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时跟踪检测(九) 劝 学

课时跟踪检测(九) 劝 学

课时跟踪检测(九)劝学(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木直中.绳中:合乎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臂非加.长也加:更C.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D.虽.有槁暴虽:虽然而闻者彰.彰:清楚解析:选D D项,虽:即使,表假设。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以.为轮无以.至千里C.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解析:选C A项,介词,从/介词,比。

B项,介词,把/“以”与前面“无”连用,构成“无以……”,解释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D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语气词,不译。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学不可以..已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解析:选C A项,“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帮凶。

B项,“江河”,(古)指长江和黄河;(今)一般大江大河。

D项,“寄托”,(古)安身;(今)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个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一种染料。

“蓝”,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C.“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两脚为“跬”。

解析:选D D项,应为: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5.名句默写。

(6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参考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2)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3)(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二、阅读鉴赏(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蠕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

②没:同“殁”,死亡。

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通“著”,显明。

⑤蠕:微动。

⑥傲:浮躁。

⑦: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仿效。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B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C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D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解析:选B 根据句意和对称,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B 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 .“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

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 .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 .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解析:选D D项,学者,指求学的人。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选C 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从诵读《尚书》《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

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

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所以说,《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

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

《礼记》的肃敬而有文饰,《乐记》的中正而又和谐,《诗经》《尚书》的内容渊博,《春秋》的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现在举止上。

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法的榜样。

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

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作急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

急躁,是不对的;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礼记》《乐记》虽记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学到广博的知识,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

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

三、表达交流(11分)11.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

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的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

(6分)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乙同学:好的。

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