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细菌生长繁殖仍受到抑制的效应。 PAE时间越长,抗菌活性越强。
二、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化疗指数 (chemotherapeutic index, CI):LD50/ED50 或 LD5/ED95表示
药物治疗效果↑ CI↑ 对机体的毒性↓ 临床价值↑
目 录
抗菌药物概念与术语
第三十三章 抗菌药物概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康红钰
学习目标
掌握: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熟悉:化疗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细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
2
目 录
抗菌药物概念与术语
抗菌药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
3
一、抗菌药物概念与术语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drugs):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菌,用于防治病原
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
包括 天然抗生素: 如青霉素G、红霉素、链霉素
人工半合成抗生素
7
二、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评价指标 窄谱抗菌药 :指仅对单一菌种或单一菌属有抗菌作用。抗菌范围小,如:异烟肼 广谱抗菌药 :不仅对细菌有作用,而且对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及 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抗菌谱广,如:四环素、氯霉素。
目 录
抗菌药物概念与术语
抗菌药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
16
细菌耐药性
耐药性是指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的 现象。 分类 固有耐药和获得耐药 固有耐药是代代相传的,染色体介导的天然耐药性
获得耐药是指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
获得耐药性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抗菌药作用机制 细菌耐药性
13
抗菌药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影响细菌叶酸的代谢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细菌核酸的合成
抗菌药作用机制
细胞浆 细胞壁β-内酰胺类 细胞膜多粘菌素 作用于30S亚基四环素
mRNA
蛋白质
DNA喹诺酮
利副平
全过程氨基糖苷 作用于50S亚基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
抗菌谱 ( antibacterial spectrum ):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二、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 抑菌药 杀菌药 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
如磺胺类和四环素类
二、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细菌耐药性
获得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 改变药物靶位结构 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改变代谢途径 细菌主动外排系统增强
细菌耐药性
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如 -内酰胺酶 青霉素型:水解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型:水解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
合成酶(钝化酶):如乙酰化酶、磷酸化酶、核苷化酶等
抑菌药-----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
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杀菌药-----指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有杀灭作用的药物。 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
二、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抗菌后效应(PAE): 浓度高于MIC的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撤药后其浓度
将相应的化学基团结合到药物分子上使药物失活。
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改变靶位结构 改变靶蛋白结构
如:细菌RNA多聚酶的-亚基结构改变,导致耐药。
增加靶蛋白数量 生成耐药靶蛋白
如:金葡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
如:金葡菌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和力极低导致耐药
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antibiotics) 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物
一、抗菌药物概念与术语
化学治疗应用药物对病原体(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恶性肿瘤细胞) 所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称为化学治疗,简称化疗。
化疗过程中所用药物称为化学治疗药物
抗菌药 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包括: 抗微生物药(antimiczobial drug) 抗寄生虫药(antiparasitic drug) 抗癌药(anticancer drug)
5
药物机体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机 体
抗、抗菌药物常用术语
抗微生物药(antimicrobial drug) 指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 治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抗生素(antibiotics)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的代谢产物,低
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 使药物不易进入菌体内
如:细菌对-内酰胺类、四环素的耐药 G-膜孔蛋白数量减少或孔径减小
改变代谢途径 如:耐磺胺药的细菌自身产生PABA或直接利用叶酸转化为二氢叶酸
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 喹诺酮类 外排蛋白系统 (细菌细胞膜上)
大环内酯类等
泵出菌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