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业板市场现状、特点及风险研究发表时间:2010-08-05T15:12:28.937Z 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4月中旬供稿作者:耿贺敏;范佳;石善冲[导读] 创业板市场推出的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同时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耿贺敏;范佳;石善冲(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摘要:本文介绍了海外创业板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并比较了海外创业板与我国创业板的差别,分析了我国创业板市场所面临的风险,最后提出了规避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创业板市场;主板市场;投资风险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028-020 引言创业板市场推出的目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同时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创业板市场是为了适应创业和创新的需要而设立的新市场,与主板市场只接纳成熟的、已形成足够规模的企业不同,创业板市场以成长型的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
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也成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改革、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途径。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位是“服务成长型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
创业板上市的要求是具有“两高六新”特点的企业[1]。
“两高六新”,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技术、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
创业板(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GEM)也被称为“二板市场”,即股票第二交易市场,以纳斯达克(NASDAQ)市场最具代表性。
在国外,创业板市场又叫另类股票市场,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针对中小型公司、新兴企业,尤其是具备“五新三高”(新经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服务,高技术、高成长、高增值)特点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板市场在上市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与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在我国,创业板创立的主要目的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两高六新”企业,以解决他们融资难等方面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创业板的推出也使得资本市场与风险投资相结合,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
1 海外创业板与我国创业板比较分析1.1 海外创业板简介自1962年首家创业板(1968年关闭)成立以来,全球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设立了75家创业板市场。
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起步、繁荣、调整和复苏四个阶段。
1990年以前属于创业板的起步阶段。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率先设立了有别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其形成具有自发性,但规模较小,大多从属于主板市场,有的更要求创业板公司成长到一定规模后必须转到主板市场。
1990-2000年创业板进入繁荣阶段,这是海外创业板市场的“黄金十年”。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0年的500点左右涨到2000年3月已超过5000点。
在NASDAQ的巨大示范效应下,全球掀起创业板创立的高潮,这十年间诞生的创业板市场就有47家,包括英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创业板市场也是此时诞生的。
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及美国经济的调整,从2001年开始创业板市场进入了调整期。
互联网泡沫破灭使创业板市场潜在问题的暴露出来,例如创业板过度投机、上市公司丑闻、市场流动性不足、上市资源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导致了大量创业板市场被关闭,纳斯达克也暂停了其全球扩张的步伐(纳斯达克日本市场、欧洲市场都被陆续关闭)。
现在处于创业板的恢复阶段,主要特点是创业板继续缓慢的发展,并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设有40多家创业板市场,其中大部分市场交易不活跃。
国外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相比较,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业板市场的潜力大,以纳斯达克市场上的微软、英特尔的成长最为著名。
创业板市场对公司历史情况和业绩要求比较低,市场上主要关注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成长空间等。
高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上的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其次,创业板市场是高风险市场。
同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上市公司规模小、业务新兴、公司产品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上市公司破产倒闭的概率和案例也比主板市场要高得多。
再次,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较低、简单灵活。
如前所述,创业板市场是一个前瞻性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所以对上市公司的市场规模和赢利要求相对主板市场都低。
国外很多创业板市场对创业企业净有形资产和赢利不作要求,创业板上市企业不需要核准,只登记备案即可上市交易,相对于主板简单灵活,费用也低很多。
最后,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风险承受力相对主板市场较强。
在创业板市场进行投资具有非常高的风险性,所以在创业板市场上进行投资的主要是寻求高额投资回报、能够承担得起高风险、熟悉投资知识和投资技巧的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主要包括专向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共同基金、有经验的个人投资者等。
1.2 我国创业板现状与特点从2000年准备筹备到2009年10月正式上市交易,我国创业板上市经历了漫长的阶段。
期间,我国创立了中小企业板,尽管具有主板市场特征,但也被看做是为创业板推出的一个过渡性市场。
我国创业板市场从筹备开始,就在设计上注重吸取海外创业板市场建设的经验教训,防止重蹈海外创业板的覆辙。
我国创业板在实际操作中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相结合,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我国创业板相对于其他地区的创业板具有以下不同之处:①我国创业板上市标准严格。
首先我国创业板强调“净利润”要求,对企业规模也有较高的要求,这些严于海外创业板市场;其次,我国创业板要求企业上市前不得存在“未弥补亏损”,而海外创业板市场则少有类似规定。
同时,创业板暂时不能够转为主板,防止优质创业企业流失,以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保证创业板的活力。
②面临投资风险高。
除具有其他创业板的“两高”外,我国创业板还有“三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市净率。
最初上市发行的28家企业的高发行价和高发行市盈率远超过2009年中小板24家IPO公司。
创业板首次上市的绝大多数公司发行市盈率均高于同行业平均估值水平。
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将面临更高的投资风险。
我国股票市场呈弱有效性,投机气氛强劲,而且我国股票市场有政策市之称,政策因素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我国创业板投资风险增加。
③从对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分析中看出,大多数企业已经过了快速成长期,处于成长后期或者成熟期。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后备资源丰富,有众多中小企业可选。
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创业板推出初期选择了一些业务相对稳定的公司,他们成长不确定性降低,赢利可以预见,减低投资预期,并减少投资风险。
④对投资者的做出风险告知。
我国股票市场上活跃着众多散户,他们习惯于主板市场上的操作。
但创业板作为我国新生市场,他们并不太熟悉,主板市场上的投资经验并不一定适合创业板。
为了减少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证券公司在充分评估投资人风险承受力以及告知风险后,现场让投资人签署创业板开户协议书。
并在制度上规定具有两年以上交易经验的股民,其账户在两个交易日后可开通;而那些交易经验不足两年的股民,其创业板账户则要在五个交易日后才可开通。
⑤我国创业板市场定位较为广泛。
海外创业板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创业板不应将上市公司的范围局限于高科技企业。
数据显示[2],香港创业板和德国新市场在高峰时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市值分别占整个市场的80%和50%,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很多企业经营失败,影响到整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而纳斯达克市场的行业计算机行业市值超过40%,但工业、金融、电信等行业也占据了半壁江山;英国AIM创业板覆盖了高科技公司、传统的制造行业、第三产业的服务公司等众多企业领域。
我国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要求是“两高六新”,“两高”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六新”即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业模式。
首次上市的28家创业板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材料、新能源六大行业,其中,电子信息、现代服务占比达68%。
另外,还出现了一些目前的上市公司尚未涉及的行业,如技术检测、影视制作、医疗连锁、农机连锁以及各种创新模式或业态的结合[3]。
2 我国创业板面临的风险我国创业板的推出,弥补了我国主板市场上的缺陷,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性高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创业板在制度设计中与主板市场在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委托关系等方面有区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风险。
但是由于创业板自身的特点,风险仍然很大。
创业板投资者主要面临以下风险:2.1 流动性风险所谓流动性风险是指股票在变现时股价波动的幅度。
因为创业板公司规模比较小,发行的股数少,且公司经营不稳定。
从理论上讲,股本较小的企业,价格波动一般较大,经营好股价上涨较快,经营不好股价快速下跌。
创业板股票面临股价大幅波动的风险,变现难度也较大,如果想要及时兑现,则需要价格让利的幅度更大。
这就容易导致投资者交易成本明显提升,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投资收益。
2.2 经营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处于成长期早期的创业企业,盈利模式、市场开拓都处于初级阶段,不是很稳定,在经营上容易出现起落。
公司现有的盈利能力相对不高,抵抗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新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新模式的适用面与成熟度、新行业的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等都往往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较高,退市的风险较大。
2.3 估值风险创业板市场推出的是一批相对陌生的中小企业。
这些企业,往往靠专利或者专业技术起家,无形资产比重高、成长性好、经营不确定性大。
面对一批这样的企业,传统市场中的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市盈率(PE)等估值指标在创业板市场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如果投资者简单地将主板市场的投资策略、分析方法复制到创业板市场中去,投资风险会被放大。
此外,创业板市场还会涌现一些行业划分更细更专业的企业,投资者要想较为全面地了解这些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如果仅从财务数据发掘,可能无法作出理性的分析。
2.4 技术风险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企业能够利用创业板市场发行上市,但是高新技术转变成产品,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还要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个转变过程是很困难。
有可能技术很好但是因为其他各方面的原因而使产品销路不畅或者是不赚钱,从而使技术转化为市场的风险加大。
而且要对这些技术进行评估,也需要有专业的背景。
2.5 道德风险除了主板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诚信风险外,由于创业板上市公司多是家族企业,并且所处行业特殊,技术含量比较高,使投资者理解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有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