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题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业姓名学号学院班级指导教师一.中共一大各地代表共13人及其事迹: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他是在广州与陈独秀商谈工作期间,受陈个人委派参加会议的)。

长沙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张国焘、刘仁静广州小组:陈公博旅日小组:周佛海共产国际:马林(荷兰人)和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俄国人)李达: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书记。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建国后,长期担任武汉大学校长和中国哲学学会会长,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李汉俊: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之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在中共三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后脱离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

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董必武: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

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陈潭秋:1921年创办湖北人民通讯社,任社长。

7月,陈潭秋与董必武参加了中共一大,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先后出席了中共三大、五大、六大,1934年1月出席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中央红军长征时,留任中央苏区分局委员,领导开展游击战争。

1935年8月,与陈云等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留驻共产国际工作。

1939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

1942年9月17日被反动军阀盛世才监禁,在监狱中坚贞不屈,次年9月27日在新疆遭杀害。

由于消息隔绝,在中共七大上仍被选为中央委员。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包惠僧: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与陈公博代表广州区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八一起义后,与中共脱离组织关系。

1930年参加发起成立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脱离第三党恢复国民党党籍。

1948年后举家迁往澳门。

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

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同年12月毕业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研究员、参事。

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

1979年7月2日病逝于北京。

生前撰写了许多回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史料。

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何叔衡: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党的一大。

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委员。

1928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

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

1931年11月,何叔衡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王尽美:王尽美生于1898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

1921年春,王尽美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

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主任。

1922年1月,参加在莫斯科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

7月,在上海出席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会后被留在中央负责领导工人运动。

参与制订《劳动法大纲》,先后领导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罢工斗争,并为开滦五矿总同盟罢工指挥部的成员之一。

1922年11月,在山海关领导建立党的组织。

1923年2月,被反动当局逮捕,经工人营救获释。

后重回山东,主持山东党的全面工作。

1924年1月,参加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1月,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5年1月,出席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2月,抱病组织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参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因长期积劳成疾,于1925年8月19日在青岛逝世,时年27岁。

邓恩铭:中共一大代表,山东中共党组织的创始人,贵州荔波人。

1921年7月,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与其他代表共同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受到列宁的亲切接见。

1922年6月,从苏联回到山东。

1923年底,建立了青岛第一个党支部,担任中共直属青岛支部书记。

1925年2月,组织领导青岛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4~5月,又组织领导了青岛纱厂工人大罢工。

1925年11月,山东地区委员会机关被敌人破坏,他被捕入狱。

后保外就医。

1926年6月,担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

1927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8月回山东后,任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9年1月19日,因叛徒告密,邓恩铭在济南第二次被捕。

并组织领导了两次越狱斗争,第一次是1929年4月19日晚上,只有杨一辰一人逃出;第二次是7月21日晚饭后,在地下党的接应下,6人冲出监狱,他却因受刑过重,体弱多病,行动困难,被敌捕回打入死牢。

1931年4月5日,与刘谦初、吴丽实等22位共产党员一起被国民党山东当局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

面对敌人酷刑,邓恩铭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张国焘: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成为叛徒。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局三个成员之一(其中,中央局总书记:陈独秀;组织主任:张国焘;宣传主任:李达),兼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

1937年3月中共中央举行会议,清算了他的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继续让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1938年4月初他只身逃离陕甘宁边区,经西安到武汉,脱党逃到国民党方面。

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

1949年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

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刘仁静: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在“一大”的13位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个,当时年仅19岁。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在上海任团中央书记。

1926年去莫斯科列宁学院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的活动。

1929年8月回国后组织托派“十月社”。

1929年因参加托派活动,被开除出党。

曾任三青团宣传处科员,国民党第十战区战干四团教官等。

1935年被国民党逮捕,1937年出狱。

1948年发表反共文章《评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1年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翻译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等著作,署名刘若水。

1956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讲授政治经济学。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1966~1978年被关押。

1986年底,任人民出版社特约翻译、国务院参事。

卒于1987年8月5日。

陈公博:(1890年10月19日一1946年6月8日),1921年春参与组织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因投靠军阀陈炯明而被开除党籍。

1925年回国加入国民党。

1927年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1931年蒋汪合流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和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部长。

1938年随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逃亡日本,后被引渡回国,1946年4月在江苏高等法院受审。

4月12日,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

6月8日行刑枪决,到法庭时,陈公博给家属写封遗书,又给蒋中正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即缀笔。

随后,陈公博被五花大绑,游街示众。

下午时被执行死刑,享年57岁,尸体葬于上海市公墓。

周佛海: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国国民党政府要员,后沦为汉奸。

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4年冬脱离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1938年12月,随汪精卫投敌。

1941年3月,周佛海代行行政院长一职。

汪精卫病死后,周佛海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日本投降后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

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

1946年10月21日,南京高等法院第一法庭对周佛海进行公审。

11月7日,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

次年3月,蒋介石发布特令,以“响应反正”、“戴罪图功”,“以观后效”为由,将周佛海“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

马林:(Maring) (1883.5.13--1942.4.13)原名亨德立克斯. 斯内夫利特: Hendricus Josephus Franciscus Marie Sneevliet (Henk Sneevliet) 荷兰共产主义活动家。

生于荷兰鹿特丹市一个职员家庭。

1921年初受共产国际委托,来到中国,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于7月在上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向中共党中央委会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并同孙中山建立了联系。

1923年10月调回莫斯科,在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同年再次回到中国。

1924年又回到苏联,4月回到荷兰,任全国工会书记处主席。

1927年因参加托派组织脱离荷兰共产党。

1929年建立托派组织革命社会党,担任书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荷兰抵抗运动,在德国占领期间,参加了反法西斯斗争并编辑秘密报纸《斯巴达克》。

1942年被纳粹杀害(一说1940年前后死于集中营)。

尼克尔斯基(1889-1938),本名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

尼克尔斯基是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两位共产国际代表之一,作为赤色职工国际代表,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