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厂用电率及对策2007-03-06 17:06:54| 分类:论文| 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电厂厂用电率及对策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刘玉宁摘要简介国内外电厂厂用电率的状况,从业主对电厂厂用电率提出的要求谈谈总承包单位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发电厂;厂用电;对策1 引言电厂建设技术经济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厂用电率、汽机热耗、锅炉效率、发电机效率、变压器损耗等,这些指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厂长期运行的经济效益。
控制和减少消耗在电厂内部的能量。
就增加了电厂输出的能量。
现在国内外电厂已在逐步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仅就厂用电率谈一些看法。
2 国内外电厂厂用电率的状况2.1 概念厂用电率是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我国电力行业一般认为是发电厂电力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自用电量占发电量的百分比。
厂用电量包括电力生产过程中电动机、照明、采暖通风以及其它控制、保护装置等所耗用的电能,不包括非发电(如机修厂、基本建设、大修理后试运转以及食堂、宿舍、办公室、道路照明等)用电。
2.2 一些国家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下表记载的是一定时期里国际上认可的一些数据。
但由于没有反映出机组容量、燃料(煤、油或天然气)、水质和电厂的特定条件(如地理位置、电厂布置、锅炉和汽机发电机整套机组的水平等)等,故只能宏观参照比较数,而不能认为是某些电厂准确的厂用电率数值。
近年来,我国电厂向大装机容量发展,厂用电率有所降低,这也是大机组效益好的一个体现。
现在相同装机容量的机组的情况与过去比较是有变化的,厂用电率随着电厂自动控制水平提高而使机组运行状态逐步趋于合理。
同时,设备性能的改善,设计水平、管理水平的提高使电厂厂用电率也有所降低。
2.3 国内外电厂过去对厂用电的要求胜利发电厂2×210MW发电机组工程(1987年开始建设)在设计中提出厂用电率是8.3%,有要求,但合同没有惩罚条款。
成都热电厂扩建1×200MW发电机组工程也是在设计院设计时提出了厂用电率,合同没有惩罚条款(1988年开始建设)。
孟加拉国吉大港电厂2×210MW燃汽机组建设项目(1990年和1994年各1台议标的项目)技术建议书提出厂用电率6%,业主没有提出超标罚款的要求,。
伊朗阿拉克4×325MW燃油电厂建设工程(1995年中标项目)仅为汽机岛和锅炉岛,业主没有提出要求也不进行考核。
马来西亚古晋2×50MW燃煤电厂建设项目(1994年议标项目)是1994年5月签的合同,设计院的设计说明书提到该厂的厂用电率为85%,业主也没有提出超标罚款的要求。
综上所述,过去,不论国外还是国内业主,对这个关系到电厂长期运行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重视是不够的。
3 厂用电率的考核和罚款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招标的发展,业主对厂用电率是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的认识有了提高,国内外业主有了新的要求。
从下面的叙述可以看到,现在业主不仅提出技术性能指标要求,还提出对超标者给予严厉的经济制裁的要求,表现出对厂用电率的极大重视。
3.1 孟加拉国库尔纳电厂1×210MW燃油或天然气的火电机组扩建项目(2000年开始投标的项目)业主在招标书中要求电厂辅助用电超过计划保证值,业主有权根据辅助用电超过的功率,减少合同价格。
同时提出厂用电的测量计算:在发电机出口测量发电总功率,减去在输出功率系统测量得到的净功率。
厂用电率每增加1%,合同总价相应降低1%。
也就是说,如果厂用电率绝对值每提高1%,罚款将如下式:(性能实测厂用电率-投标厂用电率)÷投标厂用电率=厂用电率提高百分比也就是说在性能实测时的厂用电率比合同厂用电率高出0.1%时,罚款将超过合同总价的1%。
标书要求是很严格的,厂用电范围的概念,超过了我国电力行业界定的厂用电范围。
同时,如果超出保证值,相应的罚款额将大幅度降低合同价格。
3.2 印度RAYALASHIMA电厂2×210MW燃煤机组项目(1999年开始投标的项目)业主在招标书中要求,如果电厂辅助用电超过了计划保证值,将根据辅助用电超过的功率(kW)数,减少合同价格。
厂用电功率数每增加1kW,合同总价相应降低25.2万卢比(47卢比=1美元)。
经过换算,基本上是厂用电每增加1%,合同总价降低1%。
3.3 国内一些电厂如:内蒙古托克托2×600MW燃煤电厂,湖南耒阳2×300MW燃煤电厂(1999年开始投标的项目)由于是分岛招标,还对一些主要辅机设备提出用电负荷的考核,并提出超过投标值每1kW,罚款20000元的要求。
综上所述,近年来,国内外的业主不仅对厂用电率提出考核指标,还在招标(合同)中以重罚的形式体现出业主对保证厂用电率的强烈要求。
4 对策电厂本身是用电大户,业主应该对厂用电率给予重视。
现在国内外用户对厂用电率(厂用电量)超过标准就罚款的做法是正确的,尤其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更是有必要的。
承包电厂建设的单位在这个问题上首当其冲。
此外,还要靠设计管理部门、设计部门、制造厂、安装单位、运用单位共同努力,共同把关,厂用电率才会降低,电厂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才会从计划变成现实。
4.1 设计规程应适应市场要求设计规程(2000版)总则中提到“应选用高效率的大容量机组”,在总体规划中提到“应符合工程造价低,运行费用小,经济效益高”的要求。
规程同时在对一些风机选用时提出要留压头裕量达到5%~35%,风量裕量有些达到5%~35%,却没有对风机的运行效率选择提出要求。
一些泵也提出压头和流量裕度的要求,但没有对运行效率提出要求。
实际上还是没有把电厂技术经济指标(如厂用电)的事情放在要求和必保的规程内,也说明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规程应随着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
否则,作为电力工程设计的依据将没有保证用户需求,也无法适应国内外电厂建设的要求。
4.2 系统设计优化谈到电厂系统,一些人认为仅是设计院的事,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电厂建设单位要对设计院提出要求,要参与电厂的布置,参与电厂主要设备的选型和主要参数的确定,这样才能不丧失自己的责任,把住厂用电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满足电厂的技术经济指标要求,避免超标的情况发生。
4.2.1 布局选型合理性尽量达到满足规范、经济合理、适合运行、便于管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功能。
如:(1)送引风机及其它风机的烟风道的位置、距离、通径、转弯半径等,降低烟风道系统阻力,风门正常工作时的开启状况;(2)储煤场的位置,输煤设备的输送距离、倾角、输送能力等;(3)循环水泵房的位置、取水口的位置、转弯的半径等直接影响泵的输送距离和管道阻力;(4)化学水处理车间的位置也影响除盐水的输送距离;(5)集中空调系统的位置,减少输送距离,减少输送损耗;(6)电缆的走向、长度等。
4.2.2 措施合理性如采用保温措施、施工工艺措施等,减少能量损耗。
4.2.3 匹配合理性(1)主机匹配合理,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选型要一致;(2)变压器和电动机的配置应选用合理容量,不要过高或过低;(3)电缆材料、截面选用合理,减少发热损耗;(4)配套设备宜选用小容量(如50%)2或3台并列运行,不要选单台100%运行的方式。
4.2.4 合理选择工况区选型工况点应尽量设在高效区,杜绝偏离高效区。
电厂考核时往往采用几种工况按一定比例加权计算,这样就应尽量把选型设备(不具备性能曲线可调功能的设备,如不是叶片可调的风机等)的工况点设在占比例大的机组工况点附近。
4.2.5 设计选型杜绝大马拉小车这个问题在风机、水泵上的反映特别突出。
笔者曾参与建设的国外某电厂1#、2#机的风机就发生过选型不合理的情况。
特别是2台引风机,电动机功率均为1800kW,机组满负荷正常运行时,风门开启只有25%~30%,单台电动机的出力才1100kW。
当年1#机组启动时,锅炉由于风量过大发生天然气点不着火的情况。
风机选型过大本身就不合理,不仅多花了钱用于购设备,而且风机设备风门的调节性能很差,风门在打开很小的状态下运行,增大了风阻。
如果设计选型合理,风机和电动机减小,电动机的功率消耗还会减小,厂用电率当然也会降低。
上面所说的,强调的是改善和调整,是裕量予留的合理,是设备要按运行要求在设备高效区选型,是要优化设计。
4.3 设备优化如果每种设备的设计和选型合理,厂用电的消耗就能降下来。
4.3.1 主机设备(1)锅炉系统。
提高锅炉效率,对于锅炉的风阻、风量、风压要认真进行核算,不要因过于保守而造成向设计院提资时要求过高,使系统运行不便,且增加电耗。
研究采用正压通风方式,取消引风机等设备。
减少空气预热器的漏风。
(2)汽轮机系统。
提高汽轮机热效率,降低热耗;改善冷凝器设计,做到冷却面积和水阻设计合理,提高冷却效率。
(3)发电机系统。
提高发电机和励磁机的效率,降低铁损和铜损;改善氢油水系统的配置,提高水冷氢冷效果,降低损耗。
4.3.2 电气设备(1)变压器设备。
降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铁损和杂散损耗)和负荷损耗(铜损),提高变压器效率。
(2)封闭母线。
降低母线的损耗,增大母线截面,改变母线连接部位状况,减小母线的阻抗,降低母线工作温度。
如采用制冷强风干燥。
4.3.3 辅机设备锅炉给水泵可采用小汽机拖动方式,但应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小汽机费用比电动机高),再做选择。
采用变频电动机组拖动风机和水泵,长期运行对省电是无可非议的,但不是所有电力拖动均可采用此方案,需要做经济技术分析才可决定,否则,电厂造价会大幅增加,投标能否得到认可也有问题。
提高阀门质量,消除阀门内漏和外漏,合理选用阀门流道形式,减少阀门输送损失。
总之,现在通常采用提高辅机效率,用汽动拖动代替电力拖动以降低电耗(汽轮机驱动给水泵及锅炉送引风机),改善电动机和设备的拖动联接方式以降低损耗和改变传递性能(采用液力耦合器等);用双速电动机等变速传动装置提高电动机在不同工况的效率;采用叶片角度可调的轴流式风机和循环水泵以改善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出力效率等措施来降低厂用电率。
这些措施的确是可行的。
4.4 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厂用电量。
如保温、漏风、漏汽、漏水和管线的路径、弯度等,需要承包建设单位协同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妥善处理。
4.5 改善主机和辅机运行方式提高运行人员的素质,制定不同负荷条件下的厂用电指标,采取奖惩措施,使运行人员把厂用电率和工资奖金挂钩,使运行人员特别是值长,能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运行时,采取不同的运行方式,如一台设备运行可以满足需要时,就不启动第2台等。
在整套机组考核时的运行情况也直接影响厂用电率的测试效果。
4.6 投标时的对策招标书中对厂用电率有明确要求的,应该满足标书的要求。
因为达不到标书的要求,属于重大投标差异,就没有进一步谈判的余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