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硝酸计算题练习 好题

硝酸计算题练习 好题

硝酸练习题1、判断市面上的金首饰是否含有铜,可以取样品与某试剂进行反应,根据现象即可判断,该试剂是A.浓盐酸 B.硝酸 C.王水 D.稀硫酸2、下列反应,硝酸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的是A.FeO+HNO3B.Fe2O3+HNO3C.SO2+HNO3D.石蕊试液与HNO3相混合3、8.4毫克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毫升(标况),则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1.0⨯10 -3摩B、1.6⨯10 -3摩C、2.2⨯10 -3摩D、2.4⨯10 -3摩4、下列氧化物中,是酸酐的有A、NO2B、NOC、N2O3D、N2O5、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若测得氮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该氮的氧化物是A、N2OB、NOC、NO2D、N2O56、标准状况下,在一不规则的玻璃容器内充满NO2气体后,将其倒置于水槽中,假设容器中的物质不扩散至容器外,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A.1.0mol/L B.0.045mol/L C.0.020mol/L D.0.12mol/L7、下列试剂①浓氨水②氯水③硝酸银④浓硝酸⑤浓盐酸⑥溴化银,其中必须用棕色瓶装的是A.全部B.②③④⑥C.②③⑤⑥ D.①③④⑥8、把70%HNO3(密度为1.40g/cm)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硝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A.0.35 B.小于0.35 C.大于0.35 D.小于或等于0.359、化合价为n的某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x,其氢氧化物的式量为y,则n的值是A.45yx-B.45xy-C.79yx-D.79xy-10、3.2gCu投入100mol/LHNO3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0.033 mol B.0.005 mol C.0.013 mol D.0.02 mol11、NO2被水吸收的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物质,其质量比为A、3︰1B、1︰3C、1︰2D、2︰112、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硝酸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硝酸与Na2S反应制得H2S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13、某金属的硝酸盐加热分解生成的NO2和O2的物质的量比为8:1,在加热过程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A、降低B、升高C、不变D、无法确定14、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A、颜色变浅B、逐渐加深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15、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难溶解的金属是A.铝 B.铂 C.铜 D.银16、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A.FeO + HNO3 B.C + HNO3C.Cu + HNO3D.CuO + HNO317、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和稀硝酸都具有氧化性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D.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硝酸18、某单质跟浓HNO3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和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浓HNO3还原为NO2,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显示的化合价可能是A.+2 B.+3 C.+4 D.+521、常温下放置久的纯净硝酸往往显黄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硝酸的_______性质。

22、现用U型管(用硬质玻璃管弯制)、干燥管、酒精灯、胶塞和玻璃导管等仪器设计右图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

(1)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打开活塞A,从U型长管一端注入稀硫酸,一直注到______为止。

③关闭活塞A,用酒精灯在U型管短管一侧加热,当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立即停止加热。

(2)记录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可在U型管短管上方处观察到_________色气体产生。

若铜丝和稀硝酸均未完全反应,在____________时反应也可自行停止。

②反应自行停止后,如果慢慢打开活塞A,可立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工业上用铜屑和浓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在实际生产中,需把浓硝酸用等体积水稀释。

试简答:(1)用稀硝酸而不用浓硝酸的原因:(2)写出Cu与浓、稀硝酸两个反应的方程式:;。

(3)从经济效益和环保角度考虑、设计制取硝酸铜最宜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4、现有A、B、C三种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O2反应生成B,B不溶于水,但却能与O2反应生成C,A和C都能溶于水,前者呈碱性,后者呈酸性,两者水溶液相混合得到了D 的溶液,请填答A、B、C、D的化学式:A ,B ,C ,D 。

25、将铜片投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无反应。

当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后,试管内产生一种无色气体,这种气体在试管口变成红棕色。

这种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

写出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A、B、C、D、E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A在常温下为气态单质,则A为_____;B为___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E为____;由B→C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 在常温下为固态单质。

则B →C 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两份铜的试样分别与浓硫酸、稀硝酸反应.(1)若消耗硫酸和硝酸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两份铜的试样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2)若产生的气体的体积相同(标准状况),则两份铜的试样的质量比是_____28、将红热的黑色固体单质甲放入一黄色的溶液乙中,充分反应后,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A ,A 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将A 做如下的实验:(1)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 A :__________;B :__________; C :__________。

(2)写出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某化肥厂用NH 3制备NH 4NO 3。

已知:由NH 3制NO 的产率是96%,NO 制HNO 3的产率是92%,HNO 3跟NH 3反应生成NH 4NO 3。

则制HNO 3所用去的氨气的质量占总耗氨质量(不考虑生产中的其它损耗)的 %。

30、室温时,在容积为90mL 的大试管里充满NO 2气体,然后倒置在水里,至试管内液面不在上升时,再通入一定量O 2,则试管内液面继续上升,最后试管内留有10mL 气体。

问:(1)这10mL 可能是什么气体?(2)通入O 2的体积为多少?31、在500mL0.2 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1.92克铜片,让其充分反应。

试求.(1)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占的体积?(2)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3)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4)若要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应加入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毫升?答案:1B、 2AD、3C、4C、5B、6 B、7B、8C、9B、10B、11C、12D、13B、14B、15AB、16AC、17B、18AC、21、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4HNO34NO2↑+O2↑+ 2H2O;不稳定,易分解22、(1)①关闭玻璃管活塞A,向U型管长管一端加水至液面高于短管、静置一段时间后,若液面相对位置不变,则不漏气。

②U型管短管一端没有泡③铜丝上有气泡(2)①无;NO将硝酸溶液排入长管,使硝酸与铜脱离接触②U型管短管一端液面上升,干燥管的球型容器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Cu与稀HNO3反应生成NO。

23、(1)生成等物质的量的硝酸铜,用稀硝酸时,消耗原料较少,且产生污染物的量也较少。

(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 (稀)=3Cu(NO3)2+2NO↑+4H2O;(3);CuO+2HNO3 = Cu(NO3)+H2O24、A.NH3 B.NO C.NO2 D.NH4NO325、NO;3Cu + 8H+ +2NO3— = 3Cu2+ + 2NO↑+ 4H2O26、⑴A.N2;B.NH3;C.NO;D.NO2;E.HNO3;4NH3+5O24NO+6H2O⑵2H2S+3O22SO2+2H2O )27、4︰3;2︰328、(1)甲:C 乙:HNO3(浓)丙:Cu A、NO2、CO2B:CaCO3 C:NO (2)C +4HNO3=4NO2↑+CO2↑+2H2O29、53% 30、10mL气体有两种可能,即可能为NO或O2若为NO,设氧为ymL 则4:3=(30mL-10mL):y y =15mL若为O2,则先消耗O2 z mL 4:3=30mL:z z =22.5mL所以共有O2:22.5mL+10mL=32.5mL(1)这10mL气体可能为NO或O2(2) 若10mL气体为NO, 则通入的O2为15mL;若10mL气体为O2,则通入的O2为32.5mL31、(0.448L;0.04mol/L 0.16mol/L 400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