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繁殖与发育
2019/4/18
5
一、性 腺 -卵巢
大小
成对:对称:大小、体积、位置。多数) 不对称:香鱼→左大右小,左前右后 不成对:七鳃鳗→体腔前端; 黄鳝→左卵巢,右膀胱?
卵巢
形状
棒状→多(梭鱼、鲤);分叶→香鱼 长袋状→七鳃鳗;皱长、方形→鳗鲡 无固定形状
卵粒→一般黄 食物→香鱼:自然、硅藻→棕黄
颜色
人工饲料、鱼粉→淡黄
发育→ 香鱼:无色透明 →肉红 →淡黄(与卵 黄沉积率及其血管丰富程度有关) 6
2019/4/18
性腺 –常见鱼类卵巢的颜色
鳊→浅黄 香鱼→橘黄、棕黄 红鳍原鲌→灰色 鲇→草绿 南方大口鲇→黄 鳗鲡→白色 鳇→灰黑色
2019/4/18 7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阶段→卵巢、精巢。时期(相)→性细胞本身发育 性成熟等级: 1.目测法:
2 繁殖习性
一、繁殖方式 二、繁殖季节、产卵时间、产卵类型 三、产卵场与产卵条件 四、繁殖行为与筑巢
2019/4/18
17
一、繁殖方式
E. K. Balon ( 1975 ) 三 大 类 32 个 生 殖 集 团 (Reproductive guilds) 1.无亲体护卫型:卵在体外受精,独立发育而无亲 体护卫。部分软骨鱼类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 同种类→雌 >雄 ;年龄大 >年龄小;一次产卵> 分批 • 季节→产卵后成熟系数低,春季↑,产卵期达高 峰值
成熟指数:某阶段成熟系数与最大成熟系数的比值
2019/4/18
9
4.卵径测定法:(一般不用福尔马林固定) 椭圆卵:(长轴+短轴)/2 成熟指数=某一时间卵径/最大卵径
常用第 1 和第 3 种方法综合应用
精巢 → 线状或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血管 不显著
III 期 :卵巢 → 血管发达,卵细胞半透明,卵黄少量 沉积;肉眼可看清卵粒 精巢 → 圆杆状,粉红色或淡黄白色,挤压腹 部或剪开精巢都无精液流出
2019/4/18 13
IV期:卵巢→卵粒大而饱满,充满卵黄,有时挤压 腹部可流出少量卵粒 精巢 → 乳白色,早期阶段挤压腹部无精液流出, 晚期则能挤出白色精液 V期: 卵巢→提起时卵粒能从生殖孔流出 精巢→提起或轻按腹部能从生殖孔涌出
分5亚型:
⑴水层产卵亚型:卵浮性或半浮性→海产经济鱼类 和四大家鱼
⑵水底产卵亚型:卵在水底部的岩石、石砾、沙砾 上暴露发育,或掩藏在石砾或沙砾内发育。卵沉 性或沉粘性→大麻哈鱼
2019/4/18 18
⑶草上产卵亚型:卵产在水生植物茎叶上发育。卵 粘性→鲤、鲫、鲂、花鱼骨等
2019/4/18
10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标准
原则:1.能正确反映性细胞发育过程的变化
2.按鱼类生物学特性考虑→外部形态等 3.估计肉眼能见到的外部特征和不能见到的 内部特征 4.等级不应多→以利操作 国外:欧美:8级;前苏联:6级;日本:5级 我国:试行6级
2019/4/18 11
性腺成熟度等级划分-6级法
外形、体积、血管分布、卵粒(颜色、卵黄沉
积、透明、弹性等) 2. 组织切片法 : 固定 (波恩氏液组织) →石蜡包埋 →切片→观察 (性细胞的发育和组成) →确定时 相(以最多性细胞时相命名)
2019/4/18 8
3.成熟系数法 成熟系数=性腺重/体重(去内脏)×100%
• 不同种类→最大成熟系数不同
各期出现的时间和所经历的时间不同 →一般♂发 育快,先成熟(比♀提前成熟15d左右) 成熟系数的绝对值:♂(10%)<♀(20-30%)
性周期延续的时间:种类不同,延续时间有异
2019/4/18 15
多周期:一生可重复产卵、排精
一年产卵多次:性周期短→与季节变化关系小 一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一年→与季节变化关系密切
VI 期 :卵巢 → 当年已产过卵者,体积大为缩小, 表面充血,外表呈紫红色,内残留少数卵粒,退 化呈半透明、桔黄色的不规则结构
精巢→体积缩小,淡黄色或淡红色
2019/4/18 14
三、鱼类性周期
性周期:成熟个体性腺发育的规律性周期变化 鱼类性腺发育有严格的周期性→长期适应性,精 巢和卵巢发育过程基本相同,但雌雄性细胞发育有 不同处,表现在:
Ⅰ期:肉眼不能分出雌雄→未成熟个体 Ⅱ期:肉眼能分出雌雄但看不出卵粒(显微镜下可 见卵粒)
Ⅲ期:肉眼能见卵粒,但卵粒粘连不分离
Ⅳ期:卵粒不粘连,易分离,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 Ⅴ期:卵粒分离,提鱼头卵粒能自行流出 Ⅵ期:卵巢充血,萎缩,空袋状
2019/4/18
12
性成熟等级
I期:性腺细而透明,呈线状紧贴于鳔下两侧的体腔 膜上,肉眼无法区别雌雄 II期:卵巢→扁带状,多呈粉红色或透明,或呈浅灰 色;放大镜下可见卵粒
繁殖与发育
重点和难点
掌握鱼类繁殖策略和繁殖技术的关系 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产卵场形成和变动的原因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大量死亡的原因
2019/4/18
1
研究意义
理论上:阐明鱼类繁殖特性→性腺发育规律、产
卵生态、产卵类型等 实践上:了解鱼类繁殖和发育特点 →鱼类资源的 繁殖保护、合理捕捞、经济鱼类人工繁殖、杂
2019/4/18 3
繁殖活动与环境因素、感觉器官、内分泌器官 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眼、松果腺、 温度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环境因素 感觉机制 下丘脑 பைடு நூலகம்体促性腺细胞 光周期与温度
精巢
雄激素
2019/4/18
促性腺激素
卵巢
雌激素
4
第二性征 繁殖行为与活动
1
性腺及其发育
一、性腺 二、性腺发育与分期 三、鱼类性周期
• 性周期季节节律不同。春季产卵性腺在秋、冬进 入第四期,秋季产卵7-9月进入第四期
• 性周期各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 • 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性腺发育不同→环境的影响 多年产卵一次:性周期两年或两年以上→鲟科(2- 3年) 单周期:一生只繁殖一次,生殖后死亡→鳗鲡、 大麻哈鱼、香鱼、银鱼
2019/4/18 16
交育种等都具有较大意义
2019/4/18
2
繁殖
繁殖 (reproduction) :是鱼类生活史的重要 的一环,包括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产卵或排精, 到精卵结合的全过程 保证种群生存、增殖,关系到后代的质量和数量 具独特的适应性,表现在: 授精方式:体外授精(大多数) 繁殖方式:具多样性,要求一定的生殖条件和发 育条件→长期对环境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