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主要指标及评价
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主要指标及评价
十六
学校安全保障体系完备。政府建立定期对校舍进行安全检查、维修的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无污染,无不健康、不安定因素。有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4
每年财政需按在校学生人数、生均校舍标准面积(小学75元、初中100元以上)下达维修资金。
校园周边不健康不安定因素包括:(1)建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对学校安全有危害的项目的;(2)依傍学校围墙搭建建筑物的;(3)进行有污染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学校和学生安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4)在校园周边两百米范围内设立歌舞、电子游戏、互联网上网服务的;(5)在学校门前及其两侧五十米范围内摆摊设点、堆放杂物的;(6)设置影响学生安全或者正常通行的设施设备的;(7)依法应当制止和查处的其他行为。
非本区域户籍学生单独计算。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为A;
下降2个百分点以内为B;
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为C。
四
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达50%以上。
1
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指19周岁人口进入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学习的比例。19周岁人口是指当年本地户籍人口。
外来务工农民指非本区县户籍、来本区县从事相对稳定(一般为一年以上合同用工)工作的农民。
外来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进入本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或合格民工子弟学校学习的人数与申请入学总数的百分比。
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与外来务工农民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为一个观察点。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的为A;
两个观察点有一个不达标的为B;
两个观察点均不达标为C。
两个观察点达标但有“分校”、“办学点”条件、质量较差现象的酌情判为B或C。
十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政府及有关部门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本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主要指标及评价细则
(2010年修订)
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观测点
总数
数据计算口径
评价细则
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在园人数与4-6岁年龄组人口数之比)达90%以上。
1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机构在园人数与适龄人口数之比,其分子与分母必须同口径,均指本地户籍人口。
本地户籍幼儿在非户籍地入园情况和区域内非本地户籍幼儿入园的情况均单独计算。
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资助体系健全而且两类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标为A;
两个观察点有一个不达标为B;
两个观察点均不达标为C。
七
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其中60%建成“江苏省优质幼儿园”。
2
按《江苏省幼儿园登记注册办法》登记注册并达到《江苏省农村合格幼儿园办学条件基本要求(试行)》的为省标准幼儿园,并作为省优质园计算基数。
3个观察点达标的为A;
有观察点不达标的为B;
有两个观察点不达标的为C。
如出现教育费附加未按规定足额征收或拨付使用或生均公用经费不足视情况可判为B或C。
十四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城乡学校的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基本均衡。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合理按省定标准执行。
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可按生均资源数据进行比较,方法为每个学校的单项资源总量除以在校学生人数。
5
高一级学历达标比例的基数均为在岗专门从事教学人员的总数,包括在职教师、聘用教师和长期代课教师。
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基数为区域内普通高中教师和职业高中教师,不含完全中学的初中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职业高中(中专)既具有教师资格又具有非教师系列的专业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任专业教师。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为A;
下降1个百分点或数据不清判为B;
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或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管理不力判为C。
二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
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应按小学和初中分别计算。
小学巩固率是指某届小学毕业生人数与该届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
初中巩固率是指某届初中毕业生人数与该届初一学生数的百分比。
有观察点不达标的为B;
两个观察点均不达标为C。
如装备数量达标但质量较差的视情况判为B或C。
信息化建设硬件条件虽达标,但教育教学资源贫乏、设备利用率较低的视情况判为B或C。
十三
教育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
从业人员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各行各业人员。年度培训时限以相应岗位的要求为准,没有具体要求的,一般年满40小时计入“已接受过培训”人员基数。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有组织的或自发的培训。
“已接受过培训”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百分比为年培训率。
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且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为A;
本指标包括2个大的观察点,一是教师资格与综合素质,二是高一级学历与“双师型”。
第二个观察点含4个小点,其中1个小点不达标则该观察点不达标。
两个观察点达标的为A;
有观察点不达标的为B;
两个观察点均不达标为C。
十二
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教育城域网与辖区内大部分学校实现光纤连通,网上资源丰富、利用率高;中心小学、初级和高级中学校校建有校园网络、教学辅助系统和教育管理系统。
升入全国各类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数是主要数据,接受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等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数单独统计。
19周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达50%以上为A;
下降5个百分点以内为B;
下降5个百分点以上为C。
五
每个乡镇(街道)具有适应需要的社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利用,基本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从业人员年培训率达50%以上。
有20%以内学校不达标的为B;
有20%以上学校不达标的为C。
办学条件达标但义务教育管理、质量较差的酌情判为B或C。
九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省优标准。
2
独立设置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均通过三星级以上(含三星)标准评估的为“达到省优标准”。已经接受星级评估现场考察的学校数亦可计入。
学校基数包括公民办学校(教育发展规划或高中布局调整规划中不定点的除外)。办学点应为非整建制(三个年级不全)、非独立法人的教育机构。凡区域内具备“四独立”要素且班级建制齐全的所谓“分校”、“办学点”应列入省优学校计算基数。
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包含在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内。
3个观察点达标的为A;
有1个观察点不达标的为B;
有2个以上观察点不达标为C。
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按教育规律和实施素质教育相关规定管理学校,下达升学率指标的、所属学校不遵守“五严”规定的均判为C。
十一
在岗教师全部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教师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60%,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5%,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50%以上。
3
要求政府做到“五有”:
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措施;
有合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
有督促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
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制度。
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等有关要求按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等计算。
两个观察点有一个不达标的为B;
两个观察点均不达标的为C。
两个观察点达标但非注册幼儿园数量较多,或标准幼儿园办学条件普遍较差的酌情判为B或C。
八
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
2
省标准化建设要求即《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和《江苏省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的要求。
按《江苏省优质幼儿园评估标准》评出的省优质幼儿园和原省示范园均可计入省优质幼儿园统计。已经接受“省优”现场考察的幼儿园数亦可计入。
办园点应为非整建制、非独立法人的教育机构,凡具备“四独立”要素的“分园”、“办园点”均应达到合格园标准化建设要求并列入计算标准园、省优质园的基数。
注册幼儿园均建成省标准幼儿园且其中60%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为A;
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包括民办学校、混合所有制的联办学校,均应达到办学条件标准。
办学点应为非整建制、非独立法人的教育机构,凡具备“四独立”要素的“分校”和整建制的“办学点”均应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小学初中(含民办)的办学条件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十项要求且初步建立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较高、办学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体系的为A;
非在籍学生单独计算,借读、转学、休学和辍学学生单独考察。
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巩固率均达99%以上为A;
初中学段巩固率不足99%为B;
小学或两个学段巩固率不足99%均为C。
三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以上。
1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是指初中毕业生中升入高一级学校的人数与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
高一级学校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五年制高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的全日制学校(含异地上学的)。
如城区或镇区学校、热点学校择校生比例过高(占该校在校生总数的20%以上),反映出教育的不均衡,可视情况判为B或C。
十五
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普遍得到贯彻落实,办学许可、教育教学管理、招生收费等行为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