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徐家井小学四年二班家长秦凌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
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
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得学业成就的大事。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系统工程,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延续,家、校配合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
俗语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开始。
为此,作为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小学生的父母,我们从小学开学之初就十分注重培养钟俊杰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
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父母必须认真地看待孩子学习这件事。
孩子上学以后,要给孩子准备一张书桌,或者相当于书桌的适合孩子学习的专用的地方,决不能让孩子今天趴在床上应付,明天又在椅子上凑合。
还要为孩子安排一段温习功课的时间。
小学生放学比较早,放了学可以适当让孩子在外面玩一会儿,然后再回家开始学习,最好不要拖到晚上。
每天到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全家人都要安静下来,不要大声谈话、聊天或者闲扯,看电视时把声音关得小一点,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这段时间里也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等等,免得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也不要一会儿问孩子学校的事,一会儿批评孩子书包弄得太脏、文具放得不整齐,一会给孩子倒杯水等等,最好是坐下来做些没有声响的工作。
如果这时父母也能坐在孩子旁边读书、看报,那就更好了,这样,除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给孩子树立一个爱学习的榜样。
按照上面所说的去做,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每到学习时间,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再也用不着父母的提醒、叮嘱和责骂了,孩子会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集中精神,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
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
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这一点既要讲给孩子听,也要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
紧张、认真的习惯潜移到学习上就是专心致志,而懒懒散散、敷敷衍衍的孩子,不仅事情做不好,学习也学不好。
第二,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是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
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
虽然工作很忙,但孩子一到五年级的作业我们家长都有有为他签名,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虽然辛苦了一点,但在检查与签名的时候如果孩子做作业中遇到困难,父母只能给以讲解和启发诱导,鼓励他自己去克服困难,找到答案,但家长决不能包办代替。
因为孩子要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不怕困难的坚毅精神,只有通过独立思考才能做到。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每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各有千秋,在这里我就“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养成细心、认真学习的习惯。
儿子这次期中考考得不错,这与语文老师全方位复习各课知识要点,并专门为我们的孩子精心设置博客分不开,在此,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周老师。
同时我在学习过程中也注意培养他心细的习惯。
从三年级数学老师经常出计算.口算给孩子们做,我就坐在一旁看他做题。
我发现,他还没有看完题目马上动手做,或者做着这题已经看下一题。
我跟他分析题题会做、但没有全对的的原因是粗心。
要求他集中精力,静下心来先把题目看清楚,然后一题一题地做,不要图快,做完后要一题一题检查。
此外,我还把他在平时作业、测验、考试做错的题专门写在一个纠错本上。
经过一直以来的坚持,孩子心细的习惯初步形成了,每次计算测验几乎满分,也让她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一切都离不开数学老师坚持每天为孩子们精选的每道题。
二、培养孩子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
要求认真读,不认识的字词意思,要,【之前不查字典,看见不认识的字,张口就喊:?妈妈,妈妈这个什么字"经过几次陪伴一起习惯,现在养成主动查阅工具书了】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三、培养孩子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课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
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放学回家翻阅孩子书本看看他记笔记的情况。
四、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回家无论电视多好看,我都要求孩子先写完作业,再做其他事情。
慢慢时间长了,周一至周五回到家先想着写作业,反而如果不写完作业她还会有种不安的感觉。
【一次朋友叫吃饭,孩子回家我对孩子说:?宝贝,今天XXX请我们吃饭,我们吃完回来再写作业吧,儿子撅起小嘴说:?不行,我要先写作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说服。
】五、课后复习的习惯我认为复习是克服遗忘的良药。
孩子放学后,我常和孩子聊聊白天学习的东西,让孩子认真回忆,就像在头脑中放电影一样,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过一遍,就知道孩子课上听课的效果;并让孩子将白天的笔记整理一下,看看有没有记漏、记错的、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
六、父母要做好榜样我没事也会经常上网,所以孩子对电脑也很敏感。
我个人认为适当玩,可以开发智力,但是每次都有时间限制,一般都是周末让他玩一会,他也很懂事,一般情况都是玩游戏时,告诉我,爸爸看我玩上瘾时叫我一声,所以每次只要让他停下来不要玩时,他就会停下来。
但是,有段时间我玩偷菜玩上瘾。
后来发现自己不能再玩了,很浪费时间和精力,所以就对我儿子说:爸爸再也不玩这种游戏了,结果自己没管住又玩起来了,被他发现,他就说:爸爸说话不算数,自己玩上瘾了。
所以我赶紧向他道歉。
如果父母做不好榜样以后再教育孩子时就很不利。
随着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相信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所以我一定会配合学校和老师把这件事情做好。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而人类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想到习惯,人们要么把它与小节联系在一起不加重视,要么就是害怕漫长的重复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其实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又在何时呢?一、从自身做起,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自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无法习得好行为、养成好习惯。
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时守约,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和孩子约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约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心得体会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145班谢一生的家长。
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
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 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
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
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
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
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
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
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
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
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 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
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
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
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就培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环境。
父母的个性特点、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应加强对孩子的传统教育,及时纠正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气,让他们养成许多优秀品质。
小孩子就好比小树苗,小树苗小时候是歪着成长的,大了必然是颗歪树!观念四:小孩子的不良习气要及时纠正!当孩子长大了,性格已定型,你想扳正也很难啦!小孩子上学之后,家长的主导的地位会逐步被老师代替。
有句话是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孩子有时不愿听家长的意见,但老师的意见会被首先米纳。
原因是教师是学生最直接、最权威的榜样!观念五:术业有专攻,要相信老师的科学教学!浅谈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王红丽古人云:“家有黄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领强”。
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是每一位父母的期望。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而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做家长的在这方面付出努力。
下面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和各位老师、家长一起共勉。
、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注意家长的表率作用家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拌舌吵嘴,那样会使孩子产生恐惧、甚至厌恶的心理。
不仅会疏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导致他出现偏激行为现象。
给孩子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家,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谦让,相互体谅,和睦相处是教子的第一步。
父母双方平时要注意从书本上学习,从同事或者周围教育方法好的人那里学习,必须以身作则,看一下以下这10条我们是不是应该注意:1、注意自己的言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2、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3、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你可以尽量指导他;4、要充分的信任孩子并让他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5、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存在,让他明显的感觉到你尊重他的感受;6、如果孩子做错事惩罚的方法要恰当,不然不如不做惩罚;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8、尽量避免“人前教子”,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10、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多开导,少命令二、注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长的心理是孩子成长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