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送基础知识

配送基础知识


习题
什么叫配送?如何把握配送的定义? 配送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配送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现阶段中国配送发展的现状是怎样的?
配送的类别(五)
开展的配送业务。它们通过自己的配送中心或与消费品配送中心联 合进行配送,零售店与供方变为同一所有者的公司各部门内部的 业务,从而减少了许多手续,缓和了许多业务矛盾,各零售店在 订货、退货、增加经营品种上也得到更多的便利。
销售与供应相结合的配送 配送中心与生产厂家及企业集团签订合同,公责一些生产厂家的 销售配送,又负责一些企业集团的供应配送。配送中心具有上连 生产企业的销售配送、下连用户的供应配送两种职能,实现配送 中心与生产企业及用户的联合。
高频率、小批量配送
订发货周期的变化,生产商和批发商之间从24.9小时缩 短为22小时;批发商和便利店之间从23.9小时缩短为 22小时;批发商和一般零店之间从19.7小时缩短为18.9 小时。
共同配送(一)
所谓共同配送就是为了提高车辆装载率有效地进行配送, 对多个企业共同进行配送。例如多个进货业主设立共 同配送中心,并从该中心进货,然后配送中心将所进 商品汇总、分类后统一进行配送。
一、配送基本知识
定义: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 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配送发挥了资源配置作用,而且是“最终配置”,即配送是最接近用户 的物流阶段
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但应是现代送货,即是和当代科技相结合 的,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
配送的类别(四)
和配送一体化,使加工更有计划性,配送服务更趋完善。 (四)按配送的职能形式分 销售配送
批发企业建立的配送中心多开展这项业务。批发企业通过配送中 心把商品批发给各零售商店的同时,也可与生产企业联合,生产 企业可委托配送中心储存商品,按厂家指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配 送。苦生产厂家是外地的,则可以采取代理的方式,促进厂家的 商品销售,还可以为零售商店提供代存代供配送服务。 供应配送 是大型企业集团或连锁店中心为自己的零售店所协同配送) 一体化配送
高频率、小批量配送
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制”生产方式,以及零售业为防 止商品滞销而采用的高频率、小批量进货方式,产生 了对高频率、小批量送货的需求,促成了这一配送形 态的产生和发展。
采用这种配送形式后,生产商到批发商的配送由4.1次/周 增加到4.5次/周,从批发商到超级市场的配送从3.2次/ 周增加到3.5次/周。散货出库率超级市场为64.9%,便利 店为81.7%,一般零售业为68.7%.
配货,但又因缺乏必要的运输车辆而无法做到送货上门。
现阶段中国配送发展存在 的问题(二)
3.加工型配送发展缓慢。流通加工能力太弱,将流通加 工和物资配送相结合的配送实践则更少。流通加工是 实现合理配送的重要手段。没有这一重要手段,以合 理配置物资资源、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为目标的物资 配送则难以实现。
代存代供配送 用户将属于自己的商品委托配送中心代存、代供,
配送的类别(六)
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前 不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中心只是用户的代理 人,商品在配送前后都属于用户所有。配送中心仅从 代存、代理中获取收益。
现阶段中国配送发展存在
的问题(一) 1.配送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现阶段配送仍以单兵作战的分散性配 送为主,配送中心未有效发挥组织、协调、平衡和管理作用。
配送的类别(二)
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批量进行配送,但不严格确定时间,只是规定在一个指 定的时间范围内配送。这种配送计划性强,备货工作简单,配送 成本较低。
定时定量配送 按规定的准确时间和固定的配送数量进行配送。
即时配送 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数量。也不预先确定不变的配送时问及配 送路线,而是按用户要求助时间、数量进行配送。
配送以用户的需要为出发点,但应该以最合理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 配送是有一定合理的区域范围的 配送已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
配送的优点
推行配送有益于物流运动合理化和专业化 推行配送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推行配送能够变分散库存为社会集中库存,有效降低社
会库存总量 推行配送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推行配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推行配送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流通组织的综合优势,有效
(三)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 集中配送 就是由专门从事配送业务的配送中心对多个用户开
配送的类别(三)
展配送业务。集中配送的品种多、数量大,一次可同时对同一线 路中几家用户进行配送,其配送的经济效益明显,是配送的主要 形式。 共同配送 几个配送中心联合起来,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对某一地区用户 进行配送,具体执行时共同使用配送车辆,称共同配送。 分散配送 是由商业零售网点对小量、零星商品或临时需要的商品进行的 配送业务。这种配送适合于近距离、多品种、少批量的商品的配 送。 加工配送 在配送中心进行必要的加工,这种将流通加工
据统计,日本大多数零售业利用共同配送方式,共同配 送采用率为55.4%。
共同配送(二)
微观效益
达到配送作业的经济规模,提高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 业营运成本
不需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可以省企业 的资源
企业可以集中精力经营核算心业务(COREBUSI NESS),促进企业的成长与扩散
扩大市场范围,消除原有封闭性的销售网络,共建共存 共荣的环境
解决运输问题
配送是发展现代物流的切入点
在一个典型的公司中,全部库存的30%处于采购阶段, 30%处于生产阶段,40%处于配送阶段。产成品是库存 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一份。
由于产成品最接近于用户,成品配送工作的好坏直接影 响顾客的满意与否
成品配送工作的改革不会过多地影响生产或公司其它重 要的成本中心,相对其它功能来讲,这是一种低风险、 高回报的措施。
配送的类别(一)
(一)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分 少品种大批量配送 这种配送适用于需要数量较大的商品,单独一种或少数品种就可 以达到较大运输量,可实行整车运输,如煤炭等。 多品种少批量配送 按用户要求,将所需的各种商品(每种商品需要 量不大)配备 齐全,凄成整车后由配送中心送达用户手中。日用商品的配送多 采用这种方式。 (二)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 定时配送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配送,配送品种和数量可根据用户的要 求有所不同。
4.配送的集约化程度低。配送用户较少且分散,配送率 (指物资配送量与消耗总量的比率)较低。因此,既 无法优化配送路线,节省配送费用,也形成不了规模 效益。
现阶段中国配送发展存在
的问题(三)
5.尚未实现社会库存的集中调度。没有调动社会库存、实现分散库存向集 中库存的转化。优化库存结构,变分散库存为流通部门集中库存,实现 整个社会库存总量的降低,是配送最突出的优势,也是配送的主要目的。 目前的物资配送已使配送用户的库存有所降低,还出现了工业企业帐面 零库存。但是生产企业仍普遍拥有较高的库存,且无法调动;物资企业 也没有实现最合理库存,因而导致整个社会库存仍居高不下。
共同配送(三)
宏观效益
减少社会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 善交通运输状况
通过集中化处理,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 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整体 社会生活品质
总而言之,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 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取 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务),还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 输,并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配"与"送"未能形成有 机的结合。合理的配送,既应包括送货, 也应包括分拣、配货、配载、配装等功能,是"配"与"送"的有机 结合体。目前的物资配送,因其大都脱胎于送货上门,又因配送 设备设施、配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造成"配"与"送"的相互 脱节。一方面,大部分的物资配送只是以送为主,而考虑分货、 配货、配载、配装的则很少;另一方面,有的虽然做到了分货、
6.对物资配 送的认识有待提高。现阶段,有不少部门或企业对物资配送的 意义和作用缺乏认识,对开展或接受物资配送犹豫不决。如有的物资企 业认为开展物资配送得不偿失,不仅要大幅度增加工作环节和工作量, 而且本身的经济效益可能还会相对下降。另外,目前许多物资企业资产 负债率较高,经营困难,本来就为正常的经营资金不足而发愁,如果再 搞配送,周转资金问题就更突出。生产企业对物资配送也不无担忧,其 中最担心的莫过于配送资源能否得到保证,物资配送能否长期坚持下去。
一体化配送
一体化配送是指将货物和信息实现一元化高水平管理的 物流,其目的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
有两层意思,一是“货架一揽子”,即以某一货架群作 为整体对象,不问进货地点和形态,将全部商品 集中 上货;另一个是“业务一揽子”,就是提供进货业务 和与其相关业务的一揽子服务。
与共同配送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按店铺进货,而后者 是按部门进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