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体育课教学

学校体育学第八章体育课教学


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 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 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程的具体任务: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 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 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 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 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
第三篇,学校课外体育。主要阐述课外体育
锻炼、课外运动训练和校内课外运动竞赛等 有关问题 第四篇,学校体育管理。主要阐述学校体育 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体制、内容与方法和学 校体育的行政法规;体育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特点、职责和条件,以及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与评价等有关内容。
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
学校体育学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绪言
《学校体育学》是国家教委于1997年2月25
日正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 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试行)(教体厅[1997)1号) 中,规定的必修课中9门主干课程之一。
20世纪50年代初,就在高等院校体育系(科)
教学计划中,规定了以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 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理论课程。 60年代初借鉴苏联的《体育理论》,编写出 版了我国自己的《体育理论》教材。 1983年与1990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先后以参考 书和专著的形式出版了两个版本的《学校体 育学》,被部分体育专业院、系作为规定或 选用教材。
学校体育学教材的基本内容4篇16章。 第一篇,学校体育概论。主要阐述我国学校体育的
发展概况和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第二篇,学校体育教学。主要阐述体育教学目标、 过程与基本规律;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发展学生 体能;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思想品德教育与 发展个性;体育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教学文件等有 关内容
1991年6月,在国家教委正式颁布施行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中,学校体育学被列为10门理论学科必修课 程之一。 1992年国家教委组织编写《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门课程基本要求》,井 于1993年4月由高教出版社出版。金钦昌教 授为主编编写的《学校体育学》

第二篇 学校体育教学
第八章 体育课教学

第一节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一、体育课的类型 体育课的类型指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 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所划分课的种类。 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大类。 (一)体育理论课 体育理论课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国防的基 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一类课型。亦称为体育健 康教育课。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
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 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师资,组织 和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 理论课程。学校体育学是体育科学与教育科 学交叉的、以现代教学论为一般理论基础的 一门新兴学科。
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是:阐明学校体育的
1986年,来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24个单
位,在杭州大学举行的高师体育专业《体育理论》 研讨会上,多数人提出了将体育理论课程改为体育 概论、学校体育学等课程的具体设想与建议 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布、执行的《全国普通高等 学校体育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把体育理论 课程分为体育概论和学校体育学等课程,并将学校 体育学列为教育类专业的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之 一。

其作用: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国防
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和国防的意识,激励 学生学习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使 学生具备有关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指 导自身的卫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理论课的基本内容有:学校体育教育、
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体育概念与地位作用; 体育卫生要求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学校 体育卫生法规;体育教材内容体系与运动知 识、竞赛规则简介;健康的概念、卫生保健 措施和国防常识教育等。

第一,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与基本知 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 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 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的研究成果,不断充 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 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第二,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 强实践环节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 力的培养。课堂讲授要与讨论、辅导、见习、 参观、自学和作业相结合;要课内外、校内 外相结合。 第三,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 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教学 计划和检查,严格教学常规,改革考试方法, 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和评估。

第四,要不断改革、更新教学方法、手段, 制作与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五,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 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中等 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第六,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 和作业指导手册。建立完善的听课、教研、辅导和 座谈会等制度。 第七,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 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 教学相长。 第八,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体育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而学生 是受教育者、教学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 立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双向关系,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1994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o 1996年
国家教委组织由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牵头以 课题组形式,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 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讨论稿) 1996年9月年会上进行审议1997年2月正式 颁布试行。于同年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了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本书是 根据新的“指导纲要”要求,组织编写的我 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第二代教材。
相关主题