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铜锌分离

铜锌分离

复杂硫化矿中铜锌分离的特点与方法
分离的特点
杂硫化矿时,铜锌浮选分离还是相当困难的问题其原因在于:
锌矿物致密共生。

铜锌矿物的共生关系与矿床成因有关,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呈细粒浸染状态存在于闪锌矿中。

浸染状的黄铜矿颗粒常在5μ。

要磨到单体解离十分困难,即使达到了单体解离,也难于分离。

锌矿受铜离子活化。

被铜离子活化后的闪锌矿,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

矿浆中有铜离子存在时,闪锌矿会吸附铜离子。

其他重金属离子如Hg+,。

分离方法
实践中应用的铜锌分离方法有两大类:浮铜抑锌、浮锌抑铜。

主要方法列于表1。

化物+硫酸锌法。

这是历年来最通用的方法,其特点是能从闪锌矿表面除去铜的活化膜,对闪锌矿的抑制比较有效。

对于复杂硫化矿的铜锌分离,铜矿也受氰化物抑制,所以使用此法时,要仔细控制氰化物的用量。

硫酸盐法。

此法使用的药剂很多,凡是使用Na2SO3,Na2S2O3,NaHSO3,H2SO3和SO2气体等一类药剂,或它们与ZnSO4等混合使用,都可以归入此法。

的抑制作用不大。

它对硫化矿的抑制顺序是:
的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
强抑制效果,亚硫酸盐常与其他抑制剂配合使用,最常见的是ZnSO4,Na2SO3与ZnSO4配合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

被铜离子活化的闪锌矿,单用Na2SO 用,可以增强抑制效果。

铜锌分离的主要方法
图1 Na2SO3+ZnSO4对铜离子活化的人工闪锌矿浮选的影响
1-Na2SO30.2mol/L
2-Na2SO30.2mol/L
ZnSO40.1mol/L
亚硫酸钠还可以与石灰、硫化钠、硫酸锌等药剂组合使用,可代替氰化物抑制闪锌矿,能获得较好效果。

我国某铜锌硫多金属硫化矿,原矿含Cu1.42%,Zn2.67%,S20.32%;次生铜矿有辉铜矿、铜兰等,占总铜矿物10%~37%。

由于矿物的氧化、泥化,强酸性(PH=3~5),碎矿水样含Cu2+1500mg/t,Zn2+1100mg/t。

由于大量Cu2+存在,而活化了闪锌矿和黄铁矿,给分离造成困难。

采用优先浮选流制锌、硫,优先选铜。

石灰、硫化钠加入磨矿过程以沉淀铜离子。

获得的指标:铜精矿含Cu18%、回收率82%;锌精矿含Zn41%,回收率51%。

亚硫酸盐与其它抑制剂组合使用在分离复杂硫化矿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这不仅避免了常规氰化物法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及溶解贵金属的问题,而种方法已在日本、加拿大、美国、南非等国广泛采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已有38%的选厂采用了亚硫酸盐法。

硫酸盐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PH。

亚硫酸是强还原剂,其主要作用组分是HSO3-。

通过解离常数计算,PH=4~7的范围内,[HSO3-]最大。

生产实践中,最常见的是PH=5~6.5。

控制用量。

SO2用量最大时,对活化的闪锌矿抑制作用强,但对纯闪锌矿,有一个合适的用量,过量反而会引起活化。

用量过大时,对黄铁矿也略有及对黄铁矿的清洗作用,有利于黄铁矿的浮选。

时,一般黄药易被分解消耗,故此时宜采用不易分解的捕收剂如(丙)乙硫胺酯等。

酸锌+硫化钠法。

ZnSO4+Na2S反应生成的细粒分散胶体硫化锌,会吸收矿浆中的铜离子,胶体也会吸附在闪锌矿表面,使其受到抑制。

胶体硫化锌对用。

矿石中含有较多的次生硫化铜矿时,可采用此法。

温浮选法。

其实质是在石灰造成的PH矿浆中,加温使黄铜矿氧化,然后再加硫酸铜活化闪锌矿,加捕收剂浮锌。

为解决Cu-Zn分离难题,各国又把注意力集中到糊精、淀粉、烤胶及羧甲基纤维素等有机抑剂上,且应用日见广泛。

锌分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途径。

铜离子,防止其对闪锌矿的活化。

沉淀铜离子的重要方法是用硫化钠。

在有铜离子的溶液中,Na2S和闪锌矿共存时,通过化学反应平衡的计算已证化之前,用Na2S将其沉淀。

实验也证明,Na2S可以阻止铜离子对闪锌矿的活化。

S以外,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

实际生产中,是把离子交换树脂加入球磨机,以达到阻止铜离子活化闪锌矿的目的。

闪锌矿表面上吸附的铜离子。

经试验,认为比较有效的脱活剂是NaCH,H2SO4,H2SO4+Fe2(SO4)3。

H2SO4与Fe2(SO4)3混用比较有效,而且用酸量只为精矿脱药。

这是各种混合精矿分离前常用的方法,脱除捕收剂膜以后,以利于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