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医院是直接为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
一级甲、乙、丙等医院由地(市)卫生局审批。
分等标准本标准是一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标准,也是其水平和质量的评价依据。
科室设置应与一级医院的功能、任务和社区实际需要适应。
1.临床科学:应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急诊室。
有条件的设儿科、五官科、中医科,家庭病床科(组)等。
2.医技科室:应设置药剂室(含调配室)、化验室(检验中心有统药剂室功能图一安排者可不要求)、放射室、手术室、处置室、供应室、病案统计室、图书室等。
3.行政科室:设置院办公室(负责医疗、护理、人事、秘书、保卫、财务、后勤工作等)。
4.预防保健(科)室:设置卫生防疫室、妇幼保健室(含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折叠编辑本段医疗设施水平要求技术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能开展社区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一般危重病人的救护服务。
基本要求: 医疗水平要求1.急诊医疗: 急诊医疗车对社区内急诊病例能24小时应诊(包括出诊)。
2.内、儿科: 正确处理常见病,并能对疑难病症进行恰当处理与转诊。
能对循环、泌尿、呼吸系统功能衰竭、急性中毒和休克及其它一般急危病人作出初诊断并进行维持生命的抢救处理。
掌握当地传染病的治疗和消毒隔离技术。
3.外科、妇产科: 能对外科急腹症做出临床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
能开展一般上腹部手术。
能完成外科的止血、缝合、包扎、骨折固定等处理。
能完成生理产科、部分常见病病理产科的处理及剖腹产手术。
4.五官科: 能诊断治疗本科常见病及部分急症。
开展防盲、防龋、防聋工作。
5.中医科: 能辩证施治内、外、妇、儿科的常见病与部分疑难杂症。
开展针灸、按摩等。
6.护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做好病房管理和分级护理,正确书写五种护理表格(体温单、医嘱单、医嘱记录、护士交班、护理记录)。
7.医技科室: 能开展心电图、超声波检查。
能开展血、尿、便常规检验和部分生化检验。
(检验中心化地区,有关安排要有合同) 能开展透视、摄片、一般胃肠道造影等检查。
预防保健要求1.能开展计划免疫、疫情处理,对"两管五改"进行技术指导。
2.能开展围产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掌握计划生育四项技术。
3.能开展社区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老年保健、精神卫生和社区康复医疗。
教学要求1.能对乡村医生、卫生员和接生员进行培训。
2.能接受卫校学生部分临床学习。
医院管理1.院长应熟悉一级医院的管理,经过医院管理专业短期培训。
2.医院有长远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
3.医院职工对院领导工作满意度≥80%。
4.社区、合同单位和病人对医院满意度≥90%。
5.信息管理: 掌握人群各种传染病发病情况,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登记合格率≥95%,漏报率≤0.5%。
做好医院统计工作,配备统计人员掌握社区人口、生命、疾病(多发病、慢性病、地方病)的动态资料,及时分析和提出对策;按规定及时准确完成各种卫生统计报表。
建立病案管理制度,有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逐步按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管理,要求门诊有病历,住院书写完整病历;按标准书写,甲级病历≥80%,杜绝丙级病历。
各项统计指标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85%2.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3.门诊转诊率≤20%4.单病种治愈好转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5.单病种病死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6.单病种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与同级医院相比,在平均水平上7.住院病人转院率≤3%8.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9.昏迷、瘫痪病人褥疮发生次数:010.院内感染率≤3%11.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12.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13.常规器械消毒菌合格率100%14.病床使用率≥60%15.年病床周转次数≥32次16.平均住院日6天17.门诊处方合格率≥98%18.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19.住院病历书写合格率≥98%20.甲级X光片率≥40%21.护理五种表格书写合格率≥85%22.二级以上医疗责任事故发生次数023.设备利用率≥80%24.特殊诊断设备检查阳性率≥20%(主要指B超)25.0~7岁儿童建卡率农村≥98% 城市≥100%26.麻疹活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27.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28.白百破疫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29.卡介苗接种率农村≥90% 城市≥95%30.四苗全程覆盖率农村≥85% 城市≥92.5%31.妇女病查治率农村≥60% 城市≥90%32.围产儿死亡率农村≤20% 城市≤90%33.产前检查率农村≥80% 城市≥95%34.新法接生率≥95%35. 产后访视率农村≥70% 城市≥80%36.卫生技术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100%3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38.基础护理合格率≥80%39.一级护理合格率≥80分等判定标准医院应对其建设、管理、技术水平、工作质量、文明服务、成本效益等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地(市)医院评审委员会对医院质量按本标准进行院外评价。
根据评审结果将一级医院分为甲、乙、丙三个等次。
一、一级甲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显著,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结合水平,经考核达到900分及以上。
二、一级乙等医院医院建设成绩尚好,其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工作质量和医院基本设施等综合水平经考核检查达750-899分。
三、一级丙等医院医院建设有一定成绩,基本标准考核合格,但与分等标准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经综合考核检查在749分以下(含749分)。
丙等医院应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发展规划。
护理基本标准一、护理管理体系(一)组织领导根据卫生部(86)号卫医字第20号《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的要求,必须建立健全与一级医院功能、任务、规模相适应的护理管理体系。
1、医院护理工作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总护士长或护士长负责制。
2、医院实行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管理或护士长一级管理,并保证其行使职权。
3、总护士长由院长聘任,护士长由总护士长提名院长聘任。
4、总护士长应具有一级医院护理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应选拔熟悉护理理论及技术,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德才兼备的护士长担任。
5、护士长应选拔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有管理能力的护师或高年资护士担任。
(二)人员编制各级护理人员结构应符合以下比例:1、全院护理人员应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8%;医师(士)与护理人员之比为1:1。
2、护师以上占护理人员总数≥10%;护理员占护理人员总数≤33%。
3、未经中等以上护理专业毕业人员从事护士工作,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经卫生主管部门考试、考核合格批准后方可上岗。
二、规章制度(一)贯彻执行,1982年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制度与医院工作人民职责有关护理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认真制定和严格执行以下制度:1、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2、护理工作制度3、查对制度4、值班、交接班制度5、分级护理制度6、执行医嘱制度7、消毒隔离制度8、护理文件书写制度9、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10、物品、药品、器械管理制度11、卫生宣教制度12、饮食管理制度13、病房管理制度14、有条件的应包括门诊、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管理制度(二)有相应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三、医德医风(一)贯彻执行《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中一级医院有关医德医风建设的要求,结合护士素质教育有具体措施。
(二)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仪表端庄,言行规范。
(三)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80%。
四、质量管理(一)有护理质量管理兼职人员。
(二)有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达标措施。
(三)有质量标准及质控办法,定期检查、考核和评价。
(四)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确保病人安全。
(五)有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五、护理单位管理护理单位包括:病房、门诊(注射室、换药室)、急诊室、手术室、供应室等。
其管理均应达到:(一)布局合理,清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基本设备齐全、适用。
(二)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
病房要求做到两无一有,即无自带被褥,无虱子和臭虫,手术病人有病人服。
(二)具体要求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颁发的有关标准执行。
护理分等标准一、护理管理标准(一)有护理管理目标,年计划目标达标率≥85%。
(二)有护理工作年计划、季安排、月重点及年工作总结。
(三)有护理人员培训、进修计划。
年培训率≥5%。
(四)有护理人员考核制度和技术档案,年考核合格率≥85%。
(五)有护理质量考评制度,定期组织考评。
(六)定期组织护理业务学习,有条件的医院组织护理查房。
(七)有护理工作例会制度。
(八)有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讨论。
(九)作好护理资料的登记、统计工作。
(十)医院护理管理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的标准要求。
二、护理技术水平(一)护理人员三基水平平均达标≥70分。
(二)具有与一级医院医疗水平相适应的护理技术水平。
(三)熟悉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常规。
(四)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有效的徒手心肺复苏术和急救药品及器械的使用。
(五)掌握消毒灭菌知识和消毒隔离原则及技术操作。
(六)能承担初级护理人员的临床教学,带教任务由护士以上人员担任。
(七)每年有一篇护理工作总结。
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85%(二)基础护理合格率≥80%(三)一级护理合理率≥80%(四)五种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85%(五)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六)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七)年褥疮发生次数0(八)年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数≤1(九)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0(十)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护理现状护理管理组织不健全或流于形式一级医院中为二级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的仅占30%,以病区护士长为主要护理管理者占70%。
护理人员梯队结构不合理,主管护师居多,大多数在35岁以上,年龄偏大,护理人力资源严重缺乏,门诊与住院部混为一体,由5~8名护士完成常规治疗护理,护士长轮流倒班,缺乏对护理质量的监控及追踪。
护理管理缺乏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医院缺乏护理质量工作标准及目标,护士机械执行医嘱,业务水平差,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不能达标,仅仅只能应付打针发药及简单的治疗和护理。
护理核心制度不健全一级医院中未建立健全查对制度的占30%,交接班制度占50%,分级护理制度占70%,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占70%,危重患者会诊制度占95%。
各级各类护理人员岗位职责部分落实或未落实。
护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明显存在护理人员缺乏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不严,一个输液架上挂有多个患者的多瓶液体,70%一级医院未建立输液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