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7、《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大纲》

07、《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大纲》

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大纲(试行)浙江省水利厅二○○九年四月目录1 总则 (1)2 评价程序 (2)3 工程质量复核 (2)4 防潮标准复核 (3)5 结构稳定复核 (4)6 渗流安全复核 (5)7 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复核 (5)8 运行管理评价 (5)9 总体安全评价 (6)附录:海塘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 (9)条文说明 (10)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技术大纲(试行)1 总则1.1 为做好全省海塘工程安全鉴定工作,规范安全鉴定的工作内容、方法及评价标准,根据《浙江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水利部《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以下简称《设计规范》)、《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浙水管〔1999〕56 号,以下简称《技术规定》)和《浙江省海塘工程安全鉴定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大纲。

1.2 本大纲适用于全省已建设计重现期(下同)20 年一遇以上的一线海塘工程。

20 年一遇以下的海塘工程可参照执行。

1.3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主要是对海塘工程现状是否满足原设计要求进行复核,并判别工程安全类别。

复核时要突出重点,因塘而异。

1.4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项目包括工程质量、防潮标准、结构稳定、渗流安全、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运行管理等。

有抗震复核需要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1.5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除应符合本大纲外,尚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12评价程序2.1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按评价单元开展。

评价单元可按以下原则之一确定:1、以原设计批复的塘段划分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对中间无大的山体间隔、属同一个单位管理的连续性海塘可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3、同一个单位管理、保护面积较小的海塘闭合区可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2 评价时应充分收集勘测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维修加固和工程地质、潮位系列、塘顶高程、塘前滩涂及保护区社会经济等资料,并开展必要的勘探、测量、检测和试验工作。

2.3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应先进行现场检查,选取典型断面,从工程质量、防潮标准、结构稳定、渗流安全、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运行管理等分项进行复核,综合形成评价单元的总体安全评价意见。

2.4 典型断面应选取相对不利断面,选取时综合考虑结构型式、地质条件、塘顶沉降、塘前滩涂、海塘走向等因素。

2.5 对一个评价单元,典型断面的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 个,每隔500~1000 米应选取一个典型断面。

3工程质量复核3.1 工程质量复核主要是评价现状工程质量是否满足设计2要求。

3.2 工程质量复核一般通过现场检查进行,辅以必要的勘探、检测和试验。

现场检查主要内容详见附录。

3.3 检查重点是塘前消浪防冲设施,迎潮面、塘顶、背水坡等护面结构,塘身填筑材料、防渗土体等主要材料,镇压层、护塘地等护塘设施,以及交叉建筑物与海塘结合部位等,对工程存在的变形、裂缝和架空等严重质量隐患进行安全影响分析。

4防潮标准复核4.1 防潮标准复核主要是评价工程现状防潮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2 复核主要内容包括塘顶高程和越浪量。

4.3 设计潮位。

原则上应利用延长后的潮位系列资料,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

4.4 波浪要素。

深水波要素和塘前波要素按《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有关要求进行计算。

如工程附近设有测波站,应根据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求得深水波要素。

4.5 波浪爬高。

根据塘前波要素,按《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对现状断面进行波浪爬高计算。

对位置重要或断面型式复杂的海塘可结合模型试验确定波浪爬高。

4.6 塘顶高程复核。

根据复核后的设计潮位、波浪爬高等,按设计时确定塘顶高程的方法计算塘顶高程,并与原设计塘顶高3程对比,取二者大值为要求达到的塘顶高程。

4.7 越浪量复核。

对现状塘顶高程低于要求达到的塘顶高程的海塘,需进行越浪量复核。

越浪量可按《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进行计算,重要海塘可通过模型试验复核。

4.8 塘顶高程差值计算。

要求达到的塘顶高程与现状塘顶高程的差值即为塘顶高程差值,以此判断海塘现状防潮能力。

对塘顶高程差值超过30 厘米的海塘,应进一步查明沉降的范围和程度。

5结构稳定复核5.1 结构稳定复核主要评价现状运行工况下工程结构是否稳定。

5.2 复核主要内容包括整体稳定、消浪防冲和塘身结构,对已暴露出的问题或出现的异常情况应作重点复核。

5.3 整体稳定复核。

按《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根据复核后的设计潮位值和现状运行工况进行典型断面的整体稳定复核,复核时应根据海塘工程现状环境条件和地质情况等取用有关参数。

5.4 消浪防冲复核。

计算护面结构的稳定性,复查塘前冲刷情况,以及消浪防冲、保(防)护设施完好情况。

5.5 塘身结构复核。

主要对防护墙、防浪墙、基础、框架等结构的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进行复核。

必要时进行应力应变分析。

46渗流安全复核6.1 渗流安全复核主要评价海塘工程的现状防渗结构是否满足正常运行要求。

6.2 复核主要内容包括经历高潮位的运行工况调查,防渗土体和反滤结构复核。

对位于粉砂地基的海塘应进行渗透稳定计算。

6.3 经历高潮位的运行工况调查。

重点调查经历过高潮位的海塘内坡、塘脚、连接部位等是否存在渗水、松软隆起或塌陷等现象。

对海塘施工合垅、修复堵口和险工险段等应作重点调查。

6.4 防渗土体复核。

重点复核设计断面现状防渗土体的高程和厚度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6.5 防渗反滤结构复核。

根据现场检查,复核反滤结构的完整性。

7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复核7.1 交叉建筑物主要指海塘配套的水闸、泵站、旱闸、穿塘管线、码头、桥梁等。

7.2 复核主要内容包括交叉建筑物与海塘的连接部位是否存在开裂、脱空、移位、渗漏等安全隐患,与海塘建设标准是否一致。

对交叉建筑物自身的安全评价按相应规定进行。

8运行管理评价8.1 运行管理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海塘日常运行管理、维修养5护和安全监测等。

对海塘工程经历的高潮位运行情况应专门评述,并可参照年度海塘管理考核成果进行评价。

8.2 日常运行管理评价。

参照《浙江省海塘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8.3 维修养护评价。

按照《浙东海塘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规定(试行)》(浙水管〔2006〕33 号)、《钱塘江海塘工程维修养护技术规程》(DB33/T 596­2006)等要求进行评价。

对进行过大修或加固的海塘工程应进行加固效果评价。

8.4 安全监测评价。

主要评价安全监测设施是否配备齐全,日常监测工作是否按规定开展等。

9总体安全评价9.1 在分项复核的基础上,提出海塘安全综合评价意见,并对海塘工程进行安全分类。

海塘工程安全类别分为三类:一类塘:无影响工程正常运行的缺陷,经常规维修养护可正常运行;二类塘: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或损坏,经大修或局部加固后可正常运行;三类塘:工程存在严重安全问题,须经除险加固后才能正常运行。

9.2 同时满足下列情形的,鉴定为一类塘:1、运行中未暴露出明显的质量问题。

62、各典型断面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设计要求,消浪防冲设施和塘身结构稳定均满足要求。

3、塘身沉降均匀,无明显变形,沿线塘顶高程差值均小于30厘米,越浪量满足设计要求。

4、运行中渗流状态正常,粉砂地基海塘计算复核渗流状态正常,淤泥质地基海塘防渗土体的设置满足规定要求。

5、交叉建筑物与海塘的连接部位无明显缺陷,且二者的建设标准配套。

6、海塘维护良好、运管正常。

9.3 整体稳定满足设计要求、维护良好的海塘,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鉴定为二类塘。

1、工程运行中已暴露出一定的质量缺陷但尚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

2、平均塘顶高程差值小于30 厘米,且最大的高程差值未超过允许部分越浪设计要求的安全加高值;塘顶高程差值虽均未超过30 厘米但越浪量超过允许值。

3、塘身存在局部渗漏现象,粉砂地基海塘出口防渗反滤结构基本完整,淤泥质地基海塘防渗土体的设置基本满足规定要求。

4、交叉建筑物自身安全,但与海塘的连接部位存在开裂、移位现象,或交叉建筑物建设标准低于海塘建设标准。

9.4 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鉴定为三类塘。

1、工程运行中已暴露出影响工程安全的质量问题。

72、整体稳定安全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或消浪防冲设施、塘身结构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3、平均塘顶高程差值超过30 厘米,或局部塘顶高程差值超过允许部分越浪设计要求的安全加高值。

4、海塘存在严重渗漏现象,淤泥质地基海塘防渗土体的设置不满足设计要求,粉砂地基海塘出口防渗反滤结构不完整,或渗流稳定计算复核成果不满足要求。

5、交叉建筑物与海塘连接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交叉建筑物自身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9.5 对评价为二、三类的海塘,应提出加固处理的意见和措施。

8附录:海塘工程现场安全检查内容注:附属建筑物的安全检查内容需另附。

9条文说明1 总则1.1 为提高防御台风暴潮能力,我省沿海各地按照《技术规定》兴建了大量的标准海塘,发挥了显著的防台减灾效益。

按照《浙江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规定,目前大多海塘已到鉴定年限,应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由于国家尚未出台海塘、堤防安全评估的办法,为指导各地规范海塘安全鉴定工作,合理评价工程安全状况,结合我省海塘实际情况和加固前期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大纲是十分必要。

1.2 全省海塘共2200 多公里,其中100 年一遇海塘270 公里,50 年一遇海塘900 公里,20 年一遇海塘400 公里,10 年一遇及非标准海塘630 公里。

为较全面掌握海塘的安全状况,大纲适用范围为20 年(含)一遇以上的一线标准海塘,包括专用海塘。

1.3~1.4 我省《技术规定》与水利部《设计规范》在海塘结构、塘顶高程等方面的计算方法上是基本一致的,在大纲中进行了必要的衔接;但在防潮标准与工程等级、塘顶高程的确定等方面,二者存在一定差异,在鉴定阶段,差异之处以《技术规定》为主要评价依据,但在海塘加固设计中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海塘工程安全评价的内容有工程质量、防潮标准、结构稳定、渗流安全、交叉建筑物安全影响、运行管理等,由于海塘结构型式、地质条件、运行工况等方面存在差异,评价重点应突出结构10稳定、防潮标准、工程质量等内容,对不涉及的项目内容可予简略。

1.5 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主要指结构计算、桩基处理、渗流计算等方面的技术规定。

2评价程序2.1 安全鉴定工作原则上以保护同一闭合区的海塘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考虑到河口两岸海塘大多连续、长度长,也可能分属不同的管理单位和行政区域,以及岛屿海塘保护面积较小且较分散等情况,为统一安全鉴定成果,提高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符合条文中三种情况之一的海塘均可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2 资料收集是开展安全评价的基础工作,必须认真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验证和分析,特别是塘顶高程、塘前滩涂高程、基础地质、工程质量等主要现状资料,应通过测量、勘探、探查、检测和试验等手段进行收集,以保证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