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

三份宣传手册用稿示范材料材料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传承七十年深厚的历史底蕴、引领电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一百多年前,电能源的发明利用,开创了人类文明全新的纪元。

电能是一种能量密度高、可控性能好的二次能源,电能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表明了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发展程度。

庞大的电力网是目前世界上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人造系统,由于电能的高速传输,一个局部的严重故障可能在几毫秒内使电网崩溃,导致大面积的停电。

在现代社会里,停电就意味着人类社会活动和生产的停止,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因此,电网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并且电气设备已经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新的电气产品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引导力量,所以电能的生产、传输、利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基础产业。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电能领域内的技术发展和创新充满着期望,也提供着广阔的空间。

进入新的世纪,电能源和电气技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前景,清华电机系将一如既往地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将本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和计算机、信息通讯、信号处理、材料等新兴技术相结合,全面开拓能源、环境、国防、医疗、材料等广泛的应用领域。

电机人正怀着“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坚强决心,实践着“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演绎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在清华大学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历程中,再创电机系新世纪的辉煌。

·专业内涵目前,电机系的学科领域涵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及下属的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分别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机系拥有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全国唯一的“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机系的学科建设始终紧扣国家电力发展的需求,瞄准国民经济主战场。

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在超常规地发展:如针对电力需求与能源分布的不平衡,正在建设“西电东送”和南北互供的全国大电网;针对电力工业市场化运行的发展趋势,正在国家、大区和省等不同层面上建立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电力交易平台;为了保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正在积极研究和开发基于绿色能源(风能、太阳能等)的分布发电技术;为了满足航天和军工的需要,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狭小空间内高电能密度的电力供电系统;为了防止电网出现灾变,我们正在研究令数学家们望洋兴叹的庞大电力系统的稳定与控制模型和计算方法;由于发电和用电是瞬时平衡的,必须综合利用现代卫星通讯、现代控制、电力电子、超导储能、计算机并行计算等技术,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我们正在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对大电网控制的柔性化;为了处理千家万户的用电计费、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业务、各级电力企业的财务运行、电力市场交易等等海量的信息,电力行业迫切需要采用最先进的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以信息化带动电力工业的现代化,全面提升电力工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为了对付瞬息万变的电网运行情况,我们正在研究基于机器人原理的电网调度软指挥系统;为了提高输电效率,保证“西电东送”的战略实施,我们从材料和化学学科的角度,研究在特高电压下绝缘性能良好的材料,形成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系统;目前我国电能的浪费还很严重,我们开发出基于新材料和控制技术的节能高科技。

·师资队伍目前,电机系的150名教工队伍中,有中科院院士卢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韩英铎教授、IEEE Fellow蔡宣三教授等名师。

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47名,另外聘请了海内外知名的10位兼职教授和9位客座教授。

教师队伍中,8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5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

电机系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学识渊博、为人为学、朝气蓬勃、富有爱心、团结进取的团队。

·课程体系电机系的本科生教育特点是强电与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信息与能量相结合。

本科生主要学习电工电能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通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知识。

对高年级学生还开设一些适应性强、覆盖面广的有关学科前沿科技发展的选修课程。

在本科期间,主要课程有(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涵盖政治、经济、管理、英语;(2)自然科学基础类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工程技术基础类课程:涵盖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磁场、自动控制、工程力学等;(4)专业课程:涵盖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微机原理与数据结构等多门课程,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工程、电机学、电力电子、运筹学、通讯技术与网络应用、单片微机嵌入式系统、电力市场、数字信号处理、DSP实验等30多门必修和选修课程。

为了锻造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创造型人才,电机系还为学生量身订制了大量的实践环节,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专题实践、计算机实践、综合论文训练、生产实习等。

·交流与合作电机系与一些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企业建立了联合研究所,形成了一些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

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和企业包括: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英国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俄罗斯的莫斯科动力学院、德国的阿亨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德国西门子公司、法国电力公司、英国阿尔斯通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日本的日立公司、松下公司、东芝公司、三菱公司、五十菱公司等。

成立了清华大学—惠普公司联合电子实验室、清华大学—美国德州仪器联合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清华—日立单片机应用联合试验室、清华日立工业控制器培训中心、清华大学—松下电工联合实验室、平高清华联合研究所、许继清华联合研究所、清华天威联合研究所、清华南自联合研究所、清华四方联合研究所、清华大学—阿尔斯通联合研究所等。

·科研成果近二十多年来,电机系更是硕果累累,出版各类专著65本,发表论文1000多篇,荣获国家科技奖26项、省部级科技奖100多项,全系科研经费逐年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连续达到3000万元以上。

在1989及2002年的全国重点学科评审中,电机系的四个二级学科均以最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在2003年全国一级学科评审中,电机系的“电气工程”不仅荣获同类学科总分第一,而且所有单项都荣获全国第一。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们创立了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和大电网防灾变理论、处理更复杂随机过程的序列运算理论与方法、基于市场规律与电网运行规律相结合的电力经济理论与方法、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理论、基于麦克斯韦电磁变换理论和计算机图形处理的现代电磁场分析方法、电机多回路瞬变理论、沿无机/有机介质表面放电理论等等。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们取得了以下的标志性成果。

基于网络、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并行计算信息技术、电网运行的数学模型、大规模非线性微分方程计算理论、大规模非线性和整数代数方程的计算理论、现代控制理论、信号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现代经济理论,我们将庞大电网的运行浓缩于实验室,建立了现代大电网物理和数字仿真系统,形成了对大电网运行规律探索的数字实验平台;建立了发电厂和变电站仿真系统,大大缩短了运行人员的培训时间,利用计算机再现各种历史故障和预想各种可能的事故;研制了电网实施监控和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大电网海量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决策的自动化、科学化和敏捷化,全面提升了电网在线的安全与经济运行水平;研制了大型发电机安全检测系统,被称为大型发电机的守护神;研制了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电力市场交易系统和培训电力交易的操盘手电力市场模拟系统;研制了基于行波通讯原理的电力系统新型元件保护装置。

在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柔性输电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20Mvar静止无功补偿器,成为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研制了基于超导技术的新型电力系统储能装置,为大电网安全运行提供了最新的技术。

我们参与设计的我国第一条紧凑型输电线路—500kV 昌房紧凑型线路,提升线路自然功率30%,压缩线路边相距离70%,大幅度节约了土地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应用最新的材料和化学技术,我系成功研制了硅橡胶合成绝缘子,成为我国电网的主流产品,极大提高了超高压交直流电网抵御环境污染的绝缘水平,创造了极大的经济与安全效益。

电磁环境技术研究开拓了电磁环境评估与防护的新方向。

脉冲功率技术研究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等离子体技术研究开拓了环境保护与材料表面处理的新方向。

我们研制成功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的现代电机驱动系统,成为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

我们创造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研制成功基于高效变频调速电机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太阳能扬水与照明综合应用系统,已安装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以及我国广大西部地区,为我国边疆的无电村、无电乡点燃了希望之光。

基于电力线为载体的扩频技术,使电力线成为通讯的载体,提升了电力线的价值,更可为千家万户极大地降低通讯成本。

这些成果表明了电机人对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更展示了电机系毕业生站在科学技术的高端,具有扎实的基础、综合的知识、创业的能力。

·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七十多年来,清华电机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高级知识人才。

至今已有一万多名毕业生,约占清华大学全部毕业生的十分之一,其中包括朱镕基、黄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以2002年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金怡濂院士为代表的30多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

1997年电机系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培养高质量电工学科高层次人才”的优异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5年,“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电机精神电机系在人才培养方面,一贯“为学”与“为人”并举。

五十多年前,系主任章名涛教授在一次会上讲过这样一段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

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

学为人,首先是当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学长朱镕基总理在系庆六十周年时为电机系写下了赠言:“为学在严,严格认真,严谨求实,严师可出高徒。

为人要正,正大光明,正直清廉,正己然后正人。

清华电机系行年六十,弟子七千,为人为学,人才辈出。

”·就业前景与毕业去向选择国民经济基础行业的专业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价值发挥的有效途径之一。

基础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表明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为了保证国家的基础产业发展,国家必然制定相关政策以吸引最好的人才。

进入国家基础产业专业学习,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占有资源的基础产业的待遇和工作的稳定性越来越有吸引力。

国家基础产业为现代信息、通讯、材料等先进技术提供了用武之地,先进技术只有与国家的需求相结合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