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奖者毕业感言“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的评选是我校加强 就业引导,积极做好向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优秀毕业生, 向西部、向基层一线输送优秀建设者的重要激励措施 之一。
该奖学金从2005 年评选以来,在毕业生中起到了较好的表彰激励 和典型示范作用。
2011 年“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顺利结束,评出特等奖10 名, 一等奖50 名。
本报特选辑部分获特等奖研究生的毕业感言,以飨读者。
2011 届“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特等奖名单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杨 浩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张振华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 杰 孙 瑜 侯志礼 计算机学院 刘祎理机械学院 梁 杰 葛 晨仪器光电学院 张 璐 刘 欢振兴国防 有你有我我是仪器光电学院研究生。
从本科阶段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到现在开始独挡一面,我成长了很多。
刚进实验室时,主要帮助师兄整理整理文档,跟着跑外场做车载实验。
但有老师的悉心指导,又有师兄师姐的带领,我的进步很快,慢慢摸清了学习和做项目的区别,学会了如何在实践中学习。
在研究所的日子里,为了赶项目节点,熬夜是经常的。
老师们也十分辛苦,我们基本每天晚上都开电话会议,讨论今天的进展以及可能的实验方案,力求少做无用功。
因为项目要去海上做实验,我们也需要跟着去舰队调试,条件比较艰苦,我又是女生,很多时候不太方便也只能忍着。
尽管离家很近,但我很少回家,家里人问我苦不苦,后不后悔选择了这个专业,我很肯定地说,我很自豪。
首先我是一个学生,能有这么便利的条件让我成长是我的幸运。
而且我从小就想投身国防事业,那时看了很多历史记录片,我想要大部分人都活得有尊严,只有有了强大的国防,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我期待中的中国是一个对外可以维护安全和平,对内可以维护公正的国家。
而我能做的也只有那么一点,一定要尽我的心力才可。
许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不出国,可出国是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以运用到祖国建设上来的。
我选择的是国防专业,其它国家会让你接触他们的核心技术吗?我要做的却是打造坚实的地基。
在就业时我就想一定不能丢掉自己的专业, 我认为自己的基础比较厚实,为人不是太过外向,比较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而且本科和研究生所学专业比较精尖,这样就构成了自己的优势。
我要在自己的优势上更为加强,以期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
而我们要居安思危,国家对我们是有需求的,所以进国防科研单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找工作时我投简历到多个单位,其中有公司也有外企,其中一些不错的单位给了我录用通知,但拿到这些时我又迷茫了,我得到了什么又丢弃了什么?我得到的是高工资和北京户口?那我的追求又是什么?是为了一套房和单纯地做技术工作?我跟很多人交谈过,有老师也有同学,跟他们的探讨使我明白自己从内心深处是想进国防单位的,而且想做本专业并深入课题。
我要选择的是自己的事业不是其它的什么,在哪里做技术都是一样的,而我要去的地方却是我所选专业最精最专的地方。
因为在研究所的认真以及和所里同志们紧密配合,我得到所里领导的认可和好评,可以直接过去工作,而且我也想回西部为那里为我的家乡尽一份心力,那里需要发展。
因此我拒绝了其它单位的挽留,选择了直接在西安的研究所工作,继续以导航为我的研究目标,期待做出新一代的惯性导航系统。
对未来我有一些想法,我要从事本专业,要做就要做好。
北航是工程师的摇篮,我的初步目标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再一步步成为技术骨干、带头人直至总师。
别的方面不是我的专长而我也不想过多地分心,一辈子能将一件事做好就已经很成功了。
我的专业是我的兴趣,又能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这种能将内部、外部、个人、社会结合在一起的工作,是我今后毕生的事业。
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结束了,但水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
没有兢兢业业地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
所以,研究生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终点,未来在研究所的日子里,我需要更加地努力,这样才对得起国家的培养,对得起自己的选择,对得起辛苦养育我的父母,也对得起我可爱的母校———北航。
(作者为仪器光电学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 张璐)提高专业技能 回报社会我是计算机学院2008 级研究生。
在北航这个自由的学术氛围环境中,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学习,带给我不少意料之外的惊喜,与老师的交流也收获颇多。
在不放松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不仅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且在科研方面和动手能力方面为自己的研究工作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也有更多的了解。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我更加关注如何能够为我身边的人和这个社会奉 献出我的一份力量。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自己适合从事具体的研究开发工作,并希望自己能够投身国防现代化事业,据此,我将求职意向定位于与国防相关的科研院所。
另外,对于工作地点我也认真考虑过,北京和上海等城市虽然有很多的机会,是个发展的好地方, 但我还是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希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所以,在求职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了与国防相关的科研院所。
经过努力和层层的筛选,我选择了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尤其要感谢曾经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
现在,到了该回报的时候,我会用心去回馈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不断提高自己的 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认真努力地工作,通过自己的劳动成果,贡献国防,回报国家,服务社会。
(作者为计算机学院2011 届硕士毕业生 刘祎理)实现价值 贡献力量我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08 级研究生。
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驾驶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后来随着慢慢地长大,渐渐明白了作为一个飞行员是需要满足许多特殊条件的。
但是我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圆这个梦想,那就是设计飞机,让祖国的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去捍卫祖国的蓝天。
高考之后,我选择了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光荣的北航学子。
记得在本科开学典礼上,戚发轫院士说“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大部分时间用来学习!”我知道,作为一名学生, 学习永远是第一天职,认真学习,努力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了研究生之后,通过与导师和学长的交流,我明白了研究生学习与本科学习的不同,本科阶段是基础培养,最重要的是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研究生阶段不仅要继续充实基础知识,更要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使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研一的一年中,在导师和学长的帮助下,结合自己要做的课题选择了自己所要学习的课程。
同时,阅读了大量国内外论文,听取了多场国内外学者所做的报告,虚心向导师和学长请教,对自己的专业以及所要研究的课题有了充分认识,为正式进入课题做好了准备。
在研二正式进入课题,参与了课题组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科研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
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已经到了尾声,走出校门,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刻到来了。
在就业过程中,我坚定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到能实 现自己梦想和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
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业是一个比较薄弱的行业,和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航空发动机又是一个飞机的心脏,没有一颗好的心脏,飞机又怎么能自由地 翱翔?近年来,国家对航空发动机行业加大了投入,许多新的研究项目上马,可以说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专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所学的专业是航空发动机专业,就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在航空业内就业。
通过参加各个单位的宣讲会及面试,听取家人、导师和学长的意见之后我选择了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并顺利通过面试。
在签约的时候我很激动,能够成为祖国航空业的一员我由衷自豪,想象着未来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飞翔在祖国的蓝天、保卫祖国的领空的情形。
但是我知道我离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在研究生阶段参加了几项科研课题,但是这些知识都需要实际工作的考验,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通过和单位人事处招聘人员的交流得知,为了将我们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获得成功,我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充实自己。
首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科研过程中多与人交流,向各方面进行虚心的请教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得到快速的进步。
其次,时刻关注专业的发展,让自己在思想上走在专业发展的最前沿,积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时刻充实自己。
最后,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不放过任何提高自己的机会。
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儿时的梦想,我选择了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就业。
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并积极地充实自己,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1届硕士毕业生张振华)成为一名有益于人民的优秀工程师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有益于人民的工程师,攻读博士期间,我的学习、科研工作、社会实践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规划的。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攻读博士学位伊始, 我广泛学习各种基础理论,开阔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对科学史的学习,科学讨论的许多抽象概念,最难掌握的是研究的动机,也就是引入这些概念究竟干什么,而这只能通过历史才能看到它的来龙去脉。
还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要认清每一种理论体系的局限,这样才能为工程问题提供一个详实而可靠的理论支撑。
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才能真正对知识做到活学活用。
我选择了飞机部件及装配系统技术中的机器人钻孔技术作为自己的博士课题研究方向。
航空工业为机器人扩展自己的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契机,机器人则为航空工业引入了新的制造理念。
机器人作为一种高效的平台,配以不同的末端执行器等子系统,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系统。
这种系统灵活性高,且成本低,能迅速适应产品的变化,以沈飞集团和我国航空制造业当前与未来承担的军机和民机(支线飞机、大型飞机以及国际转包生产)生产任务需求为背景, 针对飞机装配已经成为我国飞机研制生产瓶颈环节的状况,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我的论文研究了用于飞机部件级装配的机器人钻孔技术,旨在解决以手工装配为主的传统飞机制造模式的钻孔效率与质量低下而且质量稳定性较差的情况。
通过课题,我积累了工程经验,并国外杂志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论文,提在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转眼已是2010 年的9 月,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 并开始了求职。
求职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过程,你必须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通 过不断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我最终获得了几个意向单位。
留到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固然是好,毕竟这里的信息发达,机遇也多,但我最终选择了家乡的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希望能为家乡的建设和祖国的国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能守候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