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阅读训练情感类记叙文专项练习6篇含参考答案1 心灵有耳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
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3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
他说完后站起来自顾走了。
第二天,小女孩再来到公园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
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
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自顾走了。
这样过去了许多天。
多年以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
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
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
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一个知情人告诉她。
姑娘惊呆了。
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基础过关循序渐进水滴石穿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最后他大声喝(hēhè)彩,说:“谢谢你,姑娘,你唱得太棒了!”(2)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táo tiǎo )。
(3)老人屏(píng bǐng)声静气地听着小女孩唱歌。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再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聚精会神:(2)屏声静气:()——理解感悟考点突破能力提升3.文章两次写到姑娘“惊呆”了,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她被“惊呆”的原因。
第一次:第二次: 4.文章两次写到老人说完话后“自顾走了,对其这样做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不想打扰小姑娘继续唱歌。
B.老人只是出于礼貌夸奖小姑娘的歌唱得好,其实并非本意,所以不再多说什么。
C.老人怕小姑娘知道他是聋子而心灵再次受到伤害。
D.老人怕小姑娘知道他是聋子后,而嘲笑他。
5.用“”画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语句。
体会一下,他为什么用这样的表情。
6.老人是聋子,当初对小姑娘的赞美只不过是个“美丽的谎言”,他这样做的原因是( )A.老人看见小姑娘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引起了他的同情。
B.老人很孤独,希望与小姑娘交朋友。
C.老人想通过他的赞美鼓励小姑娘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
7.文章题目叫“心灵有耳”,你是怎么理解的?素养专练核心素养思维创新8.针对“美丽的谎言”这一话题,有的同学(正方)主张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有的同学(反方)则认为生活需要善意的谎言。
你赞同哪一方的观点?如果赞同正方,请用一句反问句说:如果支持反方,请举一事实说:2 最温暖的墙马国福我的朋友是一位教师。
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一堂课板书下来,疼痛不已。
有一堂课,她写板书的时候,手上的裂口流出很多血,染红了手中的粉笔。
她拿纸擦掉血,继续书写。
不专心上课叽叽喳喳说话的学生见状后不再说话。
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第二天上课,她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神和往常不一样,就像捉迷藏的孩子希望自己的秘密不被人发现。
师生互相问好后,他们并没有把目光放在老师身上,而是盯着讲台上的粉笔盒。
这让她感到很蹊跷:莫非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当她去拿粉笔准备书写时才发现,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一根根粉笔被五颜六色的彩纸裹了起来,像花园里多彩的花朵。
老师以为学生们在开玩笑,正准备撕掉包裹粉笔的彩纸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先不要撕,请先看看那些字!那纸上有字!”细看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老师,天冷了,我们看到您写板书时手上流血,就用纸把粉笔包起来,这样您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在那些粉笔中有一支很特别,没有包纸,被一个硬壳的彩色笔筒包着。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已经用尽、可以随意拧着伸缩的唇膏筒!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这些纯真的孩子,把母亲用来化妆的唇膏筒也拿来了。
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转过身书写。
握着那细细的粉笔,她感觉握着的不是一支粉笔,而是一双双温暖的小手,一支支有力的桨,在爱的海洋里划呀划。
学生们用薄薄的一张纸□在寒冬里给老师筑起了一堵最温暖的墙□此刻□她的心里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知道□那些孩子的心像细微的炭火一样□默默地燃烧着□基础过关循序渐进水滴石穿1.按要求写词语。
(1)“天冷的时候,她的手指常常被冻裂”,这样冷的天,可以用四字词语来、形容。
(2)画线句中形容颜色多的四字词语是 ,它的近义词有、等。
2.请找出文中一个表示声音的词: 。
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
3.在文中第七自然段的“□”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理解感悟考点突破能力提升4.“那些粉笔整整齐齐全部穿上了外套”,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5.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教室里安静极了,只听见粉笔头在黑板上发出轻轻的沙沙声。
这个句子前面写教室里“安静”,后面却写“沙沙声”,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2)“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啊!”句中“富有诗意的独特创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6.学生们把粉笔用五颜六色的彩纸裹起来的原因是 ( )A.这样更漂亮,使用更方便。
B.老师的手冻裂了,用彩纸把粉笔包起来,写字时手就不会疼了。
C.老师很爱美,孩子们为讨老师的欢心,把粉笔用彩纸裹起来。
7.“她的眼睛湿润了,微笑着向学生们道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师会怎样向学生们道谢?素养专练核心素养思维创新8.古往今来,有许多赞美教师的诗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句?请写下来。
(至少两句)3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林清玄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学鱼和鳝鱼面。
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卖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
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
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
为什么洗也不洗?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鳝鱼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
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
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
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就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基础过关循序渐进水滴石穿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央求:(2)人间至极:理解感悟考点突破能力提升2.判断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答案写在括号里,并在文中把运用相同写法的句子用“”画出来。
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3.阅读文章,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文章先讲了“我”家因为家境贫困吃不起鳝鱼,又讲了主题,接着讲了妈妈为“我们”炸鳝鱼骨,最后讲了4.说说你能从下列加点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1)把我勾到摊子前面。
(2)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
5.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这句话的意思。
6.本文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是因为( )A.“我们”吃惯了鳝鱼骨,看到鳝鱼骨就想起妈妈。
B.“我们”吃不起炒鳝鱼,妈妈让“我们吃鳝鱼骨来解馋,增加营养。
C.妈妈做的鳝鱼骨不仅美味,而且体现了妈妈对孩子们的爱,令“我”终生难忘。
素养专练核心素养思维创新7.本文作者林清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许多经典语录,你知道哪些?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 第一百个客人郝广才中午高峰时期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学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
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卖饭,热气腾腾的汤饭。
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介“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
”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
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
”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
“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
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
”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
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小男孩吧。
”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呢!”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基础过关循序渐进水滴石穿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心急如焚——()津津有味——()2.品析句子,回答问题。
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一晃眼”的意思是 ,跟它意思相同的词有、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理解感悟考点突破能力提升3.小男孩请奶奶吃牛肉汤饭时,奶奶真的是第一百个客人吗?你从文章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出相关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