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教学方法指导
一、结合课文内容的练习题
1. 文中内容
很多课后练习题,都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目的
是引导学生多读课文,以读书为主。
如,二年级上册《我是
‘我’会变成些什么。
”三年什么》课后练习题:“说说‘我’是什么,
级上册《父亲、树林、鸟》课后练习题:“为什么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从文中能找到答案的练习题几乎每一课
都有。
2. 仿说仿写
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用能力,是统编小
学语文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所以有不少仿说仿写的内容。
如,一年级上册《四季》课后练习题:“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
3. 语言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体现学以致用,统编教材在这
个方面落实得很好。
如,一年级《项链》这一课有一些色彩
词,课后练习题是“读一读,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如,出示了“金色的”“雪白的”等还有“小鸟、太阳”等词。
4. 背诵课文
学语文需要积累,这一点我们是有教训的。
优美的段落、句子,课后要求背诵,积累语言。
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
石》课后练习题:“背诵2—5自然段。
”二年级上册《日月潭》要求背诵“2—4自然段”。
还有的要求背诵全文。
5. 动手实践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很重要的编写理念就是把语文和生
活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如,
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课后练习题:“说一说,你书包里有哪些文具?”“我会把文具摆放整齐。
我会自己整理书包。
”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练习题
1. 同伴游玩
玩耍是儿童的天性。
做游戏、捉迷藏、藏猫猫、丢手绢、打仗、跳皮筋等,这些学生看似玩的内容,却蕴含着语文学
习的因素。
如,二年级上册《大还是小》一课,课后练习:“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就是和
其他人比较而言的练习题。
2. 生活体验
小学生都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也是学习的重
要资源。
如,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练习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可以选用下面的词语,仿
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下面给的词语是“乘着风”“纷纷出发”等。
3. 社会见闻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特别是城市的学生,经常会走向
社会参与实践活动,如,郊游、旅游、到公园游玩、参观科
技展览等,这些经历、见闻,很多都是学习的资源。
如,二
年级上册《葡萄沟》课后练习题:“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
4. 学习生活
学习生活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类题目,课后出现的也比较多。
如,一年级上册《小书包》课后练习:“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
”
5. 各种媒体
现在是“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每天都在我
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使我们不得不去听,去看。
信息获得的途径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课外阅读、微信微博,以及互联网等。
课后练习题的教学方法
一、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的练习题
1. 教学凭借
参照课后的练习题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这是统
编小学语文教材编者的重要理念。
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
用课后练习题,这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避免教学中走弯
路起到很好的保证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教师
一定要有把课后练习题融入教学的意识,围绕课后练习,制
定目标并展开教学,教学不要游离于课后练习题之外。
当然,这也不排除教师根据学情和对课文的理解再设计几个问题。
如,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后练习题:“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中要有一条“知道前后左右的同学”,并把这个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再如,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课后练习题:“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说说图片里的石头,再选一张图片写下来。
”下面出示包括“好像”“真像”在内的两句话和三张图片。
制定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有“用‘好像’‘真像’看图写话”的要求。
2. 以读为主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的练习题,尤其是能在课文中直接找
到答案的练习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这样,教学
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
如,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后练习题:“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这是一个牵涉全文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朗读或者默读课文,学生读后就
知道了小蝌蚪、水泡泡、荷叶。
这类题目,第一学段的课后
练习中大量出现,就是倡导学生多读书,和文本对话。
三年级《海滨小城》课后练习:“说一说,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什么样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着这些问题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回答时,再重新深入读
课文得出答案。
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课后练习题:“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
的。
”这个问题较大,必须联系课文内容回答,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默读,抓住“爬”“爬向”“又爬向”“用力摇晃”“爬来爬去”“拢到”“扎在”“驮着”等重点词来说。
3. 讨论交流
有些课后练习题有一定难度,不是很快就能回答出来
的,需要动脑筋。
如,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后练习题:
“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这个
问题就要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以和同学互相
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4. 调动积累
如,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课后练习“读一读,照样子,看谁说得多。
”出示了“明亮的眼睛”等例子,还有()的眼睛、()的头发。
这就要调动学生积累的词语来
回答。
这类练习题,只要词语搭配正确就可以,没有唯一正
确答案。
5. 结合主旨
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主旨,只是教材根据年段的要求和语
文要素,有时不提文本的主旨。
但有的课后问题,指向了课
文主旨,教学时就要涉及主旨。
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课后练习题:“想一
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就需要学生结合文本的主旨,从而得知:事物之间都是互相
联系的,没有叶子,也长不出葫芦,不能孤立和简单地看问
题。
寓言故事的寓意,人物的精神、品质、特点等,都是和
文本主旨有关联的,回答这一类问题,就要引导学生往文本
的主旨上靠。
6. 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理念,语用的方法很多,其
中,讲故事、复述课文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课后“根据下面的提示,讲
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也是课文的提纲。
这一课的要求是借助提示,复述课文,这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而了解大禹的事迹、体会大禹崇高的精神品质,则不作为教
学的重难点。
再如,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后练习题:“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
“柏树枝”,学生需要的。
”下面出示了“象脚鼓”“凤凰花”“银碗”
思考一番,梳理好自己的语言。
二、联系学生生活的练习题
1. 指向正确
联系学生生活的课后练习题,如果教师不加以启发和引
导,学生在回答课后练习题的过程中,会感到为难。
大部分学生往往一下子很难联想起生活中的内容,不知
道怎么联系生活,联系哪些生活实际,缺乏思维线路,一般
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很快回答出来。
教师要对联系学生生活的练习题进行准确定位,才能做
到巧妙地引导。
教师备课时,要把这些内容作为重难点,在
准确把握教材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年段,特别是学情做到
心中有数。
这时,教师如果有一定的指向,学生联系生活就
变得比较容易。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以明
确的思维线路呢?
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这是《我是什么》一课中的问题:(1)“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柔,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
(2)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
奔跑,在海洋里唱歌。
第1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你和小朋友玩耍时,有时
候你做什么,有时候你又做什么?
第2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在家里,你在不同的房间
里会做什么?教师给学生正确的指向,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学生回答相对就容易。
2. 启发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