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河南发改委

河南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河南发改委

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2011至2020年)河南省民用航空发展十年规划,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

本规划围绕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阐明我省民航未来十年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编制和实施本规划,对于促进全省民航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意义重大。

一、全省民航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确立了民航优先发展战略。

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确定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民航正逐步成为全省扩大对外开放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机场基础设施的地位已经确立。

——运输业务量增长迅速。

2001年至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19.3%和12.7%,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和14.2%,均高于全国民航平均增长水平。

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 2 -吞吐量分别达到918万人次和8.8万吨,其中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郑州机场”)客货吞吐量分别达到870.8万人次和8.6万吨。

郑州机场客运吞吐量在全国民用机场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2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并于2008年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我省现有郑州新郑、洛阳北郊和南阳姜营3个运输机场和安阳、郑州上街两个通用航空机场。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三个运输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实施了郑州机场货运站改扩建、次降仪表着陆系统、除冰坪等一系列配套工程,完成投资约20亿元,机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改善,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安全文明服务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全省民航保持安全平稳运行,未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和空防事故,文明服务成效显著,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居全国前列。

郑州机场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全国文明机场”。

——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成立了河南省民航发展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筹研究制定全省民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成为国内地方政府民航管理模式的创新之举。

――航空经济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随着郑州机场客货运业务的高速增长,全省航空经济快速发展。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 3 -获得国家批准,“区港联动”、“区区联动”工程实施,航空口岸功能不断扩大和延伸,搭建了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企业入驻,带动全省出口高速增长,产业集聚发展态势良好。

(二)主要问题1. 民航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协调。

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2010年全省GDP总值2.3万亿元,占全国的5.76%,居全国第五位,中部第一位。

尽管过去几年全省民航运输量增长迅速,但是航空运输规模依然偏小,2010年全省民航客货吞吐量仅占全国的1.6%和0.8%,居全国第十八位,中部第三位,与河南人口大省和中部地区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

2.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机场布局不合理,经济较为发达的豫北地区以及一些相对偏远的山区等缺少运输机场;二是全省民用机场隶属关系复杂,统筹发展的难度较大;三是航线网络结构不合理,通航点数量和航班密度不能适应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际航线尤为突出。

3.民航资源紧缺。

一是空域资源紧缺;二是基地航空公司偏少,航空公司运力投入不足,特别是部分热点航线、支线和货运飞机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三是人力资源紧缺,民航人才建设体系尚不完善。

- 4 -4.民航业自身发展水平低。

航空产业基础薄弱,缺乏与民航运输相配套的航空器零部件制造、修理和航空服务业,规模经济效益低。

配套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

工作系统性不强,整体服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5.民航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偏低。

我省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仍处于产业转型期,与民航关联度比较高的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依然偏小,外向型经济不够发达,推动航空运输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6.郑州机场国际航空市场规模偏小,和大型枢纽机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一是国际旅客运输量偏小;二是国际航线数量偏少;三是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

国际航线运力投入不足,出入境旅客被周边大型国际机场分流现象突出。

二、面临的形势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将推动交通运输业持续繁荣。

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航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国民航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省民航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把郑州机场- 5 -建成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和货运集散区域性中心”,为我省民航业发展明确方向和相关政策措施。

随着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居民收入稳步增加,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民航与贸易、旅游等关联产业相互促进,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持续扩大。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以航空港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轨道交通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逐步建成,为民航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民航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

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我省以郑州机场为依托,建设多种产业集聚发展的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带动人流、物流的加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民航业的持续发展。

同时,我省民航业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是机场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运力短缺;航线网络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完善的枢纽轮辐式航线网络;二是从交通衔接看,我省陆路交通网络发达,但尚未与航空网络形成有效对接,发展多式联运体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三是周边省份机场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加速改善,枢纽机场竞争加剧;四是高铁的发展对中短程航线造成一定冲击,加快发展民航业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这一总体战略目标,统筹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建设。

强化陆空衔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

打造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和全国重要的航空客运中转换乘中心。

坚持适度超前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前提下,以满足航空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河南民航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提升河南民航业综合竞争实力,发挥航空运输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和带动作用,促进河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安全第一。

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贯彻落实持续安全理念,在确保航空、空防和地面安全的前提下,推进民航大发展。

坚持适度超前。

结合我省实际,适度超前规划和建设全省机场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坚持统筹协调。

注重统筹兼顾、区域协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速度与质量并重、结构和效益统一。

- 7 -坚持改革创新。

全面提升河南民航创新能力,将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转化为民航发展的动力,努力加快民航现代化进程。

坚持节能环保。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资源,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节能减排,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民航发展机制。

(三)主要目标至2020年,河南民航业基本发展成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航空运输持续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

——运输机场体系初步建成。

到2015年,完成郑州机场二期、洛阳机场、南阳机场扩建工程以及信阳、商丘军民合用机场改扩建工程,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5个。

到2020年,建成豫东北和鲁山机场;规划研究三门峡、潢川、周口、济源等支线机场。

全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航线通达”的运输机场体系。

——航空运输能力显著提高。

至2015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86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5万吨,其中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至202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2万吨,其中- 8 -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

——郑州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功能完备。

至2015年,郑州机场二期工程、区港联动工程、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等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全国、连接世界各大区的枢纽轮辐式航线网络基本形成;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已经建立,实现空地高效对接。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基本建成。

2015年实验区建设初见成效,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货运集散中心,培育形成全国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初步构建起现代航空都市基本框架。

——通用航空运输体系基本建成。

完成我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配合国家全力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全面发展通用航空。

合理规划布局全省通航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初步形成全省通航机场体系和航线网络,做好通航相关的航空制造、维修等产业集聚,成立一定数量的通用航空公司,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要和航空消费需求。

四、构建省内运输机场体系(一)省内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期内,建成信阳明港、商丘、豫东北和鲁山4个民用机场,规划研究三门峡、潢川、周口、济源等支线机场。

全省将初步建立以郑州机场为核心,以洛阳、南阳、信阳明港、商丘、豫东北、鲁山机场为辅助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运输机场体系。

- 9 -- 10 -图1 : 河南省运输机场规划布局图(2011-2020)(二)战略定位——郑州机场。

建成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成为重要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河南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间布局的核心。

现有机场拟建机场 规划机场南阳姜营机场洛阳北郊机场 商丘机场 明港机场豫东北机场三门峡机场鲁山机场潢川机场郑州机场周口机场 济源机场——洛阳北郊机场。

发挥飞行训练教学优势,大力发展飞行执照培训和学历教育,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的飞行员培养训练基地;与郑州机场错位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干线机场;郑州航空枢纽的主要备降机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