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服务需求多样化
理论界公认的社会服务现实是,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是政府自身在财力、人力、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不可避免地产生失灵现象。
而公共服务的完全市场特定群体需
求、生态需求等。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拓展社会
服务空间。
制度化专业化。
动员民间力
量参与,高
效、透明、及
时回应社会
需求。
从上图可以看出,几类法定社会组织的数量在2002到2011这十年间都保持增长趋势,随着社会组织不断发展,从2008年以来增势有所减缓。
其中基金会的增幅最大,2011年比十年前增长了163%。
除了这几类法定社会组织以外,还有大量的没有进行过正式注册登记的民间组织在提供着各种慈善服务,它们的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注册组织的数量,但由于其组织规模较小,所处地域较为分散,组织形态较为松散,提供服务较为灵活,对其数量难以准确统计。
据学者估计,仅2003年,八大人民团体基层组织数量就已经达到5378424个。
民政部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
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类型分类图表
同样据民政部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29.8万个,职工总数1129.8万人,固定资产总值为69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1.2%。
不过这个统计口径是包含慈善服务机构以及提供社会服务功能的事业单位在内的,主体是指福利机构、福利企业和福利事业单位。
针对社会组织之中慈善服务机构提供主体和非民政登记慈善服务机构的统计数字,还有待于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
依照慈善事业发展的理论框架,与慈善相关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服务组织和基金组织。
在整个慈善行为过程中,明晰的定位应该是,社会服务组织起到组织和连接作用,
行业自服务含机构发展、能力培
训、信息化等。
慈善服务效率
取决于慈善机
构在受益人服
务中的作为。
2.3.2服务层次分类及现状分析
在日复一日的慈善行为运行过程中,可持续的慈善服务为满足社会慈善服务需求,必然包含了慈善资金的中转、慈善物资的中转等低层面慈善服务,也包含经过慈善机构专业运作,主要包括项目设计、资金增值等活动让慈善服务更加高效地呈现在社会面前、抵达受益人发
按照服务物品提供分类,共分为现金捐助服务、基础物资捐助服务、非基础物资捐助服务三大类,十一小类。
现金捐助服务
基础物资生活用品(食品、饮料、衣被等)居所建筑(住房、帐篷等)
从接收捐赠主体来看,2011年度,我国社会组织获得超过六成的全国捐赠。
其中主要社会捐赠接收机构集中在具有公募资质的基金会和慈善会,除基金会慈善会以外的社会组织接收捐赠量仅占1.32%,不过这组数据显示的只是接收情况,在善款的使用过程中,仍然会发生转赠或发包服务的行为发生。
款物合计
其中以2010年为例,将各服务领域按照24个具体方向进行分析,其各自的项目数量分布情况见下表:
2010年各领域项目数量分布统计情况
领域具体方向项目数量(个)占比
教育基础教育5512.59%
从慈善服务投入资金的金额进行分析,2009-2011三年的项目样本中,减灾救灾领域投入资金最多,占到总投资额的32%;其次是教育、健康医疗、弱势群体领域,分别占到总额28%、17%、15%。
综合几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慈善服务依旧集中在减灾救灾、健康医疗、教育、弱势群体等几个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的领域,相对而言,科教文体、环境保护以及其他的服务领域,由于对社会和民生的影响需要长期的累积才能显现,其紧迫性和需求度相对较小,因此这几个领域的投入也相对较少。
同样,如果将项目按照类型分为基建类(如援建学校、图书馆、福利院等)、资助类
2.5.2类市场发包机制出现
尽管数据显示,中国的慈善服务在资源支出方面有89.4%传递到受益人手中,4.9%用于学校、医院等基建,4.7%用于培训教育等能力发展方面,尤其是89.4%的捐赠转移表面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