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问题
枫小--叶剑
教学内容: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行程问题应用题的解答过程,体验抽象、归纳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下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中的逻辑美,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概括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法与学法:讲解法,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大家知道在神话故事中,月亮上住着谁吗?(嫦娥)那谁来说说嫦娥是怎么到月亮上去的?(学生说一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地球到月亮有多远呢?不急,学完今天的知识就知道了。
我们来看看跑的最快的人是谁。
出示课件,百米冠军博尔特每秒跑10.4米。
(板书:10.4米/秒)读作:10.4米每秒
那最快的动物是谁?
出示猎豹每分钟跑2千米。
(板书:2千米/分)读作:2千米每分钟。
最快的交通工具是什么呢?(飞机)
课件出示飞机的速度是800千米∕小时。
(板书:800千米∕时)读作:800千米每小时,表示飞机在1小时行驶800千米
(2)明确:所通过的距离叫路程,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行程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①课件出示例5,分别指名读题.
想一想,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
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行驶的时间是3小时,要求的是汽车行驶的路程。
②怎样求汽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呢?
教师引导学生: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行驶了3小时,就有3个80千米,因此求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80×3=240(千米)【板书:80×3=240(千米)】
(2)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路程有什么关系么?
组织学生在小组织中讨论,相互交流。
根据学生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在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中,知道了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就可以根据
“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的路程。
(3)练一练
①练习八第5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写出三种速度,注意强调路
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不同。
②练习八第6题。
要求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应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求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也就是求小强每天跑步的路程是多少,应根据“速度×时间=路程”
来解答。
120×5=1800(米)
三、应用反馈
(1)在()里填上你们选择信息的序号,并根据所选信息条件提出问题列式计算。
同桌合作,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汇报。
在这里推导出:“速度=路程÷时间”
(2)课件出示高速公路指示牌,最高限速是60千米/小时,李叔
叔2小时行驶了140千米,你有什么要对他说的么?
引导学生得出:140÷2=70(千米/时)李叔叔超速了,应该在60千米/小时以内行驶,以免出现交通事故。
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课件出示练习题,推导出:“时间=路程÷速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