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诗歌同步总结.ppt
中国现代诗歌同步总结.ppt
• 2.下面对冰心的《纸船—寄母亲》一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 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 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 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合 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 归去。 1923.8.27.
• A.作者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心 爱的人儿”,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 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恋祖国的热烈感情。 B.这首诗,诗人把自己比作在炉中燃烧的 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国的炽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 天光。”是指诗人长期被黑暗社会压抑, 到现在(写此诗时)才获得自由。 D.全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 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诗人的深情和热 望,极富美感,令人感动。
学生活动
答案
示例共析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 . 同 情 老 马 受 到 的 折 磨 以 及 被 任 意 蹂 躏 的 命 运 。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诗歌欣赏四步曲
体悟(感情) 联想想象(意境) 捕捉(意象)
朗读(节奏)
诗歌,用形象来作代言,用情感来 作灵魂。
形象
情感
意象
意,欣赏者的心意、情志 审美主体眼中的 形象或心中的物。 也就是凝聚了诗 人思想感情的客 观事物。
象,物象
意象分类
形象性
意象
想象联想
再现
诗人创作时,选取意象营造意境; 那么,读者在欣赏诗歌时,应该将意象 组合起来,感受意境。
(一)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 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 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二)语言
• A.开篇入题,诗人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 行为——折纸作船写起,为抒发对母亲的 深情作铺垫。 B.第二节四句,诗人直接点明了纸船应去 的方向,表达了诗人强烈诚挚的心愿。 C.结尾“卒章显志”,点明了她祈求想象 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能载着她对母亲的 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 亲的身边。 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 方法,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 含蓄、深沉。
示例共析
对诗人臧克家在1932年写的《老马》主旨理解正确的是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
A.反映旧中国生产力低下,长途运输还得靠老马拉车。 B . 同 情 老 马 受 到 的 折 磨 以 及 被 任 意 蹂 躏 的 命 运 。 C.显示旧中国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命运十分悲惨。 D.揭示旧中国人民正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深重的苦难。
• 4.对下列短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坚壁 田间 狗强盗, 来,我告诉你: 你要问我么: “枪,弹药,埋在哪儿?” “枪,弹药, 统统埋在我的心里!” 1943年6月作 注:“坚壁清野”是抗战时期,我军民对 付日军“三光”政策的方法之一。指把粮 食、枪弹等埋藏起来,不让敌人得到。
• A.开头直呼“狗强盗”,三个字把“我” 烈火般的愤怒和仇恨倾泄无遗。 B.“你要问我么:/枪,弹药,/埋在哪 儿”这个设问表示“我”已把敌人看透了, 突出了“我”的自信,敌人的气急败坏。 C.“来,我告诉你”几句,是“我”面对 敌人搜查时的嘲弄斥责之词,也是全民抗 战的真实写照。 D.全诗采用虚拟手法塑造了“我”的形象, 而对敌人却有意冷落,不费笔墨,表现了 诗人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极端蔑视和仇恨。
关键词句的理解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修辞手法的判断
修辞的(直抒胸臆)
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赋、比、兴(创作方法)
表现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 各种修辞
小结
•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 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 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 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 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
上人
. ( 德 国 诗 人 荷 尔 德 林 )
诗 意 地 栖 居 在 大 地
东诗 西是 真 德 正 国 让 海 我 德 格 们 尔 安 居 的 .
,
( )
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
生活
提供 资源
诗人
含情
创造
诗歌
凝结 寓意
巧妙
读者
鉴赏
意义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 风格
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2、豪放/婉约 3、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 意境
1、诗人的“情”与“理” 2、事物的“形”与 “神”
思想内容
• 思想感情
– 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 –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
• 内容主旨
– – – – 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