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展翅应有时付力1998年的那个夏天,还是一个农村孩子的我在获悉自己考上了大学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轨迹将发生彻底改变。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踏实努力的学习,我在大学里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有效的提高了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忆往昔,峥嵘岁月2001年大学毕业,我来到了北京某超市管理有限公司。
初期在公司的企划部工作,主要参与负责公司总部以及全国各门店的CIS系统建设、企业形象、营销企划和开店指导等。
一年以后,有幸被提拔为公司的总裁助理,协助总裁完成各项工作。
在见证公司高速发展的这些工作过程中,自己也在待人接物、组织策划能力,特别是在思维能力上,得到了很多的锻炼。
那时候也经常总结自己:感觉自己在对待事物上开始比较有大局观,在解决问题上能够比较灵活,能够从一个系统的角度去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时,也比较能够踏实到位。
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却总感觉到有一些“空”,感觉自己远离市场第一线,没有直接的市场经验,有些“浮”在上面。
于是,经过痛苦的思考和选择,我决定离开公司,到一个真正能够接触到一线市场的岗位上去。
2003年,一个偶然机会来到上海,我进入到了陌生的国际物流行业。
这是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也是我开始攫取“第一桶金”的地方。
我从一个最底层的销售代表开始,全方位地学习、多角度去沟通,不仅迅速掌握了专业知识,也不断开拓并获得客户的认可。
在发展客户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受到挫折,让我学会了坚持;也因为不断地碰见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客为尊”的道理,而我也很快就成为业绩最好的销售代表。
之后,我被任命为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开始带领一个团队来工作。
在带领市场部开展工作的同时,我认识到团队是一个集体,它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参差不齐,个性水平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达到公司的销售目标,经过教育、激励和沟通,大家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最终实现了公司的销售目标,同时也为大家和公司收获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三年的工作经历,我感觉自己积累了一些经验,学习并形成了自己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特别是在思维模式上、在沟通上和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为之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今朝,硕果初结有人说,“创业是人生最美的花朵”。
2004年,站在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上,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经历,我认为这也是自己在职业规划中不断定位和确立目标的过程:从初始的“高端”入手,经历思想和行为的洗礼后,过渡到“低端”的销售人员,获得宝贵的第一手市场经验;后来成为带领团队的“中端”市场部经理,获得对一个组织的管理和领导体验。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链条初具雏形,由下往上形成阶梯发展关系。
新东方创始人、也是创业导师的俞敏洪先生曾说过:“创业的成功不仅是时间问题,更需要时机。
好比打仗,无论将时间定在早上还是晚上,只要知道何时进攻能够获胜,成功的概念都是一样的。
”当时外贸进出口如火如荼,我也在这个行业初具资源,再加上一些勇气和信心,就这样,迈出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成立了我自己的公司——上海极力星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想和做永远存在着差距,特别对于自主创业而言,更是“摸着石头过河”。
公司草创和发展阶段遇到了很多困难,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资金不足,我就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钱,并且凭借较好的个人信誉获得账期;缺人手,我就充当先头兵,脏活累活自己干;为拿下一个客户,在客人家门口等了两天,忍受白眼和寂寞;为解决困难,替客人跑到偏远的港区,绞尽脑汁百转千回……有个细节我一直印象非常深刻:因为白天上班工作太累电话太多,下班的时候耳朵钻心地疼,嗓子也累得没有力气发出声音。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以客为尊”的经营理念带领下,公司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客户的认同:有全球500强企业,有国家的重点大中型企业,也有在细分领域的民营企业冠军,他们把我们当做重要的供应商,能够为他们出谋划策,解决问题。
客户的信任让我们很感动,而我们也在持续的合作中向他们学习。
公司不断地在发展壮大,每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公司也被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优秀创新企业”,但是,那些从零开始的创业经历,更是我最珍惜最看重的财富。
对于这些所谓的成功,每每在冷静思考的时候,就更想到的是自己的不足。
展未来,人生新阶由一个“门外汉”到业内“专家”的上下求索,由一个懵懂只知道做业务赚钱的销售员成长为一个开始认识管理知道要管理的企业管理者的酸甜苦辣,由一个抖抖索索的“月光族”蜕变为可自由支配的“自由族”。
正所谓,“百味尝尽方知天下味”。
从工作的“被选择”到深入了解自我后的“选择”工作,感觉到这才是自己的创业之路,也是自己的成长之路。
每每回顾自己从公司的制度建设到执行,从团队的训练到协作,从业务流程的构建到再造,从客户管理的粗犷到精细等等,这一路的艰辛不知道能不能体现出思想进化的痕迹,体现出自己在这条路上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当然,我们所处的行业越来越成为一片“红海”,存在着门槛低、差异化低、盈利模式单一、竞争手段匮乏等种种状况。
要想在“红海”中获得个人和公司的较大发展,仅凭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觉得很吃力,个人发展也遭遇瓶颈,加上对投融资和公司战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掌握,人脉资源的发展也需要新的契机,所以更迫切地体现出学习的重要性。
而复旦大学MBA作为中国商学院教育的翘楚,其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蜚声海内外的国际化程度都让人神往,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决定报考并攻读复旦大学MBA。
未来很远,却又很近。
即将进入心仪已久的复旦校园,即将展开人生中全新的阶段,如今的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想我会珍惜在复旦大学MBA的学习机会,全心投入到崭新的学习中去;我也会尽力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将所学到的知识恰当地运用到现实中去。
和同学在一起交流、学习,不断思考、相互融合,达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并逐步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
与此同时,我的极力星公司现在也步入了快车道。
在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上把握机遇,努力构建出物流行业创新性的、富有竞争力的新商业模式。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引入各方面资源,有效整合。
我相信复旦MBA能给我想要的帮助,使我有能力对公司日常的运营管理进行梳理,并通过资本的力量和对资源的掌控,对行业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整合,推动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就在复旦,就从今天开始,我会迎来新一轮自我的提升、同时也是事业生涯的提升。
我的目标就是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Impossible is nothing,我希望复旦MBA能见证这一切。
分享是幸福的担当吴晓萌我是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和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的,像大多数人一样,当时是抱着“差不多就行了”的心理,想找一家公司做稳定的工作、过稳定的生活。
也许很多人会就此沉寂下去,放弃拼搏和理想,但是我不安分的性格注定我不会就此“罢休”。
两三年以后,我发现现有的生活和工作对我来说已经没有挑战,长久如此继续下去,人一定会越来越消极。
我不甘心,不甘心过从现在就已经一眼看到底的人生。
我开始计划换一个环境、换一种生活、给自己一些更新鲜生动的体验。
当时的选择除了跳槽就是出国或者在国内深造。
我考虑过跳槽到其他几家公司,却发现自己专业所涉及的范围很窄。
真要一辈子这样走下去吗?平静下来深思,我最终决定选择深造。
一份申请书的提点我是有复旦情结的,本科财大就在复旦“隔壁”,让我对这所深爱的学府多了一份了解,也更加深了憧憬和向往。
再加上这些年对上海已经比较熟悉,于是毅然决定留在这里。
想尝试报考复旦MBA的心蠢蠢欲动,但却并不确定之后的方向:是继续本科所学专业,还是大胆挑战新的目标?纠结了许久,我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既然只工作了三年,也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就跟随心灵的指引吧,用兴趣去专心地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清晰我到底想要什么。
有趣的是,当我拿到申请材料后,看到上面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你将来想做什么?”“五年规划是什么?”等等,虽然都是很常规的问题,但当我认真考虑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脑海里竟然慢慢明确了我整个的职业规划,包括我现在是怎样一个状态,之后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状态。
我就此把目标定了下来,再分解开来一一实现:用两年的时间来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再用五年的时间在咨询行业里面工作,熟悉整个行业,积累经验;等到三十五岁以后,随着生活重心的转移,可能会转到企业财务和人事管理的方向上,继续我的人生之路。
我想要做的事情以及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竟然在一份申请书的提点下完美地达成了一致。
这更让我坚信来读书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充满挑战和激情的。
一个班级的友谊在复旦管院读书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许多关于生活和事业的感触。
管院有很多的teamwork,在团队合作中,我明白了其实最重要的不是你要懂什么,而是应该知道谁会做什么、谁能做什么、让每个成员的价值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团队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更成功。
有的人不管别人能做什么、自己先冲到前面去;或者一个团队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沟通交流;或者在一开始就分配好任务、每个人只管做自己的……这样在沟通上都会出现问题,其实是很低效的。
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件事可能会有更擅长的人,只是他没有站出来而已。
所以最重要的是发现并有效分配各类资源,,协调团队成员,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由于比较擅长沟通和交流,我一直保持在活跃的思考状态中。
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次波折都会让我成长,也让我在不断的反思中日渐成熟;每一次与他人的交流都会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每一次的学习都让我感到快乐,生活就应该这样充盈而多彩。
在管院学习的过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班级里那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学校认认真真地做起了学生、重新开始了一段旅程,仿佛疲累的心灵得到了安慰和洗涤,被同学之间真实的感情维系在一起。
那种心境和体验特别不一样,纯净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
我在班级负责文艺方面的工作,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有趣的活动,为艰苦的学习带来欢乐调剂。
或者帮过生日的同学庆生、或者全班一起出去玩。
看这一群人:70后、80后、结婚的、有孩子的……大家聚在一起却很是亲密无间。
这是很神奇的感受,在这段宝贵的校园时光里我收获了久违的同窗情谊。
一次分享的价值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就活跃于各项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参与中,深受“帮助他人,提升自己”这一理念的影响,也期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
在进入复旦后我才发现,其实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只要自身付出了努力,哪怕是一丝一毫,也能帮助或激励到他人,这就已经足够。
怀着这样的理念,我很荣幸地成为了一名学生大使。
学校就像一个舞台,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和信念;但对个人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忽略的是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