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习题练习(一)蛋白质一、填空1.蛋白质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是 、 、 、 、、 、 和 等。
2.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 ,这是蛋白质元素组成的重要特点。
3.某一食品的含氮量为1.97%,该食品的蛋白质含量为 %。
4.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种,它们的结构通式为 ,结构上彼此不同的部分是 。
5.当氨基酸处于等电点时,它以 离子形式存在,这时它的溶解度 ,当pH>pI 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
6.丙氨酸的等电点为6.02,它在pH8的溶液中带 电荷,在电场中向极移动。
7.赖氨酸的pk 1(-COOH)为2.18,pk 2(3H N +-)为8.95,pk R (εH N +-)为10.53,其等电点应是 。
8.天冬氨酸的pk 1(-COOH)为2.09,pk 2(3H N +-)为9.82,pk R (β-COOH)为3.86,其等电点应是 。
9.桑格反应(Sanger )所用的试剂是 ,艾德曼(Edman )反应所用的试剂是 。
10.谷胱甘肽是由 个氨基酸组成的 肽,它含有 个肽键。
它的活性基团是 。
11.脯氨酸是 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 色产物。
12.具有紫外吸收能力的氨基酸有 、 和 。
一般最大光吸收在 nm 波长处。
13.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含硫的氨基酸有 和 两种。
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 ,由于它含有 基团。
14.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蛋白质的含量应等于测得的氨素含量乘以 。
二、是非1.天氨氨基酸都具有一个不对称性的α-碳原子。
( )2.蛋白质分子中因含有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所以在260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 )3.自然界中的氨基酸都能组成蛋白质。
( )4.蛋白质在280nm 处有紫外吸收是因为其中含有—SH —的氨基酸所致。
( )三、名词解释1.氨在酸的等电点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四、写出结构式及三字母符号1.色氨酸2.半胱氨酸3.谷氨酰胺4.天冬氨酸5.组氨酸五、问答题1.什么是肽键?肽的书写与方向是什么?2.为什么可以利用紫外吸收法来测定蛋白质含量?3.计算半胱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的等电点分别是多少?在pH7的溶液中各带何种电荷?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练习(二)蛋白质一、填空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和三种形式。
稳定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力是。
2.测定蛋白质分子量最常用的方法是、和。
3.当蛋白质分子处于等电点时,它的净电荷为。
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时,蛋白质的含量应等于测得的氮素含量乘以。
4.肽键上有键的性质,它不能,因此,它不能决定多肽链主链的。
5.酰胺平面是由组成键的个原子与相连的两个原子处在而形成的。
6.目前,研究蛋白质构象的主要方法是法。
7.α-螺旋结构中,每一圈螺旋含有个氨基酸残基,螺距为nm,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高主为nm,大都是螺旋。
8.结构域的层次介于和之间。
9.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包括、、、、结构。
10.蛋白质是电解质,在等电点时它的溶解度。
11.镰刀型贫血病是由于蛋白级结构变化而引起的。
12.变性蛋白质失去了生物活性是由于发生变化所引起的。
13.蛋白质变性作用的实质是分子中键断裂,天然构象,不涉及键的断裂。
二、是非1.肽键可以自由旋转,因此蛋白质的构象是由肽键的旋转而决定的。
()2.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中每3.8个氨基酸残基便旋转一周。
()3.蛋白质的亚基和肽链是同义词,因此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数就是它的亚基数。
()4.蛋白质变性后,其一级结构受到破坏。
()5.α-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多肽链形成的。
()6.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最易溶解,因此时溶解度最大。
()7.用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先洗脱下来。
()三、名词解释1.超二级结构2.肽平面(酰胺平面)3.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4.盐析四、计算及问答题1.从夫菌中分离得到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76,000(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120),问:(1)如果这种蛋白质是一条连续的α-螺旋,它是多长?(2)如果这种蛋白质是单股β-折叠,它应是多长?2.计算一个含有89个氨基酸残基的α-螺旋的轴长?如果此多肽的α-螺旋充分伸展时有多长?3.什么是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三级结构有什么特点?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力有哪些?4.什么是蛋白质的四级结构?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亚基是否必须相同?5.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变性蛋白质发生了哪些性质上的变化?练习(三)核酸化学一、填空1.核酸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
2.DNA与RNA碱基组成的主要差别是(1);(2)。
3.细胞中所含的三种RNA是、和。
4.B-DMA双螺旋中,每个碱基对上升,每圈双螺旋上升,双螺旋每转一圈含有碱基对。
5.某DNA样品含18%腺嘌呤,T的含量为%,C的含量为%,G的含量为%。
6.稳定DNA双螺旋结构的力是、和,其中是最主要的力。
7.生物体内天然状态的DNA主要是以型存在。
8.DNA分子中A-T之间形成个氢键,G-C之间形成个氢键。
9.脱氧核糖核酸在糖环的位置不带羟基。
10.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后者是由和组成的,基本组成单位之间通过键相连而成为核酸。
11.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关系。
12.碱基与戊糖间为C-C连接的是核苷。
二、是非1.DNA中碱基酸对规律(A=T,G=C)仅适用于双螺旋DNA,而不适用于单链DNA。
()2.双链DNA中一条链的核苷酸顺序为pCTGGAC,那么另一条链相应的核苷酸顺序为pGACCTG。
()3.双链DNA中,嘌呤碱基含量总是等于嘧啶碱基含量。
()4.在一个生物个体不同组成中的DNA,其碱基组成不同。
()5.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6.DNA双螺旋的两条链方向一定是相反的。
()7.自然界中只存在右旋的DNA双螺旋。
()8.碱基配对发生在嘧啶碱和嘌呤碱之间。
()9.生物体内存在的DNA都是以Watson-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形式存在的。
()10.DNA只存在于细胞(真核与原核)中,病毒体内无DNA。
()三、名词解释1.DNA的一级结构2.碱基配对规律四、写出结构式及相应符号1.写出胸腺嘧啶、尿苷、5'—腺苷—磷酸的结构式及代号2.写出3',5'—环腺苷酸的结构式及缩写符号五、计算题及问答题1.某基因的分子量为6.18⨯105道尔顿,求此基因的长度。
(碱基对平均分子量为670)2.某DNA分子长度为50μm,求其近似分子量。
3.如果人体有1014个细胞,每个体细胞的DNA含量为6.4⨯109对核苷酸,试计算人体DNA的总长度为多少公里?这个长度相当于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2.2⨯109公里)的多少倍?4.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Watson-Crick双螺旋结构模型有何生物学意义?练习(四)核酸化学一、填空1.RNA的茎环(发夹)结构由和两部分组成。
2.tRNA的二级结构呈型,三级结构呈型。
3.tRNA的5'端多为,3'端为用于。
4.核酸分子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是因为嘌呤碱和嘧啶碱基均有。
5.核酸分子对紫外吸收高峰在nm,DNA变性时,键断裂,变性后紫外吸收会。
6.真核生物mRNA5'端有结构,3'端有结构。
7.核酸变性后其紫外吸收,粘度,浮力密度,生物活性。
8.当热变性的DNA复性时,温度降低速度要。
9.(G—C)含量高的DNA,其Tm值较。
10.在碱性条件下RNA发生水解生成和。
11.DNA在温和碱性条件下不易发生水解是因为。
12.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RNA主要分布在,DNA一级结构中,其遗传信息贮存的关键部分是。
二、是非1.DNA和RNA中核苷酸之间的连键性质是相同的。
()2.tRNA的三级结构为三叶草型。
()3.在碱性条件下DNA发生水解,生长2'及3'—核苷酸。
()4.原核生物的mRNA为多顺反子。
()5.不同来源的DNA单链,在一定条件下能进行分子杂交是由于它们有共同的碱基组成。
()6.Tm值高的DNA,(A+T)百分含量也高。
()7.多核苷酸链内共价键的断裂引起变性。
()8.自然界中只存在右旋的DNA双螺旋。
()9.核酸中的稀有碱基是核酸合成时发生错误引起的。
()10.在较强的碱性条件下,DNA中的嘌呤碱会脱落,形成无嘌呤核酸。
()11.病毒中的核酸都分布在蛋白质外部,易表达它的遗传特性。
()三、名词解释1.增色效应2.分子杂交3.Tm值4.核酸变性5.减色效应四、问答题1.比较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RNA结构有何不同?2.什么是DNA的热变性?这种DNA热变性有何特点?DNA热变性后,性质发生了哪些变化?3.DNA与RNA的一级结构有何异同?练习(五)酶一、填空1.全酶是由和组成的,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
2.酶活性中心处于酶分子的中,形成区,从而使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加强。
3.酶蛋白中既作为质子供体又能作为质子受体,还是一个很强的亲核基团是。
4.酶活性中心的结合部位决定酶的,而催化部位决定酶的。
5.Koshland提出的学说,用于解释酶与底物结合的专一性。
6.胰凝乳蛋白酶活性中心的电荷转接系统是由Ser195,His57,Asp102三个氨基酸残基靠键产生的。
7.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主要原因是和结合形成了,使呈活化状态,从而反应的活化能。
8.酶降低分子活化能实现高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和。
9.酶的活性中心包括部位和部位。
二、是非1.酶活性中心为非极性环境。
()2.核糖酶是核糖核酸酶的简称。
()3.酶促反应是通过降低反应的自由能,而加速化学反应的。
()4.全酶是由辅基和辅酶组成的双成分酶。
()5.酶活性中心的催化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6.酶蛋白和蛋白酶虽然名称不同,其基本功能是相同的。
()7.酶促反应即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又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其它的生物分子,则没有催化活性。
()9.酶的绝对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作用于某一类特定的底物。
()三、名词解释1.酶的活性中心2.酶的诱导契合学说3.酶四、问答题1.酶和一般催化剂相比有什么特点?2.什么是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如何分类?3.按照国际系统命名法,根据什么将酶分为哪六大类?4.酶活性中心有哪些特点?练习(六)酶一、填空1.米氏方程的表达式为,它表述了的定量关系,其中为酶的特征性常数。
2.对于具有多种底物的酶来说,Km值的底物是该酶的最适底物。
Km 值越大,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
3.酶促反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以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得到的是一条线,以反应速度对酶浓度作图,得到的是一条线,以反应速度对pH作图,得到的是一条线。
4.抑制作用,不改变酶促反应的V max,抑制作用,不改变酶的Km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