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提纲会考复习精选文档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提纲会考复习精选文档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政治提纲会考复习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TTMSHHJ8】《经济生活》1、商品的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2)价值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4、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6、影响消费的因素:(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2)物价水平7、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8、不同的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9、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 C(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0、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是生产目的;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11、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12、影响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13、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C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14、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结算业务(附加业务)15、居民多种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16、财政收入的来源:税收收入(最主要)、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17、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因素)(2)分配政策18、我国财政的作用 C(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财政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19、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20\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C(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合理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

21、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 C(1)含义: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手段:①经济手段;②法律手段;③行政手段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国家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2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1)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2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4、世贸组织(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25、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政体(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活动的根本原则2、(1)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基本);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2)公民的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统一;③坚持公民的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4、民主决策的方式:(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5、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重大意义(1)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6、民主监督的渠道:(1)信访举报制度;(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3)舆论监督制度;(4)民主评议会;(5)监督听证会;(6)网上评议政府7、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2)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8、如何正确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C(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9、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1)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2)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10、我国政府的职能C(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11、(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2)政府的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12、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C(1)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的权威;(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3、政府怎样树立威信C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14、(1)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党的执政方式: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最基本的执政方式)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7、我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8、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19、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包括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20、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C2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2、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维护我国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C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潜移默化(2)深远持久4、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对人的作用、影响) C(1)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C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我们应保留并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予以改造和剔除。

8、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9、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2)人口迁徙(3)教育(4)其他10、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11、文化创新的意义: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12、文化创新的途径 C(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要立足于社会实践;(2)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对外来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两个见证:汉字、史书典籍1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15、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6、影响文化发展主要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 (4)教育1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必须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⑤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