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章 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第一章宝石的概念及分类
一.宝石的定义
宝石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的统称,泛指一切经过琢磨、雕刻后可以成为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

如钻石、翡翠、玻璃、塑料、合成红宝石、钇铝榴石等。

二.宝石的分类
珠宝玉石国家标准根据宝石的成因类型并考虑到国际的通用性、习惯性及我国以玉为特色的传统,将宝石作如下分类:
1.天然宝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由颜色、透明度、纯净度、光泽、特殊光学效应等因素构成)、耐久、稀少性,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矿物单晶体(可含双晶)。

如祖母绿晶体、钻石晶体
2.天然玉石
指由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少数为非晶质体。

如翡翠
3.天然有机宝石
指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组成可用于装饰的固体为天然有机宝石。

如珊瑚、琥珀、象牙、珍珠、养殖珍珠等。

4.合成宝石
 指部分或完全由人工制造的晶质或非晶质材料,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与其相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蓝宝石等。

5.人造宝石
 指由人工制造的晶质和非晶质材料,但这些材料没有天然对应物,如人造钛酸锶。

6.拼合宝石
 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型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如拼合欧泊
7.再造宝石
 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

常见的有再造琥拍、再造绿松石等。

8.仿宝石
仿宝石不代表珠宝玉石的具体类别,是指用于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以及用于模仿另外一种天然珠宝玉石的天然珠宝玉石。

三.宝石的命名原则
1.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天然有机宝石的命名原则
直接使用天然珠宝玉石基本名称或其矿物名称,无须加“天然”二字,如金绿宝石、翡翠,天然玻璃除外;
养殖珍珠可简称“珍珠”,海水养殖珍珠可简称“海水珍珠”, 淡水养殖珍珠可简
称“淡水珍珠”。

2.合成宝石的命名原则
必须在其所对应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合成”二字,如“合成水
晶”、“合成尖晶石”。

3.人造宝石的命名原则
必须在材料名称前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钇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

4.拼合宝石的命名原则
逐层写出组成材料名称,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石榴石、玻璃拼合石”;由同种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在组成材料名称之后加“拼合石”三字,如“绿柱石拼合石”;对于分别用珍珠、养殖珍珠、欧泊或合成欧泊为主要材料组成的拼合石,分别用拼合珍珠、拼合养殖珍珠、拼合欧泊或拼合合成欧泊的名称即可,不必逐层写出材料名称。

5.再造宝石的命名原则
在所组成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加“再造”二字,如“再造绿松石”。

6.“仿宝石” 的命名原则
“仿宝石”一词不能单独作为珠宝玉石的名称,其命名原则是:在所模仿的天然珠宝玉石名称前冠以“仿”字,如“仿钻石”、“仿珍珠”;尽量确定给出具体珠宝玉石名称,如用玻璃仿水晶,可命名
为“玻璃”或“仿水晶(玻璃)”。

7.具有特殊光学效应宝石的命名原则
具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命名方法是: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后加“猫眼”二字,如“石英猫眼”、“透辉石猫眼”等,金绿宝石除外,具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称“猫眼石”。

具星光效应的宝石命名方法是:“星光”二字加珠宝玉石基本名称。

如“星光红宝石”、“星光透辉石”。

8.优化处理宝石的命名原则
经优化的宝石,直接使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经处理的宝石,在珠宝玉石基本名称后用括号标出“处理”二字,如“翡翠(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金,银首饰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对其国标及标识、命名不是很了解。

贵金属指在地壳中储量较少、价格较高的金属,一般都具有好的化学稳定性、延展性、耐熔性。

包括金、银、铂、钯等。

贵金属首饰标识的基本内容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3月制定了《金银饰品标识管理规定》重点内容如下:
1、金银饰品应当包括的标识内容
1)材料名称
2)含金(银、铂)量
3)金银饰品名称
4)生产者名称、地址
5)产品标准编号
6)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
7)按重量销售的金、银饰品还应当包括重量
2、金银饰品中可以选择标准的标识内容
1)金银饰品产地
2)认证标志
一. 矿物的基本概念
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

绝大多数矿物是固体,也有少数呈液态或气体状态,如石油、天然气等。

固体矿物按其内部构造可分为结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

结晶质矿物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晶结构和一定的几何外形。

如钻石。

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如欧泊。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是结晶质的。

非晶质随着时间增长可自发转变为结晶质。

由于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这决定了它们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因此可用晶体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来识别矿物。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4000种左右的矿物,可用作宝石的矿物仅有200余种。

常见的有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电气石、黄玉、橄榄石、尖晶石、长石、石英等。

二. 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岩石是一定地质条件下,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 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后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占地壳总体积的89%。

岩浆岩根据岩浆的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

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凝后形成的;在地下较浅处的侵入岩为浅成岩,如花岗斑岩;在地下较深处(一般指3km以下)的侵入岩为深成岩,如橄榄岩。

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特别是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四类:超基性
(SiO2<45%)、基性岩(SiO2:45%~53%)、中性岩(SiO2:53%~66%)、酸性岩(SiO2>66%)。

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

2.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外力地质作用(搬运、沉积、淋滤等)以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占地表面积的75%,占地壳总体积的5%。

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有:矿物、各类岩屑、化学沉淀物、生物碎屑、有机质、杂基和胶结物。

3. 变质岩
变质岩是原岩(岩浆岩、沉积岩或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新的特定环境中,由于高温、高压和化学流体作用,在固态状态下使原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如大理岩、蛇纹岩均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成分较复杂,既有原岩成分,也有变质过程新产生的成分。

三. 矿物和天然宝石、岩石和天然玉石的关系
天然宝石是矿物中数量极少的那部分耐久、美丽、稀少的优质晶体。

天然玉石是色美、结构细腻、透明度较好的岩石。

四. 天然珠宝玉石的产出与岩石的关系
天然珠宝玉石的形成皆源于地球内部特定的物理化学环境,是各类地质作用下的产物。

所有天然珠宝玉石的形成均与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这三大类岩石有着密切的关系。

1. 岩浆岩与宝石产出
岩浆由地幔至地表演化过程中,大致要经过岩浆作用阶段、伟晶作用阶段和热液作用阶段。

在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各种矿物特别是宝石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别结晶出来。

在岩浆作用阶段,各种岩浆经过分异作用和结晶作用形成岩浆岩岩体,一些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宝玉石晶体及矿床也在此过程形成。

如:金刚石、橄榄石、镁铝榴石、透辉石、斜长石、水晶、蓝宝石、橄榄石、锆石、石榴子石、玛瑙等宝石。

在伟晶作用阶段可形成一些晶形好、透明度好的宝石。

如:绿柱石、水晶、电气石、金绿宝石、锂辉石、磷灰石等。

在热液作用阶段,主要是岩浆作用与伟晶作用期后,残余热液与围岩交代产生的宝玉石矿产。

在此阶段形成的宝玉石主要有:翡翠、软玉、紫晶、玛瑙、欧泊、岫玉、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等。

2. 变质岩与宝石产出
变质作用是原岩在新的特定环境下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的过程,当然在这种变化过程中也可形成一定种类的宝玉石矿床。

变质岩中产出的宝玉石主要有: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石榴子石、堇青石、夕线石、蓝晶石、十字石、翡翠等。

3. 沉积岩与宝石产出
沉积岩是在常温、常压下,经外力地质作用及成岩作用而成的岩类,故在沉积岩中形成的宝石很少,主要是一些在沉积岩过程中,由古动植物残体、木质和树脂分解而成的宝石,如煤精、琥珀、硅化木及其它化石等。

除此以外,沉积岩中也可有多种优质宝玉石,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玛瑙、欧泊、翡翠等,但这些宝玉石不是在沉积岩过程中形成的,是风化、剥蚀及搬运作用,将原岩中的这些宝玉石成分富集于沉积物中并呈砂矿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