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控制系统的设计
二.城市污水处理发展现状
(1)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新兴工艺层出不穷,并 以国外引入的工艺技术为主导潮流。城市污水 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活性污泥法,其氧化沟工艺 具有一般活性污泥法的优点外,还具有很多独 特的特性。目前我国工程应用中技术相对成熟、 处理效果较好的氧化沟主要有卡鲁赛尔型、奥 贝尔型、一体化氧化沟及T型、DE型氧化沟等 几种。本文主要介绍奥贝尔氧化沟污水处理工 艺的控制。
图5-4 内模控制仿真曲线
由仿真图可以看出,内模控制具有兼顾鲁棒稳 定性和控制性能的优点,其控制性能要明显优 于常规PID控制策略。 大量观测和研究表明,氧化沟等生物处理系统 的溶解氧的稳定控制是典型的具有较大惯性、 较长的滞后时间和一定不确定性的系统。由于 进水的流量、有机物浓度、PH值、现场温度条 件等因素变化较大,模型本质非线性等因素也 会引起模型变化,从而引起系统异常或不稳定。 常规PID控制和内模控制均不能很好的满足要 求。 针对这些情况,必须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解决 目前面临的控制问题。其中模糊控制是一种非 线性控制,控制器具有快速响应的能力,稳定 性强,控制效果好,下面研究用模糊控制策略 对污水处理中溶解氧浓度进行控制。
PLC各分站设计如下
1) 提升泵站PLC工作站:主要对石喇叭中途提 升泵站的工艺设备进行自动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 粗、细格栅的相关设备控制、 水泵的均衡运行和自动轮值控制 2)变电所PLC工作站(PLC1) 旋流沉砂池设备控制 厌氧池设备控制 奥贝尔氧化沟设备控制 3) 污泥脱水机房PLC工作站 污泥脱水机房设备控制 污泥回流泵房设备控制 沉淀池设备控制
图 1-1 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2)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模型
要想完成精确控制,尽量减少来自外部和内部 的干扰,必须了解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模型。 根据分析并将模型简化,可得标准状态下曝气 传质过程和溶解氧(DO)检测环节的前向通 道参考传递函数为:
41 .7 12 s W (S ) e S 52 .7
主要内容
1.污水处理的概述 2.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 3.石嘴山污水处理厂工艺介绍 4.石嘴山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设计 5.溶解氧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6.设计总结
一.污水处理概述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 要课题,生化方法在这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将废水 中能危害环境的有害物质吸收并转化掉。氧化沟 工艺是生物处理方法的典型代表,在城市污水处 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工程实际中,采用生化需 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 (SS)、浊度、PH值、温度等综合污染指标来表 述,一般常采用化学需氧量(BOD)来表述。
(4 )控制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与应用
PLC系统抗电磁干扰性能是控制系统最重要的可靠 性指标之一,电磁兼容性标准是PLC生产和使用的 重要指导性文件,根据实际条件和要求,应从施工、 硬件和软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PLC系统的 抗干扰能力。 PLC系统设计时采用的抗干扰措施 1)选择高性能电源,合理分配电源 2)采用隔离措施:如继电器隔离。 3)对接地的处理:包括系统接地SE、屏蔽接地FE 和保护接地PE。采用一点接地和串联一点接地方 式。 4)对配线的处理 5)采用光纤和电信电话网通讯 6)系统安装调试时干扰问题及解决措施
(2)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从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现状来 看,目前还没有能够实现工艺过程全部自动控制 的范例。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充分了解工艺过 程的基础上,研制性能价格比较高的污水处理厂 计算机控制系统产品已是一个迫切问题。 常规的控制策略主要由PID控制,比例控制、开 关控制、最优控制等。 智能控制策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 控制。
(5) 控制系统防雷方案
污水处理厂需要保护的系统主要有PLC、 监控系统和计算机,需要保护的设备量 较大,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防雷系统。 解决方案:严格按照GB50057-94中对屏 蔽、接地和等电位连接的要求,做好建 筑物内各电气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必要 时安装防雷器,并要求防雷器的参数严 格符合要求。
(6) 溶解氧模糊控制器改进
上述模糊控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但无积分 作用,无法消除静态误差,为克服上述弱点, 可在模糊控制器中引入积分环节(即对偏差e 进行积分的模糊PID控制器)加以改进,如下 图,图中K1,K2,K4为控制器的量化因子,K3 为积分参数,它由一个常规积分控制器和一个 二维模糊控制器相并联而构成。
(3 )下位机PLC设计
PLC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根据厂区分布情况分设数个分 控站,设置中央控制室。有完善的工业监视系统, 操作人员通过控制和通讯网络管理生产过程,实 现现场无人值守。控制系统采用冗余化设计,各 分控站有独立工作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生产过程采用智能化控制,可根据水源 变化自动对工艺过程进行调整。 石嘴山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中央管理微机和现场 PLC控制单元组成的、两个层次的集散式监控系 统。
(3)本文主要工作
运用PLC对污水处理中各参数进行有效控制, 设计一套完善的管控一体化系统。 对整个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加以分析和设计。 结合国内外已有污水处理技术和模型,对氧化 沟中溶解氧浓度控制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了奥 贝尔氧化沟溶解氧的模糊智能控制策略,并采 用maltab进行仿真研究。
由所获得的控制表作为DO模糊控制器的决策 表,其仿真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5-5模糊控制仿曲线
从控制器的仿真图可以看出,应用模糊控制,溶解 氧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基本实现 了对溶解氧的无超调控制,但整个控制效果仿真曲线 还不太平滑。 与上述两种控制方法相比,在某一定态工作点, PID及内模控制获得了较模糊控制更好的控制结果, 但当工作点发生变化或模型参数发生变化时,模糊控 制具有好的多的控制效果。
(2)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粗细隔栅除污机、爬式隔栅除污机:去除污水中 漂浮物和部分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调节PH值, 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和后续处理的工艺负荷。 旋流沉砂池:分离砂粒和有机物的装置。 厌氧池:增强生物除磷功能,是高浓度污水污泥 接触区,是产生恶臭的主要场所。 奥贝尔氧化沟:该工艺是一种污水在沟渠中做循 环运动的、通过曝气转碟进行曝气的一种活性污 泥工艺。 沉淀池:泥水分离,对污泥进行浓缩、回流。
(2)污水处理厂监控系统设计
监控系统包括:上位机监控系统、DLP大屏幕 显示系统、闭路电视监视系统三部分。 上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计算机监控软件的设计:本监控软件采用西 门子WinCC6.0,实时数据库管理软件采用 Microsoft SQL Server2000。实现监控18幅主要 画面组态,各画面之间可实现切换,并实现现 场动态图形功能。 2)触摸屏监控软件设计:中途提升泵站泵站控 制柜和变电所站控制柜分别安装了一台西门子 TP270,10’触摸屏;图形组态采用西门子的 ProToolV6.0,设计软件组态画面共有画面34幅, 共有报警48个。
式中Kl——积分系数,KL=KP/TL; KP——微分系数,Kp=KPTD; K——采样序号,k=1,2,…; e(k-1)——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 e(k)——第k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 由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比例系数KP的作用是加 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调节精度,积分环节 作用系数KL的作用是消除了系统的稳定误差,微分 环节作用系数KD的作用是改善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由仿真图可以看出尽管通过调整PID三个参数能提 高系统的快速性,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但系统 有较大超调,鲁棒及抗扰性能差。
(2)内模控制(IMC) IMC结构简单,设计直观简便,在线调节参数 少,且调整方针明确,调整容易,且对鲁棒及 抗扰性的改善和大时滞系统的控制,效果尤为 显著。其控制方块图如下:
图5-3 内模控制方块图
上图所示控制系统的反馈信号是:
~ ~ d ( p p)u d
通过分析可计算出内模控制器为: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设计:根据系统的功能要 求,分别从大屏幕的物理结构、箱体材料及结 构、投影箱体以及投影机调整机构等方面进行 设计研究。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设计:在厂区粗、细格栅间, 旋流沉砂池,污泥脱水机房等处安装四个固定 摄像机,对有关主要设备进行电视监视。在中 控楼楼项安装1台配套有云台的电动可调式摄 像机,对整个厂区及大门进行电视监控。系统 分为摄像部分、控制部分、传输部分、监视装 置及电源等几部分。该系统由单独配套参数稳 压电源集中供电,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设 备的同步性能。
五. 溶解氧控制方法的应用研究
在奥贝尔氧化沟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中,溶解氧浓度(DO)参数的稳定控制 一直是人们的控制目标,传统的PID控制 方法不能满足长时间稳定控制的要求, 无法适应污水处理厂较大的动态变化。 故需要研究一套新的控制方法。
(1)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控制系统的建立
石嘴山污水处理厂奥贝尔氧化沟溶解氧控制为闭 环控制,生物池溶氧值为控制目标,溶氧值设定 点由工艺提出,控制结构图如下:
(3)控制参数的选取
选取DO作为实时控制参数: 理论依据:可以通过污水处理过程中DO的变 化,预测反应器内有机物的降解情况,从而控 制曝气量和曝气时间。
四. 石嘴山污水处理厂控制系统设 计
(1)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了中控计算机+PLC分控站 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系统分为提升泵站PLC工 作站、厂区内变电所PLC工作站、污泥脱水机 房PLC工作站及中控室四大部分。提升泵站与 中控室之间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用电话线,采 用拨号连接等方式进行通讯。厂区内各分控站 与中控室之间通过光缆构成工业以太网进行通 讯。 设计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扩展 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