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常考知识点梳理及阅读训练题
知识清单
1、《绿山墙的安妮》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又译露西·莫德·蒙格玛利)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04年。
2、《绿山墙的安妮》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绿山墙的马修和玛丽拉兄妹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友谊。
3、成长与梦想是全书的主题,作者以安妮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胸怀梦想,不懈努力,生活就会丰富多彩,生命就会美丽多姿。
4、露西·莫德·蒙格玛利(Lucy Maud Montgomery,1874—1942),加拿大女作家。
蒙格玛利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文学天赋,她16岁时创作的小说被刊登在当地一家报纸的头版,广受好评。
《绿山墙的安妮》创作于1904年,1908年出版,很快就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并风靡全球。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加拿大处于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时期。
而爱德华岛王子岛是加拿大面积最小、人最少、人口密度最小的一省。
小说中的阿冯利村是该岛上的一个小村庄,地处偏僻,交通极度不方便。
村里的居民经济生活状况大都不理想。
蒙哥马利用女性的笔触描绘出了岛上安详和谐的田园生活与壮丽
的海洋景观,一方面可以看出该岛生态环境好,未被污染;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此地偏僻落后,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之风还未吹到小山村。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民生结构的原朴性几乎还没受到太大破坏。
人物形象
★安妮·雪莉:一个红头发扎着两条小辫子又瘦又小的女孩,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还长着一脸雀斑。
年幼丧母,不久,父亲也离开了人世。
几次波折,她阴差阳错地被爱德华王子岛上的一对老兄妹收养,从此开始了她的新生活。
喜欢幻想,并且想象力非常丰富,热爱大自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嘴也经常管不住,也常因此而做错事。
爱美的天性也经常闹出笑话。
为人直率,善良,勤劳,很珍惜自己的友谊。
并为自己取名为科迪莉亚·雪莉。
与以往那些单一的、苍白的道德说教式的寓言和童话形象不同,在安妮身上找不到白雪公主那样的单纯,不会不经意间就落入阴谋者的陷阱而不自知,最终也不需要王子的救助,她也没有灰姑娘那样的天生丽质和幸运,她普通得就像个邻家女孩,对自己的外形总是很不自信,有时甚至是极度绝望,尤其是那头无法改变的红发—“胡萝卜须”。
然而,由于她就是我们身边的女孩,人们就爱她那种富有灵气的生命活力。
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放爱和梦想的花朵,几乎到了奢侈的地步。
对于她来说,每一天都有新的期盼,新的惊喜。
她不怕盼望落空,因为她已经从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悦。
她生活在用想象力创造的美丽世界中,看见五月花,她觉得自己身在天堂,看见了去年枯萎的花朵的灵魂。
★戴安娜·巴里:安妮的最好的朋友,有一头漂亮的黑发和黑眼睛,善良,开朗,漂亮。
充满热情,是安妮的知心朋友。
她和安妮一样,十分珍惜她们的友谊,与安妮几乎形影不离。
但是,由于安妮要去奎因学院上学,这两个好朋友分别过一段时间。
★马修· 卡斯伯特:绿山墙农舍的主人,性格内向,不敢与马瑞拉和林德太太以外的女人说话。
但却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是第一个发现“女孩调包事件”的人,却不忍心把实话告诉眼前这个对“新家”充满了希望和幻想的红头发小姑娘知道。
后来,也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最终把安妮留在了绿山墙农舍。
很宠爱安妮,在他眼中,安妮是个非常非常好的小姑娘。
是安妮在这世上最像亲人的亲人,安妮自己也曾对玛丽拉说过“如果是马修的话,他一定能明白”这样的话。
在《绿山墙的安妮》的最后,因为存有一生积蓄的银行倒闭,死于心脏病发。
★玛丽拉· 卡斯伯特:马修· 卡斯伯特的妹妹,绿山墙农舍的女主人。
脾气与马修截然不同,玛丽拉是个古板严肃的人,对安妮的爱只在最深处体现。
对安妮的教育十分严格,有时候甚至有点过分了,但心里却是很喜欢这个喋喋不休喜欢幻想的小家伙。
安妮去奎因学院读书的时候,有一个晚上,玛丽拉因为想念安妮而痛哭流涕。
因为爱她,所以害怕自己会过于放纵她,就不自觉地变得十分严厉。
★基尔伯特·布莱斯:在安妮童年的时候,因为基尔伯特开了个玩笑,管安妮叫“胡萝卜”俩人发生争执。
安妮发誓要一辈子讨厌他,而基尔伯特却喜欢上了这个特别的红头发姑娘。
后来,由于他把职教本校的机会让给了安妮,两人关系和解。
在安妮大学的时候,他们是校友。
《女大学生安妮》的最后,安妮听说基尔伯特患了重病并且可能会死掉,才终于发现,自己一直爱的是基尔伯特。
最后,基尔伯特听到了安妮已经拒绝了罗
伊·贾德纳的求婚的消息,奇迹般地好了起来。
两人最终在一起了,并且订下了婚约。
《风吹白杨的安妮》中安妮在夏缘镇当校长的时候,吉尔伯特在雷德蒙德继续深造,两人通过信件交谈。
当然,在《梦中小屋的安妮》里,两人结婚了。
以后的故事中,他们有了孩子,在《壁炉山庄的安妮》里提到。
《彩虹幽谷》是安妮对孩子的教导以及壁炉山庄的孩子和新来的牧师一家的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最后的《壁炉山庄的安妮》,是安妮一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遭遇,以小女儿Rilla的口吻和第三方叙述来写的。
★雷切尔·林德:卡思伯特兄妹的老邻居、好朋友。
是一个很传统的英国式妇女(那时候的加拿大完全沿袭英国的风俗习惯)。
很喜欢留意别人的事情,书中原话:“如果要从林德太太家门前经过而不适当地注重体面与礼节的话,就无法从林德太太那敏锐的目光下逃脱。
此时,林德太太正端坐在窗前,犀利的目光监视着外面的世界,从小溪到顽童,无论发现任何不同寻常的事情,她都要想办法探个究竟,不然就无法安心。
”因此,刚开始与安妮相处时,两个人闹了不少的矛盾,但最后都冰释前嫌了。
在《女大学生安妮》的时候,还搬到绿山墙农舍住了。
★鲁比·吉里斯:是安妮的好朋友,长得很漂亮,金色的头发,碧蓝色的眼睛,活力十足,爱讨论漂亮衣服与男孩。
★阿兰太太:牧师的夫人,是安妮非常喜欢的一位夫人,她很和善又很漂亮,曾经在安妮伤心时给予安慰和开导。
她还经常教导安妮,是安妮的另一位知心朋友,也是安妮的良师益友。
★乔西·帕伊:一位很毒舌的女孩子,经常嘲笑安妮,在安妮不小心把头发染成绿色而不得不剪掉后,嘲笑安妮蠢的像个稻草人,有一次甚至害得安妮挫伤脚骨,性格有些自私,不和善,喜欢嘲笑,讥讽别人,甚至和安妮在大学时,被冠以“全学园嘴巴嘴损”。
★简·安德鲁斯:也是安妮的朋友,曾和鲁比一起参加过安妮的故事会,是一位很严谨的姑娘,学习很好。
阅读在线测试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成长小说,从主人公安妮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窥知作者超越所处时代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共同体;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与万物构成密不可分的生命之网,人应当平等地对待其他生物;人与人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摆脱面临的各种危机,获得幸福的人生,并建设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社会,一种“可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自由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