一伙的“小狗”而得意,到选择帮助弟弟一起逃离,舍利姆的这个心理过程也是在这一刻明晰的,前面的一点一点地积累使得这个一刻的爆发形成了一个强点,也是一个节奏重音。
音乐选择在这一刻进入,既加重了这个点的力度,又为后来逃跑的场面的情绪作渲染,所以是恰到好处的。
另一处运用则是在影片结尾的高潮处,贾马尔答对2000万的最后一题,而哥哥在浴室反锁的门被打开,两条线都是扣人心弦的,而此处将两条线的紧张点重叠在一刻爆发,强点进入了获胜音乐,让影片的气氛达到了极致。
而此刻贾马尔与哥哥舍利姆两种人物性格的两种人生在这一刻的对比,显示得更加鲜明,是对贾马尔人物性格以及形象塑造最后的完善,这样的表现力是来得非常强势的。
3、音乐渲染画面情绪音乐的节奏性,韵律性与画面的结合,都能对画面情绪的渲染起到加强作用。
如描写宗教问题的时候,发生战争时的激烈音乐《Riots》。
在拉提卡从贾韦德身边逃走时候的紧张、同时又描写即将迎接影片高潮的全城期待贾马尔赢得“百万富翁”的场景,两种紧张情绪都被《Millionaire》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