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篇一:社会实践报告封面及相关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调查报告姓名: ***学号: 1132101451979 年级: 11秋专业:电子商务学生类别:开放专科指导教师: *** 教学单位:白下电大XX年 8 月 28 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表所附资料明细表关于社区居民对电子商务诚信的调查1. 调查题目:调查南京市龙潭镇中国水泥厂小区和兴隆社区居民对电子商务诚信状况的调查报告 2. 调查人: 祖玉连 3. 调查目的:调查当地居民对电子商务的了解情况,从而了解电子商务诚信的现状,及电子商务缺乏诚信的原因,从而应用所学知识,就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解决措施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4.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打印问卷100多张,发给调查的对象,争取有效回收100张问卷。
我觉得这种方法既具代表性,又方便实施。
5. 调查范围:对不同年龄的居民及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当地居民和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了解6、调查时间 XX年8月3日-15日 7、调查的具体内容是:据调查:A、75.%的人曾对一些网站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产生过怀疑;B、59.%的(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人声称自己的个人信息曾被在线商家或网站滥用过;C、40.%的人在使用网络或在线交易时曾经遭遇过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人窃取经历;D、66.%的人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相关网站收集;E、76.%的人遇到过必须下载插件或软件才能使用网站服务的问题;F、40.3%的人遇到过在线服务的承诺不真实或不能兑现情况;G、74.2%的人在使用网络时曾遇到过未经允许就有不相关的窗口探出的干扰;H、49.0%的人遇到过网站没有提供退订的途径或退订方式很麻烦的问题8、调查结论:本次调查发现消费者的诚信意识淡薄,消费者对网上购物的诚信度也不高消费者不诚信的现象主体要表现有:注册提交的信息不真实,给企业的业务处理工作增加难处。
恶意竞拍情况屡屡发生。
有些人竞拍买下商品后不支付,由于会员注册的匿名性,其可以通过另一个注册账户进行网上购物,所以对其恶意竞拍没有任何惩罚性。
同样,对于卖方,在网络交易平台上,某个网络交易者往往具有多个较强的竞争对手,其可以故意注册多个身份或者利用家人、朋友的虚拟身份和竞争对手以及自己发生虚假交易行为,凭借诚信信息系统对对手诚信进行恶意评价,对自己的诚信进行高度评价,达到诋毁对手诚信,提升自身诚信的目的。
此外,不少消费者出于对网购的好奇心,随篇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封面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物流班级: 1102 学号:XX07050210学生姓名:李娅日期XX-8-26大学生就业、从业情况-湘潭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从业情况一、导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更是各种类型就业中的“本”中之“本”,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
尤其应届本科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成了当今社会刚毕业大学生的普遍问题,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紧张趋势?大学生对中国教育部和各企业扮演的角色持有怎样的观点与态度?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对就业率的影响?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与规划是否能缓解就业困难的严重趋势?大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就业观来缓解就业压力?为了深入调查了解湘潭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从业情况,我们针对一些已经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做了一些相关调查。
二、方法(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我们以散部在不同城市的湘潭各高校大学生为总体,主要采用的是简单的调查方法,即先制定调查问卷,尽量对不同的性别、年龄层和职业群进行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
我们主要采取电话询问的方法,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模式,根据调查问卷的问题进行提问,为了全面调查,我们选择不同年龄阶段的毕业生,比如刚毕业的,毕业五年之内的,毕业十年以上的。
(2)大学生在不同城市的就业、从业情况的差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不同城市的大学生进行了就业、从业调查,首先,关于大学生对择业方向的选择。
调查结果发现,就湘潭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中将近八成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部分学生愿意去西部就业;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大中城市中大学生更趋向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由于这些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机会、较好的待遇福利、浓厚的国际文化氛围,完善的与城市相配套的基础设施,虽然存在激烈的竞争,烦恼的住房压力。
相比较国有企业,大学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外资企业。
这少部分大学生因为家庭原因留在了自己生长的城市,一来工作比较稳定,不用为昂贵的住房与消费烦恼,二来应父母亲的要求,所以留在了本土城市,当然那些不是很发达的城市,大学生的选择是少之又少。
这样的调查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
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地方。
其次,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进行了解,结果发现,选择到外资企业就业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为国家机关,私营企业占,高等院校,国有企业。
从数据看出,目前的同学较多的倾向于去外资企业工作,这可能与改革开放的加强,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且其有较高的福利待遇有关。
国家机关,如公务员、高等院校、其他事业单位、科研单位等传统就业单位也不在少数。
另外,对于大学生毕业工资选择方面,大多数人选择了XX以上,选择XX以下的也是极少数。
(3)大学生的就业观与自身的发展规划供需矛盾突出,这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在,当然正确的就业观与自身的发展规划在大学生的就业起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们调查的毕业大学生中,他们73%的人有着错误的就业观,现在我们常说我们的选择时多元化的,其实不是,他们大部分的还是选择的还是大城市、大企业、高工资、职位,他们一方面抱怨”就业难”,一方面却又”有业不就”,一些家长更是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有个很好的就业环境,能够抱上“金饭碗”、“铁饭碗”,因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考公务员,但是人多位置少,让得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错失了一些很好的就业机会,而且他们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着较高的期望,他们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热门岗位、高薪待遇,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当然也有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就业,近几年自主创业成为就业新方向。
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税收、贷款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
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
选择自主创业或多或少得缓解了一些就业压力,也让大学生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聪明才智。
(4) 大学生对教育机构扮演的角色的看法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现象。
被调查的这些毕业的大学生认为教育部门的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虽然说培养了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但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
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三、小结本次活动通过对湘潭高校的大学毕业生电话调查和分析,主要总结以下几点结果:1、大学毕业生更趋向于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发展,到中西部发展的大学生这几年也逐渐增多。
2、对于就业,部分大学生抱着薪酬高、待遇好的心态。
他们一般青睐于大企业,所以造成低不成、高不就的就业问题,当前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
3、一些企业因为刚毕业大学生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就拒绝大学生。
使得他们有着很大的就业的压力和失去就业的信心。
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情况的问题分析这份问卷我们一共设计了8道大题,主要包括被调查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一些关于他们的就业、从业差异以及他们的就业观与自身规划等方面的问题。
目的是想通过这份问卷调查了解毕业大学生对当前就业的满意程度。
了解大学生对自身规划与自主创业的意识。
了解大学生对当时的就业形势的想法与建议。
1 、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大学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
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自主创业”,这选项占11.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自己独立创业,如果有足够的资金可以相当的解决一部人的就业问题,如果国家在这方面给与关注,将很大程度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2 、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总结与建议:面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应届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就业观,否则会形成“搞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坚持理想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伴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日益加深,很多腐朽落后的思想侵蚀了大学生的心灵。
因此,当代大学生坚持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很重要。
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十分严峻,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大学生就业空间受到挤压。
因此大学生们应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在社会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全面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为了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大学生应该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也是大学生解决自身就业的根本途径。
降低期望值,拓宽就业领域。
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
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超出本身能力的热门岗位、高薪待遇,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
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不仅要考虑“我想从事什么”,更要考虑“我适合干什么”,确定符合实际的期望值。
放宽视野,把目光从竞争激烈的热门岗位移开,更多从自身实际、发展空间考虑,会发现务实往往“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