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生物与环境
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 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 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 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 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A.水稻和稗草
B.猫和老鼠 C.人和猪 D.草和兔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所指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A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互利互惠
16.有甲、乙、丙三种动物,甲和乙均以丙为食,甲又以乙为食。 甲和乙的关系可能 ( D) A.竞争 B.捕食 C.竞争和合作 D.竞争和捕食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我)调节能力较小的是( )C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北极冰川 D.淡水生态系统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 生活方式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我)调节能力,所以生态系统不会遭到 破坏 D.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1)该实验的变量是 塑料浸出液的浓度 。 (2)若B、C中萌发的种子数量明显比A中 少 (填"多”或“少”),
说明塑料浸出液抑制种子的萌发。如果三个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未 萌发,你认为缺少的环境条件可能是 适宜的温度
(3)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随地乱扔塑料袋、塑料瓶的 危害。(答出两点即可)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3.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考点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 是有限的
生物部分 生态系统
植物——生产者 (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 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动物——消费者 (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 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12.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D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13.苹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制约的主要因
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4、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 )
26.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C ) A.在沙地上种植植物以改良土壤 B.地衣能使岩石不断风化 C.水稻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D.蚯蚓能使土壤变得比较疏松
27.下列现象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的是(B)
A.到了秋天,树木纷纷落叶
B.种植植物,能防风固沙
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枯叶蝶的外形像枯叶
作物吸收养分 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另外,塑料袋、塑料瓶所含有的增塑
剂和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的渗出,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影响动植物的生K发 育…… 为了探究“塑料瓶所含的增塑剂和添加剂等仃告物质对生物的影响”,某同学 设计了 如下实验步骤。
步骤1:用剪碎的塑料瓶制备塑料浸出液。 步骤2:取三个相同的培养IIIL,编号为A、B、C,分别在底部垫上儿层吸水纸,并 分 别放入20粒大小和活力相同的小麦种子。 步骤3:每天定时向三组小麦种子喷洒相等且适量的液体:A喷洒清水,B喷洒 浓度 为10%的塑料浸出液,C喷洒浓度为30%的塑料浸出液。 步骤4:观察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3、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举例: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蚯蚓 松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实验。 (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会发现,它们经常躲在什么的地 方? 阴暗潮湿 。
(2)根据鼠妇的生活环境,你提出的问题是: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 影响吗 ? 作出的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4.下列食物链中书写正确的是( A)
A.小麦 田鼠 猫头鹰 B.阳光 植物 兔狼
C.蝉 螳螂 黄雀 D.鸟 昆虫 草
5.下列属于食物链的是( D )
A.狐 鼠 草 B.兔 草 食草昆虫
C.阳光 草 鼠 猫头鹰D.草 食草昆虫 食虫鸟猫头鹰
6.下列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 A )
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水质 河水 蒸馅水
水量 500mL 5OOmL
A.变量不单一 B.水量过多
水温
蛙卵
23℃
30个
10℃
30个
孵出的蝌蚪 28只 9只
C.水温太髙 D.水中没有水草
11.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则长出的
叶片是绿色的;若栽培在遮光条件下,则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
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生态因素是( B )
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 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 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 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 )
A.河边上的一簇簇美丽的月季 B.远山上一望无际的茂密森林
C.鱼缸内一群艳丽的锦鲤
20. 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使每片叶都可接受到阳光照射。
这种现象可说明 ( C)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21.长期的进化使生物以多种方式适应缺水环境。下列哪项不是生
物与缺水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D )
A.仙人掌的叶片进化为刺 B.松树的根发达,叶片针形
4、下列各项中,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有可能是( D )
A.终年积雪的极地
B.干燥的沙漠地带
C.又深又黑的洞穴里
D.温暖湿润的地方
5、海洋中的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主 要是因为150米以下的水域缺少( B) A.氧气 B.阳光 C.营养物质 D.生存空间
6.最不容易捕捉到鼠妇的环境是(D )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庭院的菊花盆下 C.墙角的草丛中 D.学校的篮球场上
7.近年来,云南省在大棚种植蔬菜和花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
效益。大棚种植技 术主要解决的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B)
A.水 B.温度 C.空气
D.光照
8.大理苍山植被分布为山脚落叶阔叶林、山腰华山松林和山顶冷杉 林。影响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B ) A.阳光 B.温度 C.水 D. 土壤
(3)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光外其它条件都 保持相同,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其中实验组是: 明亮组,对照组是:阴暗组 。
(4)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中还要设置重 复组,最后取平均值或求和。 (5)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不能用一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实验后把鼠妇放回大 自然。(思考: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影响)
D.坝上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树
2.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包括的组成成分是( D)
A.植物、动物、真菌和细菌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阳光、空气、水
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3.“我为花草呵护,花草向我微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花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B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C.竹节虫像竹枝 D.三七在密林下比在阳光下生长得好
25.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D)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放,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3)如果还想继续探究“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捡的变量是
(4)实验结朿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土壤的潮
放回大自然中
湿度(水
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些马路边、公园里、河水中常会见到废塑料袋和塑料瓶的踪影,它们破坏 城市 的景观、污染环境、传播疾病;废塑料制品在土壊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 考试说明38页
Hale Waihona Puke 3.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考点包括: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黄粉 虫分布的环境因素)
一、重要概念及其关键词
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竞争、合作、和寄生。例: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 竞争关系。
C.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D.北极熊的体色是白色
22.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D )
A.鱼的身体呈梭形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
C.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
D.缺乏肥力,植株长得瘦弱矮小
23.盲鳗终日不见阳光,其可能退化的是( C )
A.触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24.下列各项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条件变化的是( A ) A.候鸟的迁徙 B.窗台上的植物弯向窗外生长
组数 明亮处(只) 黑暗姓(只)
一组 2 8
二组 3
7
三组 3 7
四组
五组 六组
13
2
97
8
七组 12 98
八组
((12))该统班计同 并学计探算究全的班问的题平是均值,你光得对出鼠的结妇论的是分光布对有鼠影妇响的吗生?活? 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