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体育教材
一、教材的概述
(一)教材的基本概念
自“赫尔巴特教育学”至今,教育界常常将教材(Subject Mater )界定为教师和学生的“第三者”,即教材不仅是教师授课的素材,需要教师进行处理,而且也是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学习和自主处理的教材。
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教材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课程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以计划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掌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物质对象与观念对象。
从教学论的视角看,教材的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
1.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
2.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形成并熟练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和实践作业的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
3.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教材的形式:
1.教科书教材、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现实教材、电子教材(日本,清水原实);
2.生活教材、知识性教材、表达教材、技术教材(日本,广冈亮藏);
3.从学力角度则为语言教材、数量教材、社会教材、自然教材、艺术教材和体育运动教材。
体育教材也是多样化的,不能仅仅把教材理解为教科书。
教材分为广义教材与狭义教材。
狭义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任务,选编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一般以教科书、课本的形式出现。
广义教材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教学材料。
主要包括文字教材、视听教材和计算机信息教材等。
(二)教材与教学系统结构
教材与教学系统结构关系示意图
课程和教材设计来自三大基础:知识、学习者和社会不同的侧重则产生不同的课程体系。
而近年来更注重于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与综合,然后形成一定的教育目标、相应的课程计划和课程结构。
每一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教材的内容、结构和形式;同时也决定了这一学科科特有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及其结果对以上各级都有一定的反馈作用,从而使教育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三)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地位可在教学过程基本图式体现出来: 学科知识 学生发展 社会需求 课程结构 课程计划 教材 教育目标
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线材→教材→教具)→学生
教材的作用:
⏹学校教学
1.与教师的关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2.与学生的关系:教材是学生系统、有效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审美情感和个性品质的主要工具。
3.与课程的关系:教材是课程计划的具体保证和“物化形态”。
4.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教材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即反映学什么及用什么来测评教学质量。
5.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教材是学科基础建设之,反映着人们对该学科的认识水平和教学水平。
⏹社会效益
1.与社会主义文明的关系:教材是全社会有计划、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
2.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关系:教材是对人类科技、文化、艺术成果最系统、最扼要的总结和继承,也是人类科技、文化、艺术成果储存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国际交流
1.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关系:教材是国家间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教材已经成为多国通用教材。
2.与教育的国际化的关系: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教育正式走向国际化,优秀的教材就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教育资源。
由此可见,教材反映着当前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同时,通过教材的传播,又能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且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这种传播日趋即时化、网络化和全球化。
二、体育教材
(一)国内体育教材的比较
教材集中反映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而国与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各国体育教材亦必然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的体育教材建设一直穿着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由于各州的课程标准不同,教材亦呈现多样化。
英国一直沿袭着户外运动的优良传统,教材内容随着年级增高而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英美教材都积极体现和反映出体育课程要对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大多仍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分开编写,但体系完整,使用灵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强调过程评价,教师好教,学生好学。
整体上看,体育教材中有健康教育的内容,但仍然是一种体育与健康相区分的教材。
日本小学开设的是体育课程,初、高中开设的是保健体育课程。
虽然中学教学大纲将目标和学习领域分成体育和保健两个部分,但教材是以相互融合的方式出现。
特点是:规范性强,目标明确,体例完备,民族特色浓郁,便于教学。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采用的也是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分为七个领域,每个领域分为七个学习水平。
七领域是:人的运动、身体活动和社区、人的发展、人际关系、安全、个人和群体健康、人与食物。
初中阶段相当于水平五、水平六,也是一种将保健与体育内容相整合的方式。
特点:重点突出,有明确的评估办法,便于教学检测。
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和地区课程与教材亦具有类似的特点。
总体上看体育与健康融合的教材编写模式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特征,有利于学校教育健康目标
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素质与职业威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身体意识和三维健康观的形成和巩固,当然,教师的教学难度明显提高。
我国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是:强调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健康教育的目标没有在学校中得到很好落实;大纲统一,教材单一、内容繁多、层次模糊、评价唯一。
后修订,不断扩大选用教材的比例,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但整体上在既定的模式和框架内发展,灵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
(二)国内现行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分析
现行有三类:
第一类是根据原国家教委1993年颁布,1995年五天工时制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和初级中学体育教育大纲编写的教材;
代表人有:彭杰、王宗义、滕子敬、席炤任主编
第二类是根据2000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
代表人有:李晋裕、各地编者
第三类是根据2001年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材。
代表人有:季浏
(三)新教材的编写
1.教材编写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健康性原则
(3)兴趣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2.教材内容、形式特征
(1)国外教材的内容特征
⏹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儿童学习和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
⏹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
⏹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有利于师生互动
⏹体现范例性课程原则
⏹鼓励学生想象和思考
⏹编写留有较大的余地
(2)国外教材的形式特征
⏹从学生理解程度、语言规律出发,考虑教材的文体要求
⏹课文结构从多因素出发进行协调和配合
⏹注意图文并茂
3.体育教材的结构特点
(1)体育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
螺旋式与直线式两种编排方式
(2)体育教材形式结构
⏹课题
⏹课文
⏹示范性图例
⏹指导性图例
⏹作业要求
⏹思考题
⏹自学教材
⏹注释或小资料
4.体育教材的选用
两个标准:统一性与匹配性;
五个维度:课题内容、社会内容、可读性、教学设计和制作质量
5.教材内容编写建议
(1)编写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标准,精选与学生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的教材内容
(2)教材多样化,开放性,
(3)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不同版本的学生课本事例,可各具特色。
6.教师用书
(1)教学目标、教学特点、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教学评价;
(2)课堂活动设计
(3)对教学内容的扩充和深化知识;以及其他必要的补充知识和背景;
(4)学年、学期人、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案例
内容与学生用书相对应。
(四)教材开发的几点重要启示
(1)“健康第一”为宗旨
(2)体育教材可以解构
(3)一标多本
(4)内容分类多样化
(5)表述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6)继承与创新
(7)大胆借鉴:学习论、学力论、价值论、课程论、可持续发展论、系统论等。
(8)体育与健康相“化合”
教
育
目
标
教
育
目
标
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