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肉检测仪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食品安全,一直是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
禽畜肉注水,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还降低了禽畜肉的口感质量,同时带来健康风险。
迄今为止,注水肉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究其根本,一是注水肉利润空间大,二是执法、监管难度大。
水分含量是禽畜肉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2001年,原国内贸易局制定的《GB/T 18394-2001禽畜肉水分限量》明确规定:猪肉水分不超过77%;牛肉水分不超过77%;羊肉水分不超过78%;鸡肉水分不超过77%。
此标准的实施,对打击注水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水分标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不法屠宰企业或个人注水手段花样百出,注水技术不断更新;二是畜禽肉水分限量检测方法不适应新的变化。
什么是注水肉
注水肉是在屠宰前0.5-1个小时内强制性地用塑料水管从口腔处灌注大量的水到其体内,使其体内充满大量的水份,直到其自然孔(耳、鼻、眼、肛门等部位)流出水时宰杀;或在宰杀后用塑料水管从心脏内直接高压灌注大量的水。
待其尸肉中充满大量水份后再上市销售,以增加重量,赚取更多的昧心钱。
注水肉被注入的水内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各种病原微生物,这种被注入了大量水份的肉类被消费者购买食用后,就可能发生不明原因的食物中毒和各种疾病,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注水肉的危害
①降低肉的品质
不洁净的水进入动物的肌体后会引起机体膨胀性破裂,导致蛋白质流失多。
肉汁中的生化内环境及酶生化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肉的尸僵成熟过程延缓,肉的营养成分流失很多。
②注水后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肉面水质含病原微生物加上操作过程中缺乏消毒手段,因此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产生大量细菌毒素物质。
③注入的往往是污水,并混入别的有毒害物质
检验中发现一些屠宰户经常使用旧农药喷雾器给猪肉注水,而喷雾器里的农药残留明显。
吃了含有农药的注水猪肉后,会导致残留农药在人体内积蓄,长期食用会引发疾病。
注水肉的发展
注水肉虽然明令禁止,但是不发商贩注水手段花样百出,目前已经有多个变种,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其中注胶肉和注药肉尤其值得警惕。
注胶肉是用食用胶、水、胭脂红的混合液注入猪、牛、羊体内,然后利用胶的凝固性将水分“锁”住。
有的屠宰户在注胶的同时,还加入一些食盐和防腐剂,以延长肉的保质期。
这样的肉能存更多的水,而且无论是冷水拔,还是热锅炒,肉里的水和胶都不会流出。
“注胶肉”会把肉本身的细菌带入人体,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注药肉是在牲畜屠宰前注射了一种名叫沙丁胺醇的药物。
沙丁胺醇是一种β受体激动剂,常用作人类平喘药物。
在给待宰生猪注射沙丁胺醇后,能起到保水作用,增加肉体重量。
因含有沙丁胺醇的注水肉会给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国家已将沙丁胺醇列为动物用违禁药物。
牲畜被注射沙丁胺醇后会感到口渴,拼命喝水,包括卡拉胶水溶液。
不管是“注水肉”还是“注胶肉”、“注药肉”,都是以增加肉的水分为目的,来达到牟取暴利的作用。
(某执法部门在使用SFY-30R快速水分仪检测注水肉)
注水肉鉴别方法
注水肉的鉴别方法有很多种,大多数是粗糙的定性鉴别方法,如看颜色、凭手感、看弹性、试纸法等等,这类方法很粗糙,得出的结论说服力不强,无法准确识别注水肉。
《GB/T 18394-2001禽畜肉水分限量》规定的禽畜肉的两种检测方法,及干燥箱干燥法和红外线干燥法(SFY-30R),以猪肉、牛肉、羊肉为例,分别采用干燥箱干燥法和红外线干燥法(以下简称水分仪)进行对比实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对比上图实验数据,SFY-30R快速水分仪检测结果与烘箱法保持一致性,但测试效率远远优越于烘箱法。
SFY-30R快速水分仪操作简单,数据准,速度快,在肉类行业具有广泛的
应用前景。
使用红外线干燥法(SFY-30R)来检测肉类含水率,有利于肉类加工企业节约能耗、提升经济效益,有利于监督执法部门提高执法力度,能够帮助执法部门有效监督注水肉流入市场。
结语
禽畜肉注水,不仅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公正的现象,导致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
消除注水肉现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深圳冠亚集团致力于快速水分仪的研发与销售,为肉类相关单位提供先进的肉类检测设备,为消除注水肉现象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