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
《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构造与维修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汽车运用安全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后续汽车使用技术管理、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鉴定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汽车运用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现代汽车安全技术》课程的基本原理,将本课程划分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气体燃料汽车安全技术、电动汽车安全技术、汽车安全技术法法规、汽车安全事故要求及检测实验、交通事故预防和事故分析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项目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现代汽车各种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汽车安全技术鉴定及检测检验的专业能力;具有诚信和团队协作的社会能力;具有能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方法能力;并且具有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知识素养
掌握现代汽车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气体燃料汽车安全、电动汽车安全技术。
2.能力素养
能对现代汽车安全系统及安全性能进行检测检验,学会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设备和相关资料等进行规范作业。
3.实践素养
能整体把握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及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
4.发展素养
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安全素养
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应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师生比在1:15~1:20左右。
(2)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议采用小班、分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模式,以及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工艺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训练,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倡采用数字媒体信息化和实物等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强,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