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四章 参考答案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四章 参考答案

第四章资本积累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指依靠扩大生产场所,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2.指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改善,技术的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扩大生产规模。

3.是指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4.是指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新的资本,用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5.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6.由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7.是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

8.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③3.③4.②5.④6.④7.②8.④9.②10.①11.②12.②13.①14.③15.①16.②17.①18.③19.④20.③21.①三、多项选择题1.③④2.④⑤3.②④4.②③④⑤5.②③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⑤8.①④9.①②③④⑤10.②③④⑤11.①③⑤12.①②③④13.①③④⑤14.①②③④⑤15.①②16.③④⑤17.②③18.③⑤19.①②20.②③④⑤21.①②④四、填写题1.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剩余价值3.外延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量的增大内涵扩大再生产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4.提高提高5.可变资本6.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7.生产社会化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8.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9.生产关系10.剩余价值扩大再生产11.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竞争规律1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13.劳动力资本五、简答题1.答:(1)资本主义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

因为任何一次生产过程,都要消耗一定的物资资料,此与同时,任何一次生产过程又会生产出一定的物质资料,它们既为下一次生产过程提供物质条件,并且也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再生产能够顺利地进行。

(2)资本主义再生产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的过程,同时,又为下一次生产创造了剥削雇佣劳动的条件:资本家手中的资本被再生产出来了,而劳动者仍然一无所有,必须将劳动力再次出卖给资本家。

2.答:(1)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2)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3.答:(1)个别资本扩大的两种形式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2)资本积聚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来增大资本总额以扩大生产规模。

(3)资本集中是指由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它可以若干中小资本组成一个大资本,也可以是在竞争中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

(4)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可以互相促进,但又有明显的区别:第一,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扩张的速度较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迅速扩大;第二,资本积聚可以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只增加个别资本,社会资本并未增加。

4.答:(1)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资本化(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在剩余价值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不变的条件下,资本积累,数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

从而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资本积累的数量。

这些因素是: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三,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5.答:(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从物质形态看,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这种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由于生产资料的价值表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可变资本,因而,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2)资本的价值构成以技术的构成为基础,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

资本的价值构成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

(3)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6.答:(1)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量,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趋势。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日益减少,从而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日益相对甚至绝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力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增加。

这是因为:①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的广泛应用,许多操作简单了,大量的妇女进入工厂;②资本主义的竞争使某些中小资本破产;③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小生产者两级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

这样,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绝对增加,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却相对减少,这就必然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为:①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

②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7.答:(1)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而单个资本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叫做资本积聚,可见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和过程,而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

资本集中是指通过竞争,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和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而把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有区别亦有联系。

①二者的区别是:第一,资本积聚依靠资本积累发展,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集中是在资本家企业之间进行的,是社会上原有分散的中小资本互相结合的结果。

第二,资本积聚可以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资本集中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

第三,资本积聚的增长,受到社会财富的绝对增长的限制,因而增长的速度较缓慢;而资本集中不存在这种限制,因而增长的速度较快。

②二者的联系是: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它们都是增大个别资本的方式;资本积聚的增长,可以加速资本集中的进程;而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了,又会促进资本积聚的发展。

8.答:无产阶级的贫困表现为两种方式: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中,无产阶级收入和资产阶级收入相比所占的比重相对下降。

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生产状况有时出现绝对恶化。

无产阶级绝对贫困的主要表现是:第一,失业和半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第二,工人实际工资有时会出现下降的情况;第三,大量工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六.计算题1.解:设7058,V V 分别为58年和70年的工资,70705858,m V m V ++分别为58年和70年的国民收入,则: ①%5.30305.035.0)12.285.1(585858585870705870707070585870705870585858707070==⋅÷=+⋅⎪⎪⎭⎫ ⎝⎛++÷=+++÷=+÷+m V V m V m V V V m V V m V m V V V m V V m V V②7070707070707070701m V V m V m V m m m V V m V m +÷+==+-=+ =7070707070701m V V m V V +÷⎪⎪⎭⎫ ⎝⎛+- =2786.2305.0)305.01(=÷-=227.86%2.解:①10万预付资本时,由于19=V C ,则C=90 000元,V=10 000元,由于工人平均工资为50元,所以10万预付资本雇佣工人数=2005010000==人均工资V (人) ②追加4万资本,119=∆∆V C ,得元元38000,2000=∆=∆C V ,工人工资不变,追加4万资本新增就业量=40502000==∆人均工资V (人) ③原10万预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19=V C ,得C=95 000元,V=5 000元,工人工资不变,原预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雇工数=100505000=(人) 所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前,10万预付资本雇工量为200人,追加资本且所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后,雇工量为40+100=140人,由此,该企业前后相比减少了就业人口,减少量为200-140=60(人)。

七、论述题1.答:(1)相对人口过剩,是指劳动力的供给量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量,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

(2)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呈提高趋势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增加,而可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日益减少,从而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要日益相对甚至绝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劳动力的供应却日益绝对增加。

这是因为;第一,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的广泛应用,许多操作简单了,导致大量的妇女进入工厂;第二,资本主义的竞争使某些中小资本破产,纷纷加入雇佣工人的队伍;第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小生产者两级分化,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

这样,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在绝对增加,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却相对减少,这就必然造成相对过剩人口。

(3)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因为,第一,相对过剩人口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第二,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剥削。

2.答:(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它一方面把分散的,小规模的小生产,发展成为社会化的大生产;另一方面,又使小私有制变成资本主义私有制。

于是便产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第一,在规模日益巨大的大企业里,集中了成千上万的工人在一起共同进行生产,因此,生产资料成为共同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资料,生产过程成为社会化生产过程,产品成为社会产品;第二,各个企业和各个部门之间的社会分工与专业化不断发展,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协作关系日益密切;第三,分散的地方市场逐渐汇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而形成世界市场。

(3)资本主义生产高度社会化,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共同占有,只有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但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