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介绍

丰子恺介绍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文名丰子恺外文名ZikaiFeng别名名:润、仁、仍,号:子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出生日期1898年(戊戌年)11月9日逝世日期1975年(乙卯年)9月15日职业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画家,音乐家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笔名TK子女子女十人师承弘一法师人物生平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

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

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

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

抗战期间,辗转于西南各地,在一些大专院校执教。

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1939年任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

1942年任重庆国立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

1943年结束教学生涯,专门从事绘画和写作。

陆续译著出版《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等面向中小学生和普通音乐爱好者的通俗读物,为现代音乐知识的普及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1946年返上海。

出版画册《子恺漫画选》。

1952年后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市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

工绘画、书法,亦擅散文创作及文学翻译。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

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被编为初中、小学六年级课程。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文艺经历189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

由于是同辈中唯一的男孩子,他自小时候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真的画风。

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

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

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1919年学校毕业,组织发起"中华美育会"。

创《美育》杂志。

创办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包括图画、音乐、手工艺各科的艺术师范学校--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6年,丰子恺参与发起和创办开明书店。

1927年11月,从弘一法师皈依佛门,法名婴行。

1933年,故乡新居“缘缘堂”落成,自此专心译著。

1975年9月15日逝世。

作品成就著作1926 开明《子恺漫画》1927 开明《子恺画集》1928 开明《西洋美术史》1931 开明;增订本《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3 上海开华书局《子恺小品集》1934 天马《随笔二十篇》1934 开明《艺术趣味》(散文集)1934 开明《绘画与文学》(论文集)1934 中华《近代艺术纲要》(论文)1935 良友《车厢社会》(散文集)1935 良友《艺术丛话》(论文集)1936 上海仿古书店《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 上海人间书屋《艺术漫谈》1937 开明《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9 开明《漫画阿Q正传》1941 成都普益图书馆《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 桂林文化供应社《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3 桂林文光书店《画中有诗》(诗配画)1944 重庆崇德书店《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 1944 桂林民友书店《艺术与人生》(论文集)1945 开明《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 l945 开明《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 1945 开明《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 开明《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 开明《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 开明《战时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六)1946 上海万叶书店《率真集》(散文集)1947 上海万叶书店《小钞票历险记》(童话)1955 人民美术出版社《子恺漫画选》1962 香港岭南出版社《子恺漫画全集》1979 香港问学社《缘缘堂集外遗文》明川编1982 上海文艺《丰子恺散文选集》1983 浙江文艺《缘缘堂随笔集》2010 海豚出版社《丰子恺儿童漫画选》(全10册)《手指》《竹影》《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丰子恺》(经典赏读本)2011 海豚出版社丰子恺儿童文学全集(套装共7册)等丰子恺入选小学、中学课本内容《白鹅》(重点课文)《竹影》(人教版七年级下第18课)《山中避雨》(重点课文)《给我的孩子们》(重点课文)《黄山松》(略读课文) 《云霓》(高中选修)《送考》(高中选修)翻译1925 商务《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1928 开明《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1931 开明《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2 开明《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1953 文生《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1987 人民文学出版社《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2008 上海译文出版社《落洼物语》日佚名著2010 上海译文出版社《不如归》日本德富芦花著音乐《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近世十大音乐家》《孩子们的音乐》书法古人曾云:“未入深山,焉闻鹧鸪?”品赏丰子恺先生的书法,我们要重真迹,重渊源,重揣摩,重体验,若仅从印刷品上冒然决断,难免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丰子恺先生的书法从笔调上看,他并不刻意表现轩昂大气,更不故意着手凌厉锋芒、豪放粗朴,甚或粗头乱服。

与那些假、大、空的书法相比,他更注重的是小、巧、精、秀、拙,表现出书法创作中的抒写真情、真趣,若孩童般的天真、自然。

作品图中如“誉、唯、仁”等字的处理,既天真活泼,又不失古法。

他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顿然生出映带、简化,平易而明快,充满了音乐的节律,简直如跳动的泉水,叮咚而下,令人称奇。

丰子恺先生以漫画闻名于世,但他对书法的看重和自许远在漫画之上。

他曾说:“书法是最高的艺术……艺术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用感觉领受。

感觉中最纯正的无过于眼与耳。

诉于眼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书法,诉于耳的艺术中,最纯正的无过于音乐。

故书法与音乐,在一切艺术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丰子恺先生是一位有思想的艺术家,他的书法,是有思想的书法,其宏大气度,蕴含于毫芒之间,其烂漫气质又流露在造型结字之内。

他的书法源于北魏,兼及章草。

风格的形成,既缘师门的影响,也有对现实世界的感悟。

首先,李叔同先生在书法上对他的影响极大,据丰子恺先生在文中记载,其求学期间,曾在李叔同先生的指导下,很认真地临摹过《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魏齐造像》等碑刻书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