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眼中的三明

我眼中的三明

我眼中的三明
在祖国东南,福建省中西部,有一片令人赏心悦目的绿野。

她山青、水秀、林深、洞险、石奇……这就是三明。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辖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和明溪、清流、宁化、大田、沙县、尤溪、将乐、泰宁、建宁等九个县。

市域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

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

全市总人口280多万人,三明的山地占总面积82%,耕地占8.3%,水域及其他占9.7%,故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现在的三明市是在1970年才成立的,但是三明的历史并不止40年,早在周朝时期三明属七闽地,是战国时属楚国地。

在三国时期吴国在将乐县建制,属建安郡。

在两晋时期,由于由于连年战乱,灾害频繁,中原百姓纷纷南渡江淮避乱,三明变成了一块避乱乐土,经历代辛勤经营,使闽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人口获得迅速发展,市井逐渐繁荣,辟圩设镇,最终三明发展成为现在的样子。

三明,是旅游资源富集地,正如陈运和诗所云“夹缝意识使这城市跳出穷山沟”。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现有世界级旅游品牌1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4个,省级旅游品牌51个,确立了三明“中国绿都”旅游整体形象。

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游景区、宁
化客家祖地三大旅游品牌,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凸显高品位的品牌优势。

极具特色的岩溶地貌形成了闽洞奇景的将乐玉华洞、宁化天鹅洞群、沙县七仙洞、明溪玉虚洞等;而丹霞地貌又形成了泰宁金湖、永安桃源洞等奇妙画境,火成岩地貌更形成了瑞云山风景区之奇观。

三明,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和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素有“绿色宝库”之誉,全市森林覆盖率76.8%,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

过往三明旅游的最佳时节应当为春秋两季,春天时格氏栲森林公园内格氏栲花盛开,整片森林被妆点成一片雪白,非常漂亮。

因为夏季比较炎热,有时会受台风影响而连日降雨,而冬季为枯水期,河流湖泊相对水量较少,并非漂流的适宜季节;例如,此时金湖的“水上一线天”景观可能会因水量不足而不能通过游船,无法观赏。

随着,泉三高速公路全面通车,三明机场的开工,向莆铁路和永武、永宁高速公路将相继开工,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陆续形成,东进西出、南联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枢纽,使三明的旅游资源优势不断凸显,过往三明旅游也将越来越方便。

到三明旅游,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三明的特色小吃了,在
三明各地的街头巷尾,都会有许多特色小吃店,游客不妨进去落落脚,点上几样特色小吃,体验一下当地的生活风貌。

东安路,是小吃集中的地方;也有许多经营各地美食的饭馆。

东新五路是饭馆较为集中地段,有几家川菜馆。

永安市东门街,且每天晚上的夜市都有很多小吃大排档。

在永安市燕江楼美食园,是经营传统小吃的著名老字号,接待过不少名人。

位于沙县城中心步行街的沙县小吃美食城也是不容错过的沙县原家小吃,位于沙县国安乐园,曾获“沙县小吃特别贡献奖”。

三明市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人公认的祖籍地和客家文化的发祥地,第二十五届世客会将于2012年11月20日-11月22日在三明市举行,本次大会以“根系祖地、客聚三明”为主题,将吸引来自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属乡亲参会,预计将会超过210多个社团参会。

作为本届世客会的重头戏之一---第17届石壁祭祖大典也将于会间举行。

主办方还精心设计了客属会的“吉祥物——葛藤娃〃明明”,将让每位嘉宾在客家祖地、客家民俗中,体验独一无二的祖地纪念之旅。

借助世客会的举行,永宁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拉近了石壁客家祖地与三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也彻底终结了“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的状况……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正是举办世客会的巨大推力,推动着三明向海西中部品位高端、特色鲜明、生态优美、宜业宜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阔步前行。

泰宁曾经叫“归化”,在毛泽东的诗词里有“宁化清流归
化,风展红旗如画”的词句,也说明当初是红色根据地。

所以在三明的地图上,不要奇怪为什么只有宁化、清流,但就是没有归化县。

在宋代以前这里是劳改犯人的改造基地,所以谓之“归化”。

后来当地出了个尚书,上书皇上,给改名为泰宁。

毛主席的诗词为了平仄压韵,于是又把泰宁辱没了一番。

泰宁号称古城,还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乌镇。

但实际上老城只剩了尚书第可看,现在已经成了综合性的展览馆。

而那些现在住人的,已经破败不堪,与婺源的老宅不可同日而语。

与沙县相比,县城又小了一圈,河上三座桥,两边就到头了,中间的就是中心城区。

但更加整洁干净,晚上闲来无事,逛逛县城,找人聊天也是开心事。

三明物产丰富,竹、木、菇、闽笋、建莲、金桔、猕猴桃、花柰、天然宝石以及“汀州八干”的明溪肉脯干、宁化辣椒干、田鼠干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各个县市也都有各自特色的物产,明溪以肉脯干最为有名,清流则以笋干、黄花菜、粉丝、九龙湖鱼干最具代表,宁化则是以客家传统美酒"客源酒娘"、天然纯净"老鼠干"、宁化山茶油为人熟知,在将乐有洋窠熟笋干、苦瓜茶,沙县的郑湖板鸭和浩田板鸭、富口"老情人"豆干等,而沙县小吃更是名扬海内外;永安玉笋、清水盐笋、清水苦笋、安贞粉干、含笑馅饼也是很有名的;泰宁的大金湖天然淡水鱼;建宁的白莲、皇家贡品建莲莲子(礼品)、红枣桂圆莲子糊、笋干等。

大田的糟兔、野菜干、鱼腥草茶、上京仙人掌面干;尤溪的珍珠笋干、红酒、茶树菇等都是各县市较具特色的特产。

三明市,作为福建省的一部份,因为山的阻隔、语言的特殊、历史的落后和贫困,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少,所以,相对地它保留了更多的晋、汉、唐、宋历史上几次客家大迁移的古代民俗文化。

三明有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如果能赶上元宵节期间到三明,你的旅行将更加精彩。

舞龙,历来是岁时节日最为突出的一种民俗游艺活动,三明各地均有此俗,每逢佳节,人们在村头、草坪、长街、广场相聚舞龙,增添节日的喜庆,乞求来年的安康。

这一带的龙,大多是竹、木、布、纸等扎成的,一般少则九节,多则三十余节,均为单数。

正月新春舞龙灯、元宵闹花灯各地均有,三明舞灯还有更为古老的“稻草龙”和宋代的“矮子龙”。

花灯亦有“采茶灯”和“莲花灯”。

二月是花朝,百花生日,建宁、宁化亦有祭花神之俗。

三月清明,三明、沙县、永安一带仍保留了吃“绿色清明果”之俗。

四月立夏,为夏季的开始,三明仍有“尝新”这一民俗事象。

五月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各地均有,而明溪吃“叶子”就鲜为人知了。

三明划龙舟时所唱的“龙船歌”也是别具情趣。

七月七夕,女子在月下穿针引线乞巧;七月半为鬼节,坟前立幡之俗仍存。

八月中秋,除家人团聚赏月之外,拜月、走月之俗汉代就形成。

三明的许多地方一直保留着这一古代习俗,而现在发展的更快规模也越来越大。

十月孟冬,俗称“十月朝”是牛王生日,山里人这天必给耕牛喝米酒、灌稀粥。

十二月即将进入新年,各地的“扫尘”活动已推向高潮。

除此之外,春夏秋冬、四时之节亦是数不胜数。

婚娶,始于周代的婚礼,至今在三明的一些地方依然可
见。

原始社会末期的“抢亲”,在我们这里仍有许多保留,例如迎娶新娘多半在半夜或天明之前;迎亲队伍到达女家时,女方把家中所有灯火全部吹灭,要等男方进门用带来的灯火将女方家的灯会部点亮,新娘才能出门等等,都是抢亲习俗的遗留。

三明的食住,这方面的习俗是最有时代的代表性,在宁化、清流、明溪一带有着从晋代就已经有了记载“吃老鼠干”的习俗;宁化的“鱼生”资格就更老了,可以推至原始社会末期;还有“韭菜包”,它应当是北方饮食文化对南方饮食文化影响的最好见证。

竹寮、草寮、拖轳、竹片灯火、跷灯、水碓、风车等等都是古老习俗的遗留。

上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

在永安、三明、沙县一带,人们至今仍然保留吃“艾果”、“艾糍”,可以避免被鬼“抓青”。

而在泰宁梅林戏一年四季常演不衰、城隍庙会、五谷庙会、天后庙会、茶东坑鱼子灯、朱口花灯、节庆、丧葬、寿诞、建筑习俗。

在三明的客家地区即便是拜访一户普通人家,游人也会受到客家茶道的礼遇。

那种带有排水管道的茶盘几乎是客家家庭的必备品,而繁复的泡茶过程几乎是一种表演。

一包茶叶只泡三四道茶水,泡好之后倒入酒盅般的小巧的茶杯里饮用,这样喝茶的方式与其说是为了解口渴、品茶味,还不如把它看作生活中的一种艺术。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明的风景资源以水上丹霞、绿海洞天、温凉泉乡、大地史书、乡野田园等原生态类和闽人源、闽江源、客家源、长征源、理学源等源头类优势资源为特色,泰宁的水上丹霞、永安的桃源胜景、将乐的玉华古
洞、宁化的客家祖地和沙县的风味小吃,都是三明久负盛名的品牌,他们以各自独特的个性魅力,共同构成了一幅灵动的生态休闲胜地的画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