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专题

教育心理专题

案例背景: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提出问题实质上是一个进行识别和解说。

从而发现自己的观点或认知结构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和不协调的过程,它是诱发探究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基石。

语文教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哪座房子最漂亮》。

本课是一首诗歌。

全文共有四句话,课文讲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的可喜变化:新房多、新房高大宽敞,房前屋后还有花草树木。

并指出小学堂最漂亮,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课文内容贴近儿童的实际,并富有节奏感。

【教学日标】
1,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xx】
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阅读能力,体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教育学生热爱农村。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和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校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家乡转一转,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画,自由说说自己的发现。

3. (出示课题。

指导读准生字“哪、座,房”和轻声词“漂亮”(2)从观察中,你认为哪座房子最漂完?为什么?
二、初读课文。

自读感知
1.自由读,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正确,读通顺,读到读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7.xx合读。

三、利用图片,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到了农村看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图片。

(1)学生交流。

(2)想想自己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3)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3.比较想像,解决难点。

(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

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

(2)让学生观察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像,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四、朗读体味,激发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

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2.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叠词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问句和答句。

3.板书出示: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仕么?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六、想像创新,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说说课后“读读说说”中的叠词。

然后比赛,看谁说的叠词多。

2.在学生观察校园的基础上,以“夸夸我们的学校”为题开展说话比赛。

(1)四人小组比赛。

(2)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说。

【案例分析】:
从上面案例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积极、主动、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去问,让他们敢于交流,善于交流,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

学习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课文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渗透语文素养,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2、以读为主、以情动人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乘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怡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

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