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

《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这学期我们的特色篮球兴趣活动有序的进行,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我们的队员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兴趣上也增加了很多,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

现将全面工作总结如下:一、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举措(一)创新活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际。

具体说,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问题”。

因此,我们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使中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教育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和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并获得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我校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教育:1、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创新必须把教育观念创新放在最重要位置。

学校管理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各教育理论、观念的错误的或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教育改革,其关键的是观念的创新。

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育创新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树立了新的人才观、质量观、教材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

2、学校管理创新学校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创设充满活力、鼓励创新的教育环境。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爱教师。

管理者要增强学校管理的民主性,要改变对教师管得过死的现象,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劳动。

3、教师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创新教育如何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培养等都值得探索。

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我校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吸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艺术及创新能力,做到观念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教学活动创新。

实践证明: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4、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改革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和有力的支撑。

“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适当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

”我校以课改为契机,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创作性地使用教材,变“教课本”为“用课本教”,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走向“互相适应取向”和“创新取向”,并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把篮球文化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5、教育评价创新教育创新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彻底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基础的教学评价制度;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在评价中体现知识是基础,创新是目标的指导思想,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标准多元化。

我校对教师的评价,试行《教师发展性评价》,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考评教师工作绩效;对学生的评价,实行《学生素质评价》,以鼓励进步、促进发展为导向。

实践证明,教育评价的改革与创新有利于促进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师生的成长。

二、活动情况1、由于我校的篮球每天都在进行着,校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欢腾的笑容,这是因为孩子们在打球的愉快的呼喊。

每个星期有4节体育课,有时候碰到下雨天,连教室也没有,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很紧张的,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很足,加上前一个学期的学期,本学期在技术上有了一个新的突破,由于在技术的增强,学生来上课的积极性也高了。

上学期的15个增加到了20个学生,说明兴趣是可以随时间改变的。

2、不管是什么工作,没有质量的保证,结果是不会有良好的成绩,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有效果的。

我在小组训练之前有总的训练计划,而且每次训练都做好训练计划。

小队员也很积极。

为了训练不枯燥,采用了游戏的方法,比赛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经过训练,我发现少年儿童篮球训练不同于成年人,他们对各项基本技术的掌握是很慢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练,反复的练习。

同时我还让学生带球到家里去练习,加强技术的巩固。

由于队员的自身素质不是很好,在课中也会增加一些素质练习,以便他们更好的掌握篮球。

二、存在不足与下阶段打算不足:1、由于我校在整体篮球的培养上已经落后,所以学生的总体水平很差,要想学生一下子上来需要时间,需要教师慢慢地辅导学生。

2、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体育锻炼。

3、家长的重文轻武的思想还是很重,导致学生的素质下降。

三、下阶段打算:1、加强自己的业务素质,多积累经验,运用良好的训练方法、手段。

2、加强学生的基本技术训练、素质练习、力量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

3、通过小型竞赛的平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建特色学校推动了我校的各项工作。

使德育、智育、美育、劳动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磨砺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爱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特色学校建设工作总结xx区促进工程正式拉开序幕,xx区教育开始新的篇章,xx年8月29日,我来到水工学校担任校长,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工作开始启动。

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北师大专家指导下,我校扎扎实实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需要我们传承、创新。

一、传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何谓特色,顾名思义,是指不同与一般,不是平平常常,而是要有创新,具有个性,而且这种个性能够形成传统,代代相传。

”在去年8月27日聆听完刘校长专题讲座后,我们对特色校建设深刻的认识到: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所学校文化的生长过程,能够引领全校教师群体的价值认同,能够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有方向,不是简单的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特色活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延伸、一种提炼,是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是为学校品牌生成及发展提供的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有了这样的理解,水工学校特色校建设首先秉承了传统。

(一)传承工作作风水工学校创建于1964年,五十余年办学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是,当我们回首凝视时,依然要感动和值得欣慰的是这所学校几代教育工作者心载肩抗的民族责任感,并以此而生成的无私奉献的品行和“用心做教育,用爱教学生”的坚韧执着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点点滴滴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求实求是精神。

无论是我们的老师,还是学生,每一代人都把这里当成了萌发理想,生成希望的乐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落后还是先进,我们完全可以置信的是,每一个水工人都在一点一滴,像晶莹的水一样,呈现自己的纯洁和剔透,彰显自己的明亮和光润。

正是坚守这样的精神,水工学校一点一滴茁壮成长,不断发展壮大。

在制定特色校方案时,我们本着学校的这种精神,借“水文化”的涵韵,提出“若水文化,浸润教育”特色建设的设想,旨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平和、包容、博大、开放、自然的成长环境,给所有孩子打下身体健康,阳光向上,乐于学习的基础,并以此为依托,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及三风一训。

办学理念。

浸“真善美”,润“心德行”,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水工校训:上善若水博学远志水工校风:平和包容博大开放水工教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水工学风:滴水穿石积水成渊办学思路。

借“水文化”的涵韵,汲取“水品性”之精髓,润根养性,追求优质发展。

(二)传承特色项目xx年9月,在《xx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的引领下,我校因校制宜,将葫芦丝课程引进课堂,确立为我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办学思路,形成了自己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以此为题的校本教材《葫芦丝》获得山西省校本教材评比一等奖,培养的学生也多次在省市区乃至全国的比赛中获奖。

这是我校的百人葫芦丝在演奏。

几年来葫芦丝课程已经深入学生之心,也得到了家长的喜爱和认可。

上学期,在原来五、六年级开设葫芦丝课的基础上,在四年级也开设了葫芦丝课程,现在学校四、五、六年级每班每周一节葫芦丝课程。

为了配合这项工作,我校聘请李伟老师每周来学校工作半天,并且为学校每位音乐教师购买葫芦丝乐器,在每节音乐课上开展教学。

特别让我们高兴的是,上学期我校新分配的音乐教师学的是竹笛专业,下学期,我们计划在三、四年级开设竹笛课程。

(三)传承校刊、校报、校歌学校的校报《校园风》已经创办两年半,每月一期,已出版28期;教研刊物《水工教研》以及学生作文集《新芽》,也都发行了两年。

另外,我校编写的《弟子规释读》和《经典诗文诵读》两本校本课程也获得山西省校本课程二等奖。

上学期,我们利用周三午读时间开展“讲经典见行动”活动,学校老师轮流讲,学生结合每周所讲内容背诵、实践,效果特别好。

校歌《雏鹰之歌》由前任王小平校长填词,我校音乐教师谱曲完成的,校歌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激人奋进,反映了水工学校五十年的优良传统。

二、创新在准确把握学校传统基础上,我们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了整体的思考与实践,结合学校实际,开始创新,整体推进。

(一)创新行动的方向标——群策群力全员参与特色校方案制定水工学校特色校方案形成记事表时间会议名称讨论主题大家建议8月30日行政会议学习《xx区均衡发展促进工程实施方案》1.专人负责。

2.重视这项工作。

3.学校各项工作围绕这项工作开展。

9月3日行政会议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1.发挥全体教师智慧,群策群力。

2.行政领导要先理解,领会。

3.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9月6日全校教工大会学校如何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全体教职工参与“水工梦·我的梦”活动,全体参与到学校发展建设中。

9月份多方座谈走访,确定特色校建设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如何定位学校特色校建设方向。

学校中层:自信教育退休老教师:传统文化要传承教研组长:养成教育专家。

立足本土文化,开展“浸润教育”9月30日行政例会确定方向本土文化浸润生命10月8日校长执笔,特色校方案初步形成。

10月24日长治路小学,校长汇报特色校建设方案,刘永胜校长进行点评,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整改意见。

10月—11月全体中层结合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思考自己工作思路,完成各口建设方案。

11月19日—25月校长在北师大学习,通过专家讲座,进校学习,不断完善方案。

在与专家面对面活动中,得到彭兴江专家指导,将办学理念进行简化,使之更贴合小学生的实际。

12月—1月校长参加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收获很大,对学校特色校反感重新进行思考,定位,将“本土文化浸润生命”更改为“若水文化浸润生命”使之更加切合“浸润教育”的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