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票心理学及一些真理

股票心理学及一些真理

股票心理学及一些真理三、股票心理学 1 、股市定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股票市场就是运行在涨涨跌跌、高高低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尔狂追、时尔狂抛、时尔要死不活、时尔过高过低等等的非传统状态和非理性情景之下,——金钱与心智的较量,——自我与本我的争斗,——人性与股性的角逐,——主力与非主力的博弈之中的“金钱换股票、股票换金钱”的大型游戏市场。

所以,您无须太认真、无须太相信、无须太勇敢、无须太自负,——我应该是孙子…!做一颗星星永远跟着月亮走!做一个“懦夫”或“傻、股市定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股票市场就是运行在涨涨跌跌、高高低低、生生死死、真真假假、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时尔狂追、时尔狂抛、时尔要死不活、时尔过高过低等等的非传统状态和非理性情景之下,——金钱与心智的较量,——自我与本我的争斗,——人性与股性的角逐,——主力与非主力的博弈之中的“金钱换股票、股票换金钱”的大型游戏市场。

永远跟着主力走!2 、股市原理就是:主力的低吸高抛+ 非主力的追涨杀跌= 股市全貌主力的画线描图+ 非主力的加料填色= 股市全景主力的春进秋放+ 非主力的春给秋收= 股市全程主力的呵哄骗诈+ 非主力的舞枪弄棒= 股市内容3 、市场主力演变的过程是:个体大户时代→券商机构时代→券商基金机构时代→基金机构时代→外资、银行、基金机构时代→……。

4、股市真理:第一真理:市场永远在变幻!其变化规律遵循趋势理论、相反理论、波浪理论和庄家理论。

(政策在变、主力在变、公司在变、规矩在变、价格在变、性质在变、…)第二真理:市场永远是对的!(千万不要与市场作对、市场是最好的老师)第三真理:大盘永远比个股重要!(大盘是领导、是前提、是舵手、是导师... )第四真理:顺趋势者昌,逆趋势者亡!(顺势而为、趋势不会随意改变、趋势一旦改变股票性质就将改变)第五真理: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时机!(时机永远比股票重要)第六真理:时机不可创造,只能等待,失去不可遗憾。

(买股票如同招出租车,失去一辆,还有下一辆)第七真理:股市在绝望中新生,在迟疑中上涨,在欢乐中死亡,在希望中下跌。

(股市路线)第八真理:没有不赚钱的股票,只有不赚钱的时机!(时机永远比股票重要)第九真理:空仓休息是最高水平的操作。

(不战而胜、以逸待劳、成功的基础)5、股市定律:第一定律:价格反映一切。

(包含一切信息)第二定律:价格变化呈趋势。

(上升趋势、下降趋势、水平趋势)第三定律:历史会重演。

(踏空不可急,损失才可悲,你可以重来嘛)6、股市定理:第一定理:(千万定理1 )千万不要把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应用到股市里来,否则你将输得很惨。

第二定理:(千万定理2 )千万不要相信大多数股评家,因为他们是为庄家和老板服务的。

第三定理:(安全定理)安全第一,获利第二;能赢则赢,不赢则跑。

(安全是获利的保证)第四定理:(狗屎定理)大盘在上升趋势时,股票是金蛋;大盘在下降趋势时,股票是狗屎。

第五定理:(及时定理)及时认清市场趋势,及时把握市场主题,及时跟随市场主力。

(试盘、建仓、吸货、L Y: ,arial">第六定理:(就怕定理)不怕犯错误,就怕拖着不改正。

(不怕错,就怕拖,庄家喜欢,笑呵呵)第七定理:(好坏定理)股票没有贵廉之分,能否上涨是衡量股票好坏的唯一标准。

第八定理:(作废定理)某个假设被完全证实是正确的时候,其事实即将作废。

第九定理:(二八定理)四分之一的看盘和操作时间能创造80% 的收益。

第十定理:(应看定理)该涨不涨,理应看跌;该跌不跌,理应看涨。

第十一定理:(莫追杀定理)急涨了莫追,急跌了莫杀。

第十二定理:(最后定理)最后的爆跌是大赚的开始,最后的大涨是大赔的序幕。

在无数次自己的炒股操作失败的事例中,我们分析和总结后惊奇地发现:第十二定理:(最后定理)最后的爆跌是大赚的开始,最后的大涨是大赔的序幕。

由于技术分析失误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为15% 左右;由于其它误导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也为10% 左右;但是由于自己心理因素原因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却高达70% 以上;其经济损失的比例也惊人相似的高达70% 以上。

(因人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同时,我们又进一步的发现,由心理因素造成失败的直接原因有:1 )、如饥似渴的购买欲,10% 左右;但是由于自己心理因素原因而造成失败的数量比例却高达70% 以上;其经济损失的比例也惊人相似的高达 2 )、自鸣得意的购廉欲,3 )、奋不顾身的追涨欲,4 )、心安理得的亏损欲, 5 )、痴心妄想的持有欲,6 )、心惊胆战的卖出欲,7 )、屁滚尿流的杀跌欲。

简称“股市操作七大欲望”或“股市七大致命欲”。

“股市七大致命欲”是从我们心底的“本我”涌出,而“无意识”地支配着我们的操作行为。

四、德国研究报告:学心理学的人最适合买卖股票2006-01-22德国波恩大学和海德堡大学的经济学家牵头搞了个试验,查看几十个大学里学各种专业的人交易股票的成功率,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买卖股票的成功度高于学习经济学等的。

这个互联网试验是在35个德国大学中举办的,共有约6500人参加。

做法是,由专家几个月之久观察学习各种专业的人购买与出售股票的情况。

结果是,学心理学的人平均赢利超过8%,高于学企业经济学和数学的,甚至相当于国民经济学和物理学的人的三倍。

这个研究报告的撰写人之一、波恩大学的安德列斯.罗伊德尔认为,心理学学生和老师取胜的原因在于:“他们不信任被捧得过高的证券,经常作出反对一种在此之间有许多参加者去购买,从而使之变得太贵的股票。

”游戏的方法是,参加游戏的人要在A和B两种虚拟的股票中作出选择,这两种股票只有一种是赚钱的,而另一种是赔的。

组织者提供了11000欧元的奖金,目的是让游戏参加者认真地去对待,对他们的决定作出认真的思考。

在购买股票之前,他们得到投资银行的咨询意见,但投资专家们的看法只有三分之二是正确的。

同时,参加游戏者可以随时看到,其他参与者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研究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这些虚拟投资者往往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重视其他人的购买行为,经常选择别人多选择的反面。

罗伊德尔说:“在许多专家的想象中,股票投资人就象北极旅鼠,他们购买抢手的股票,从而把股值推向过高或过低。

”传说中,北极旅鼠繁殖过多后就涌向一个地方去集体自杀。

当然,这种传说现在已被许多科学家给否认了。

股票市场上出现大波动,专家们就经常认为是群体旅鼠行为造成的。

罗伊德尔说:“完全可能的是,每个股票投资者不去管别人的行为,而独立地自己作出决定。

不管怎么说,群体论是应该怀疑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专家都持罗伊德尔这种看法。

法兰克福金融服务公司Cognitrend的约阿希姆.高尔德贝格就认为:“市场上是存在一种群体行为的,这是很久以来就众所周知的事,而且有研究报告为证。

”而且他指出,股票投资人经常相信所谓的重要信息,有许多人在市场上毫无计划地行动着,“比较也起到作用:我的邻居在干什么,为什么他比我成功。

”然而,在这份研究报告里,股票投资者们却绝不是盲目地随大流的。

有些参与者甚至故意为终止当前的趋势而投资,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稳定下来。

结果告诉大家,在人们认识到股值被夸张了,并且是建筑在别人的不合理行为的基础上的情况下,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往往是有意义的。

罗伊特尔说:“正是心理学家们对这种发展有一种良好的嗅觉,这对他们的成就是关键的。

”专家们认为,要学会不管股市上的发展,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反应。

Cognitred的专家高尔德贝格说:“值得推荐的是,在投资之初搞一个计划,然后坚持这个计划。

”对罗伊德尔来说,这份研究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谁能够对简单的声明采取批评态度,把自己的直觉考虑在内,保持一定的距离,谁就给股市上的成功创造了良好前提。

”五、揭密股票炒作的心理根源——股市心理学2005年08月22日深海中的鱼股市,从经济学上来说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至少在我国不是这样,它是国民经济的反情雨表,玩笑!)。

从现实来讲,它是人和人之间的一场游戏。

人们为什么会买、卖股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看到这支股票在升,还会升;看到那支股票在跌,还会跌。

因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股市是股民心理的晴雨表,几乎股市运行的每一阶段都能够从市场心理学的角度找到解释。

说到底,炒股就是炒心理,炒的是投资大众对国民经济、股市未来的预期。

正因为如此,研究和利用投资大众的心理,便是庄家制胜的法宝。

庄家往往是利用投资大众的心理弱点,如恐惧、贪婪、心存侥幸、急功近利和优柔寡断等来设计操作方案,以达到操盘目的。

如在吸货和洗盘阶段,将走势做坏,做得异常恐怖,大有天塌地陷之感,或长期横盘,如一潭死水,使投资大众惟恐避之不及,匆忙抛出手中筹码,从而达到吸货或洗盘之目的。

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市场心理,即“走势不坏、庄家不爱,走势不恶,散户不割”。

在出货阶段,则股价上窜下跳,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舍不得抛出手中筹码,从而使庄家从容退场,投资大众则成为无奈的套牢一族。

此时的市场心理可以形容为:“走势不好、庄家难逃,走势不妙,散户不要”。

逆反操作和夸大操作是庄家经常采用的手法,主要表现为底部的折磨术和顶部的引诱术。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许多技术陷阱,如形态上的假突破和指标上的骗线等等。

故股谚有云:“行情在绝望中产生,在犹豫中发展,在满怀希望中毁灭”。

识别问题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庄家的持仓成本,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才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牢牢掌握主动权。

六、金融心理学对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解释1.市场是非理性的在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中,的确有一部分行为机理体现的是理性和明智,而其余的却往往是愚蠢的和荒谬的。

有效市场假设下的这些模型可以模拟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经济,这些模型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对基本经济条件做了详细研究,尽可能地收集最多的信息以确定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来理性地确定金融资产的价格,这样做的结果的确在数学上很完美,但不实用。

现实中,金融市场定价常常千奇百怪,极不理性。

因为当一个投资者的头寸过于巨大并且已经开始考验其心理极限时,那么任何反方向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此时该投资者开始陷入非理性感觉。

也就是说,该投资者的情绪跟着价格走。

如果价格上升,感觉是它应该继续上升;如果价格下跌,则感觉它也应该继续下跌。

这无论对职业人士还是新手都适用,唯一的差异是职业人士能够保持一定的冷静。

但是,有时候一种特殊的情绪会从少数几个人逐步蔓延到更多的人,演变成群体运动,最终导致集体歇斯底里。

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如1557年法国国债崩盘,1636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1929年华尔街的崩盘,均能阐明在特殊时期和特殊事件中的这种人性弱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